亚洲国产综合网站|精品国产自在免费观看|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ul id="2t14e"></ul>
  •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1. 《心理健康的標準》讀書筆記

      時間:2022-12-09 17:27:55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心理健康的標準》讀書筆記

        前言:

      《心理健康的標準》讀書筆記

        這期文章中,武志紅老師先是從精神分析學派的角度介紹了心理疾病的三種分類;其次,闡述了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對心理健康的判斷依據(jù);最后,武志紅老師談了談自己對心理健康的看法。

        心理疾病的分類:

        依照精神分析,心理疾病由重到輕被分為三大類:精神病、人格障礙和神經(jīng)癥。精神分析認為,精神病患者,是一歲前的養(yǎng)育環(huán)境出了大問題。人格障礙患者,是三歲前的養(yǎng)育出了問題;而神經(jīng)癥患者,則是三到六歲的養(yǎng)育出了問題。

        對于精神病患者,他們會把自己的內(nèi)部想象直接視為現(xiàn)實,所以精神病患者最重要的問題是失去了現(xiàn)實檢驗能力。用之前關(guān)系的視角,可以理解為,他們是活在原始的一元世界中,嚴重缺乏“別人獨立存在”的這個感覺。

        對于人格障礙患者的核心邏輯是:我沒有錯,永遠都是別人的錯。典型的特點有:情緒不穩(wěn)定反復無常、沖動易怒,容易自虐甚至自殺、極度害怕拋棄。從關(guān)系的視角,可以理解為,他們介于一元世界和二元世界中,明確意識到別人是獨立存在的,但沒有對別人產(chǎn)生情感。

        神經(jīng)質(zhì)的問題則是,他們太容易覺得“我錯了,問題都在我身上!睆年P(guān)系的角度,可以理解為,他們介于二元世界和三元世界中,他們意識到我和你是好的,但是當我愛你時,我擔心會對第三個人產(chǎn)生傷害。

        科胡特的心理健康標準: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通過一個人如何感知自體和客體,來判斷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依照這個判斷,可以分為四個水準:自信和熱情、夸大性自體和理想化客體、疑病癥和可怕的神、自戀妄想和被迫害妄想。

        最好的水準是,自信和熱情。具體理解就是,當活力能夠滋養(yǎng)自體時,就是自信;當活力能夠滋養(yǎng)客體時,就是熱情。

        其次是,夸大性自體與理想化客體。具體理解是,一個人把自己的厲害之處嚴重夸大,也就是夸大性自體。同時,又把這種夸大感投射到客體身上,變成了理想化客體。

        再者是,疑病癥和可怕的“神”。具體理解是,疑病癥患者覺得自體太虛弱,但由于還沒有真正形成心理意義上的自體,所以將生理意義上的身體視為自體,從而出現(xiàn),一旦感覺到虛弱時,就懷疑自己身體有病。而可怕的“神”,則可以理解為一個嚴厲的客體,只有當你達到了某些苛刻的條件時,讀后感.這個嚴厲的客體才會給你一些獎勵。也可以理解為,這個關(guān)系的自體和客體之間,只有少數(shù)善意的互動。

        最后是,自戀妄想和被迫妄想。自戀妄想癥患者,覺得自己就是“神”。而被迫妄想患者,則認為自己生活中的一切不幸,都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勢力構(gòu)建了一個體系迫害自己所導致的。在這個水準上構(gòu)建的關(guān)系是壞的、惡意的。

        武志紅老師對心理健康的看法:

        武志紅老師對心理健康的描述可以簡單概括為:健康就是活力能夠在自體和客體之間的流動。

        所謂健康,就是好的、善意的動力或能量,能夠在自體和客體之間流動,并且這時自體和客體都被覺知為基本好的、基本善意的。與之對應的就是病態(tài)。所謂病態(tài),就是壞的、惡意的動力或能量,在自體和客體之間表達。

        為什么會存在壞的、惡意的動力或能量呢?通過武志紅老師的講解,我的理解是,當一個人在對客體表達一個動力時,如果得到客體的回應,這個動力便是好的、善意的。而這個動力被客體拒絕或者排斥,再或者被忽略時,這份動力就會變成壞的、不好的。

        正如武志紅老師所說,正能量和負能量是一回事,區(qū)別僅僅是,正能量是被允許、被看見的,而負能量是不被允許不被看見的。而當負能量能在自體和客體之間流動時,就可以被轉(zhuǎn)化了,轉(zhuǎn)化為生命力。這便是關(guān)系的意義所在。

      【《心理健康的標準》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心理健康的標準05-03

      青年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05-02

      心理健康的標準推薦05-02

      女性的心理健康標準05-02

      最經(jīng)典的心理健康標準05-02

      職業(yè)心理健康的標準05-19

      大學心理健康的標準05-01

      心理健康孩子的標準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