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論文
論文摘要 建構主義也稱為結構主義,它以十分注重以原有的經(jīng)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強調(diào)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為特征。目前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網(wǎng)絡通信技術的日益普及,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jù)的教學方法正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探討該課程中如何應用建構主義教學方法。實踐證明,這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教師教學質(zhì)量都大有裨益。
論文關鍵詞 建構主義 支架式教學 實例教學 隨機教學
Abstract The constructivism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itiative, sociality and circumstances of study. It focuses on the original experience, mind and conviction for the knowledge construction. Today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ultimedia computers and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teaching theory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is getting people’s wide attention.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way how to apply the teaching method in computer basics for common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teaching process proves the method is helpful in improving both the students’ study emotion and the teachers’ teaching quantity.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example instruction random instruction
建構主義是對西方的科學哲學、社會學、教育以及教學思想的發(fā)展等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一種理論。它關注以原有的經(jīng)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來建構知識,強調(diào)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對學習和教學方法提出許多新的觀點[1]。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鑒于自身特點為建構主義教學法的實施提供很多條件并產(chǎn)生良好的效果。
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現(xiàn)狀分析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對于提升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非常重要。在實際教學中,又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諸多問題。分析具體的課程教學過程,會發(fā)現(xiàn)導致教學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課堂教學中師生角色微妙改變盡管現(xiàn)代教育觀念一再強調(diào)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起到組織、指導和促進者的作用。但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經(jīng)常在不經(jīng)意之間被弱化。教師為了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教學內(nèi)容,往往通過省略具體操作過程、取消討論環(huán)節(jié)等加快教學節(jié)奏,而學生則對激增的課堂教學量應接不暇且被動接受。于是,教師重新成為教學主體,而學生則成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1.2 教具使用單一目前,計算機和投影儀已成為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主要教學工具,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計算機的多媒體功能并未被完全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聲、影等功能完全被漠視,反而成為一塊新型“黑板”——對課本內(nèi)容的轉印和放大。對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由于涉及操作規(guī)程以及程序語句使用語法,這種單一使用教具的情況更容易出現(xiàn)。
1.3 教材使用不當教師和學生對于教材的不同態(tài)度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2]。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存在2種典型的教材觀,造成教材使用不當。1)部分教師將教材等同于教學大綱,“講教材”的做法不僅漠視教學大綱對不同學生類型的教學重點的實際要求,而且也容易導致學生對教材乃至所有書本的盲目崇拜,扼殺其自主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2)另外一些教師則遵守教學大綱的要求,卻完全漠視教材中超出教學大綱范圍的內(nèi)容,甚至只講簡單的內(nèi)容,而難度大、與考試無關的則一概省略。這樣不僅導致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深度缺乏,也很可能會助長學生的“就簡避難”風氣,不利于對學生克服困難的人格素質(zhì)的培養(yǎng)。
1.4 教學方法一成不變教學方法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它對于實現(xiàn)教學目的有重要意義。好的教學方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僅獲得正確、全面而深刻的認識,而且還可以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途徑,幫助他們形成學習遷移能力[3]。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教學方法一成不變的現(xiàn)象。有相當數(shù)量的教師的教學模式竟然驚人地相似:課堂教學三步走——知識回顧、新課內(nèi)容和布置作業(y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產(chǎn)生厭倦感,自然會出現(xiàn)上課不注意聽講的問題,更談不上主動參與一些課堂的討論活動。
分析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xiàn)狀,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只有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考慮到教學的各個因素,并盡可能讓這些因素從正向形成合力,才能改變目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zhì)量。
2 建構主義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建構主義教學方法與其他的教學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當教師在應用該理論進行教學實踐或者教學設計時,不是從分析教學目標開始的,而是從如何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意義建構的情境開始的,不論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還是教師的引導,都是圍繞這個中心展開的。以下將闡述如何將該理論應用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從而體現(xiàn)這一理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可行性和實用性。
