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除夕習俗盤點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古代除夕習俗盤點
除夕是中國傳統(tǒng)的大節(jié)日,和春節(jié)一樣是個承載了大多數中國人的情感與記憶的節(jié)日。中國人過除夕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萬水千山只為了一頓團圓飯。那么,古代的除夕有哪些呢?古時候的除夕怎么過?快點隨小編一起盤點下古代除夕習俗吧。
1、驅儺
驅儺在宋代有大儺儀、小儺儀之分。盛行于宮中的主要為大儺儀。據宋代人解釋,大儺,意在逐盡陰氣為陽導也,今人臘歲前一日擊鼓驅疫,謂之逐除是也。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除夕這天,禁中呈大儺儀,并用皇城親事官。諸班直戴假面,繡畫色衣,執(zhí)金槍龍旗。教坊使孟景初身晶魁偉,貫全副金鍍銅甲,裝將軍;用鎮(zhèn)殿將軍二人,亦介胄裝門神;教坊南河炭丑惡魁肥,裝判官;又裝鐘馗、小妹、土地、灶神之類,共千余人。自禁中驅祟,出南薰門外轉龍彎,謂之埋祟而罷。而對比其他史料記載,南宋時期的臨安驅儺儀式也大體如此。
2、送節(jié)物
史料記載,除夕這天宋代皇帝有賜文武大臣鐘馗像的風俗。如北宋神宗時期,宋神宗就命畫工摹拓鐘馗像,然后雕版印刷精裝后,將成品賜給中書省和樞密院中的官員。除夕之夜,神宗又派入內供奉官就東、西府給賜鐘馗之像。而在民間,當時的人們也送門神、鐘馗等節(jié)物之禮俗,如宋代史料筆記《雞肋編》記載,除夕日送節(jié)物,必以大竹兩竿隨之。
3、年馎飥
馎飥,是宋代除夕所制作的一種特色小吃,類似于今天羊肉泡饃等湯餅類的食物。宋人就有冬餛飩,年馎飥的說法。大詩人陸游《歲首書事》一詩有言:中夕祭余分馎飥,犁明人起換鐘馗,并自注:鄉(xiāng)俗以夜分畢祭享,長幼共飯其余。又歲日必用湯餅,謂之冬餛飩、年馎飥。
4、試年庚
陸游《劍南詩稿》有云:鄉(xiāng)俗,歲夕聚博,謂之試年庚。即將除夕這一天的賭博輸贏視為預測下一年人生命運的游戲。另外陸游《新歲》一詩中,明燭聚呼盧之句便專指此游戲。
5、消夜果
除夕夜闔家團聚,為了打發(fā)晚上閑暇時光,宋代時,很多人家都要準備一些消夜食品,也叫消夜果,如《夢粱錄》一書有描述宮廷內消夜果的場景,其言:是日,內司意思局進呈精巧消夜果子合,合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及市食,如十般糖、澄沙團、韻果、蜜姜豉、皂兒糕、蜜酥、小鮑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銀杏等品,及排小巧玩具頭兒、牌兒、帖兒。供宮中皇子、女眷玩耍、食用。而在普通百姓家中,雖不能如宮中豐盛,但也極盡所能,準備消夜果,力保年節(jié)順心。
6、小兒賣癡呆
按宋代人的風俗,在除夕夜天將亮前,要進行一項所謂小兒賣癡呆的活動。南宋詩人范成大《賣癡呆詞》就有描述: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迎新歲。小兒呼叫走長街,云有癡呆招人買。二物與人誰獨無?就中吳依仍有余,巷南巷北賣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櫟翁塊坐重簾下,獨要買添令問價。兒云:翁買不須錢,奉賒癡呆千百年!從這首看似詼諧幽默的詞句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風俗飽含著宋代人良好的心愿,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伶俐。
7、打灰堆
宋代人所說的打灰堆,大約就是在天亮前拿著一掛滿銅錢的竹竿,用力敲打灰堆或垃圾堆。據說只要打過灰堆之后,這家主人就會逢兇化吉,遇難呈祥,心愿也多可實現(xiàn),故也稱作擊如愿。
8、籸盆
燒松盆,主要是一種宋代民間的驅邪祈吉活動。南宋時已開始流行,周密《武林舊事》就記載,至(除夕)夜,蔶燭籸盆,紅映霄漢;r盆因為以麻籸 (渣滓)為燃料,故有此稱。劉昌詩《蘆浦筆記》也有記載:今人祠祭或燕設,多以高架燃薪照庭下,號為生盆。莫曉其義。予因執(zhí)事合宮,見御路兩旁火盆皆疊麻籸,始悟為籸盆,俗呼為生也。
9、焚蒼術
蒼術是一種中藥,宋人認為它有消燥濕,健脾胃的功效。因此,在宋代,每當除夕之夜,大部分百姓總是要焚燒蒼術等藥材,以此希望能辟瘟祛濕,祈求健康。如周密《武林舊事》載:至(除夕)夜如飲屠蘇、百事吉、膠牙餳,燒術賣懵等事,率多東都(借指北宋)之遺風焉。可見,這種焚蒼術的做法在北宋、南宋均有傳承。
小結:除夕在宋代又稱作歲除、除夜、除日等,和現(xiàn)今一樣,為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宋人有所謂月窮歲盡之說,故除夕夜的活動極為隆重。上面所說的活動如今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呢?如果今年可以不妨回家吃個團圓飯也是不錯的。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古代的除夕有哪些習俗 古代除夕習俗盤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古代除夕習俗盤點】相關文章:
關于古代除夕習俗盤點05-01
除夕守歲習俗大盤點05-01
古代勵志詩句盤點04-30
盤點元宵節(jié)的習俗05-04
圣誕節(jié)習俗盤點04-12
除夕的習俗12-16
古代元宵節(jié)習俗05-01
盤點各國端午節(jié)的習俗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