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高考歷史復習的有效教學方法論文
【摘要】在即將課改推行的三年教學中,特別是高三復習過程中,本人深刻的意識到,歷史教學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特別是新課程下的新高考復習。對于時間寶貴的高三畢業(yè)班來說,有效教學就是有效復習,有效復習就是生命。
【關鍵詞】有效教學方式方法;解題方法的訓練和指導;史學理論基礎
20XX年高考將是我省推行新課程后新高考的第一年,是我省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對所有高中教師特別是親臨高三第一線的老師的一個挑戰(zhàn)。新課程下如何能讓復習更有效?如何讓學生自信的走進考場?這是所有高三老師的共同目標,也是我們要共同探討的問題。下面是本人就高三歷史復習,總結幾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以供同仁借鑒和參考。
1.注重積累基礎知識
課改后的新高考仍側重考查查基礎知識,但在考查方式上不再是歷史知識的簡單再認,也就是原來那種直問直答的題目已經不可能出現(xiàn),而是體現(xiàn)在對歷史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對歷史事實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的能力以及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為了提高有效性,復習時我們要緊扣課標和考綱。我們普遍采用的是二輪或三輪復習法。第一輪復習是最關鍵的一環(huán),本輪復習可以根據(jù)教材順序,循序漸進地復習,堅持“全面、系統(tǒng)、扎實、靈活、規(guī)范”的方針,全面落實單元基礎知識,知識求面、求廣不求深,側重微觀把握歷史。為了讓學生有效的掌握基礎知識,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復習要避免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的知識。針對我校學情,具體做法是:
一、利用考綱,理解教材中的考點內容并準確記憶;
二、借助圖片、文獻資料去深化,不斷變換學習材料,這樣學生既有新鮮感,又能提高效率;
三、圍繞考點內容,設計若干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解答,從而檢驗學習效果;
四、通過聯(lián)系幫助學生把散見于歷史課本各章節(jié)中同類型、同性質、同特征、相關聯(lián)的考點內容予以縱橫聯(lián)系,使學生理清頭緒,加深記憶;
五、對學生記憶的理論給予專業(yè)的指導,如“如何科學的應用記憶規(guī)律,促進知識保持”專題講座等。
2.構建歷史知識的基本體系,強化時間和空間概念
新教材與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從以往的通史編寫體例到現(xiàn)在的專題史中外混編的體例,各個單元以主題呈現(xiàn),突出的是某個專題,知識點多,且跨越的時空很大。初中中考歷史采取開卷考,高中生的歷史基礎知識相對是比較薄弱的。新教材的學習給我們特別是學生帶來很大難度。因此復習過程中除了要幫助學生抓住各專題發(fā)展的脈絡,在第二輪復習中還要側重注意專題所包含內容間的區(qū)別聯(lián)系,在宏觀上幫助學生建立起知識的基本體系。只有建立起比較扎實的基礎知識,形成完整知識體系,才能在考試中以不變應萬變。
3.精講精練,重視解題方法指導
高三學生要做大量的題目,一方面是鞏固基礎知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以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教師對暴露的問題要及時解決。高三時間很寶貴,所以對講和練的關系要處理得當,使“講”“練”能達到真正的目的,提高復習效率。我們提倡精講精練。精講就是可講可不講的就不講,學生能講的讓學生講,必須講的要精講:要講明、講透;精練就是學生會做的題目堅決不做,不會做的題目要講透,要反復訓練,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精選習題。怎樣的題目該做?不同的學情對題目的選擇也有一定的區(qū)別。如在我校,選題首先考慮題目考查的知識是否基礎,材料是否典型。太難理解的材料即使考查的知識點很基礎也不做。其次再考慮習題的層次性,以適應部分優(yōu)生的需要。怎樣做才能讓精講有效呢?教師應該利用課堂或晚修時間巡回、個別指導,進一步了解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使“精講”有針對性。這樣我們課堂上所講所練的都是必要的,每個學生上一堂課都有所得,這樣才算是有效的復習。 現(xiàn)在的高考在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科基本知識的同時,越來越加大了對學生學科能力考查的力度,所以“精講”還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學生解題方法的訓練和指導。