2.1 引導學生有意義地建構知識建構主義認為,教學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對世界意義進行合作性建構的過程[4]。當教師所教的內(nèi)容沒有通過學生的學反映出來的時候,除了要反思在教的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外,還應該關注學生和他們的學習過程。
很明顯,當學生在學習一些陌生的知識時,對于知識的'建構是建立在對這些知識完全空白的基礎上的,因此建構的難度是很大的。正如文科學生在剛開始接觸程序設計類的課程時,往往會覺得抽象和難以理解。這時就需要教師能盡可能地去為學生搭建接受第一個新知識點的基礎,或者引導他們從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中找到自己的知識“生長點”。播放一些與當前知識點有關的視頻,請學生親手體驗利用某個知識點所實現(xiàn)的成果以及形象化解釋抽象知識點,這些都是增強學生對陌生知識建構的有效途徑。
其次,教師應該設法使得學生意識到自己知識的建構過程是有意義的。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開始前,主動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所學專業(yè)。這些情況可以使教師在選擇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建構時,把握知識量的大小,還可以讓學生明確,這些看似與其專業(yè)內(nèi)容不相干的知識,在未來的職業(yè)生涯中的潛在益處。這樣,學生才能更愿意去建構這些知識,不會一遇到困難就馬上退縮。
2.2 自主學習與協(xié)作學習并舉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建構,離不開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主觀能動性完成對知識選擇、加工處理和應用的過程。建構主義鼓勵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探究和反復實踐,激發(fā)、引導和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但更強調(diào)協(xié)作學習對于知識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學生由于個人因素,對于事物的理解和深刻程度總會存在差異,這種差異性在協(xié)作學習中構成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這些學習資源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與協(xié)作,被所有的成員共享;除了完成必要的知識建構外,對于每個學生的知識建構能力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
對于大學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課程的上機實踐教學,采用協(xié)作學習的收效十分明顯。教師將實踐教學內(nèi)容以大作業(yè)的方式布置給各個協(xié)作小組,結果是小組成員通過集思廣益,對于同一個任務,各個小組可能給出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案。在協(xié)作的過程中,學生所經(jīng)歷的彼此甚至是與教師之間的討論、爭執(zhí)和探究,也使得所建構的知識更加牢靠、更有深度。
2.3 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建構主義教學法強調(diào),為了支持學生主動探索和完成知識建構,教師應該積極為其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包括書籍、網(wǎng)絡資源和多媒體課件等。在書籍資源方面,除了介紹給學生適合他們閱讀的參考書以外,還要進一步端正對教材的認識。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材不再是一個沒有生命的被動的對象,而成為學生需要主動利用它構建自己新的知識內(nèi)容的“資源”。當教材知識由原來的“讓我學”變成“我要學”時,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大大增強。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會得到增強。對于教師來說,在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所起到的困難指導作用和學習方向的引導作用才顯得更加有效。
此外,以校園網(wǎng)為基礎建設精品課程教學網(wǎng)站,也是將各種與課程相關的信息資源很好地提供給學生的有效手段。
2.4 依據(jù)知識內(nèi)容變換引導方式如果說學習是一門科學,是一個獲取知識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那么教學則是一門藝術,是促使學生快樂地獲取知識的途徑。教學理論從古至今不斷發(fā)展,其中不乏好的教學方法。但是必須注意到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會存在一些弊端,任何一種好的教學方法要想產(chǎn)生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都是要與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相適應的。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成熟的教學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學、實例式教學和隨機進入教學[4]。
支架式教學強調(diào)教師應該為學生知識建構提供一種概念框架。這種方式特別適合在基礎知識學習的教學中使用。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程序設計語言的命令時,教師將學習內(nèi)容進行分解,即分解成命令首動詞、范圍子句、條件子句和其他可選項子句,這樣可以使得學生所建構的知識框架結構非常清晰。
實例式教學強調(diào)教學中通過實例引導學生建構知識。比如程序設計課程中介紹面向?qū)ο蟊韱卧O計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比如管理自己的電子相冊,通過逐步創(chuàng)建教師個人電子相冊管理應用的例子,讓學生逐步建構出相應的知識點,在知識建構完成的同時,也可以獲得學習的成果帶來的成就感。
隨機進入教學強調(diào)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方式進入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獲得對知識的建構。這一點特別適合教師在組織上機實踐教學時應用。學生在以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來完成教學內(nèi)容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和同組其他人來協(xié)商解決問題,每個學生都有陳述個人觀點和對其他人的看法做出反應的機會。這當然會使得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更好地“取長補短”,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另外,學生也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完成教學內(nèi)容的領會學習。
依據(jù)知識內(nèi)容變換引導方式,對于教師而言,會增強其教學的獨創(chuàng)性;而對于學生來說,則會擺脫“沒有任何期許”的無奈聽課的尷尬境地。
3 結束語
建構主義理論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本文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為例,說明應用建構主義的教學法的必要性、實用性和可行性。實踐證明,合理應用建構主義的各種教學方法,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zhì)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鄧軍,李菊英,謝自芳.淺論現(xiàn)代大學教學方法[J].大學教育科學,2007(1)
[2]巨瑛梅,劉旭東.當代國外教學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3]張春莉.從建構主義觀點論課堂教學評價[J].教育研究,2002,23(7)
[4]羅明東,和學仁,等.教育技術基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建構主義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