第一,要培養(yǎng)審題能力。教師要提醒學生不要“定題”,即“這題我做過”,越熟悉的題目越要小心。因為高考試題一般是原創(chuàng)題,平時練習做到原題的機會是很少的。出題者有時稍微改動一個字或是一個詞,答案就會發(fā)生顛覆性的變化。所以,首先審題一定要仔細。其次,審題時要從幾個關鍵點來讀懂題目,讀懂題目才能針對某一階段歷史的背景、特征,將掌握的基礎知識加以應用。這也是基本能力之一。
第二,培養(yǎng)訂正試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知其然(即答案的正確與否)、知其所以然(即該答案正確的原因是什么),還要知其所以不然(該題之所以錯的原因),因此引導很重要,老師在講評習題時“精講”,使學生知其所以不然,還要通過變換情景、變換問法,多度全方面進行練習,一題多用,以達到做一道題要得到多道題所能反映出來的信息量的目的。做到這一層次,我們的練習才是真正的有效。
第三,積累分析問題的一般方法。有些選擇題可以根據(jù)政治一般原理即可選出正確答案,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以及原因與結果、現(xiàn)象與本質、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全面看問題、運動變化等理論。因此教師在復習中要幫助學生對做題的一般方法要不斷的總結歸納,減少丟分,提高實效性。
第四,強化選擇題,重視文字題訓練。選擇題只有正確和錯誤兩種結果,沒有酌情得分的可能。錯一道就差4分,兩道就差8分。因此可以這樣說,最后在總分上拉開距離的不是主觀題,而是選擇題。所以提高選擇題的正答率,是高考取得高分的重要途徑。對于文字題,學生在應試心理上存在很大的畏難情緒。所以教師在平時復習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文字題型的訓練,要培養(yǎng)學生提取有效信息、判斷評價各種信息,并提煉成文,按要求表述成文。
4.掌握史學理論,關注學術熱點,了解史學新觀點,加強史論結合
新高考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其中史學理論基礎是否扎實決定了學生歷史能力的高低。因此提高歷史理論素養(yǎng)和水平,是實現(xiàn)學科能力突破、從容應對高考選拔的關鍵。
掌握新史學觀。新課程背景下史學理論和以往相比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斗爭為主線索的革命史觀在史學界已經不是主流,代之于:第一,文明史觀,以人類文明演進作為歷史研究標準。人類文明演進的角度即文明史觀看待歷史的發(fā)展已成為主流的史學觀。按這一史學觀點,我們可以將社會發(fā)展分成原始社會、農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信息社會。教師可以按這一觀點引導學生重建知識體系。第二,現(xiàn)代化,“現(xiàn)代化”就是指從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過渡。無論是中國史還是西方史,“現(xiàn)代化”應成為我們復習備考中整合史實、構建知識結構的理論旗幟。第三,全球史觀。人類歷史發(fā)展進步的歷程.就是整體世界形成的過程,而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代現(xiàn)代史都可以放在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
對于歷史現(xiàn)象,學術界一些權威專家經常會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或一些新觀點即所謂的學術熱點。教師要與時俱進,關注專家的新觀點與新看法,并與考點有效結合。
以上是本人在新課程背景下高考歷史復習實踐的一些經驗和體會,與大家共同探討。歷史復習無常法,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可行?關鍵是看有效性。只要我們充分領悟課改的理念,帶著智慧的頭腦,充滿熱情的工作,這樣的教學就是有效的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高考歷史復習的有效教學方法論文】相關文章:
高考歷史復習體會論文03-28
高考歷史復習策略論文04-02
探析新課改背景下高考數(shù)學的發(fā)展動向論文12-09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中考科學復習論文04-01
關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鋼琴備考策略論文03-29
高考歷史復習12-08
備戰(zhàn)高考:有效高考復習策略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