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分析及對策
據統(tǒng)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有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患病率為21.6%-32%,且有不斷上升的勢頭,大環(huán)境尚且如此,對于生源復雜、文化基礎薄弱、素質相對偏低的中職生而言,其心理健康問題就更令人擔憂.厘清中職生的心理健康現狀,并對癥下藥采取相應措施,對提高中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
一、心理健康釋義
傳統(tǒng)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目前,國內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不盡相同,但總體而言,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這是現代關于健康的較為完整的科學概念.就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而言,現已基本達成以下共識:(1)具有充分的適應力;(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4)不脫離現實環(huán)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善于從經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能適度地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及控制自己的情緒;(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夠有限度地發(fā)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前提下,能夠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二、中職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ㄒ唬┳员案袕娏.
中職生的生源是比較特殊的,大多數是因為初中教育階段升學考試失敗或是因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而選擇就讀中職.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在外打工,家庭有問題、親情缺失的孩子也不少.另外由于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對中職生的偏見和歧視,往往使中職生在面臨理想與現實矛盾時,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對自身能力缺乏信心,從而喪失努力學習的熱情,對前途缺乏信心,嚴重的還會產生厭學情緒,精神頹廢,加之他們原有的知識基礎薄弱、學習能力較差,面對陌生的專業(yè)理論學習與技能培訓,難免會束手無策,困難重重,久而久之,便產生自卑心理.
(二)逆反心理嚴重,自控能力較差.
中職生大多正處在青春叛逆期,情感豐富,情緒波動大,許多學生對班規(guī)校紀抱有嚴重的抵觸心理,對教師的批評教育置若罔聞.這個時期的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及成人感迅速增強,渴望獨立自由,渴望擺脫對成人依附,因而許多人思想行為上表現得另類而偏激.同時,由于年齡小,又沒有升學壓力,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約束能力均比較差,隨著其社會接觸面的增大,容易受到種種不良社會現象的誤導,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行為方式放任自流、組織紀律及時間觀念差、不考慮行為后果,等等.
(三)情緒情感不穩(wěn)定及封閉.
中職生正處于情緒波動較大的青春發(fā)育期,對外界評價異常注重,情緒的兩極性非常明顯,高低不定,喜怒無常,會因為一點小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易為一次考試失敗、情感受挫而一蹶不振,甚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做出不理智的行為.另外由于中職生心理發(fā)展正處于過渡時期,許多人選擇隱藏自己的真實感情,這種封閉性往往使中職生豐富的情感找不到渲泄的出口,導致壓抑、抑郁等心理疾病,而情感的封閉與強烈的人際交往需要形成強烈反差,極容易使學生人際交往受挫,產生焦慮不安感、社交恐懼感.
(四)適應能力差.
當前的中職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然而離開父母進入社會帶給他們的是巨大的心理反差.同時由于中職生的思想觀念正處于不斷形成和完善的時期,一些學生,由于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堅定的信念支撐,當個人目標、行為與社會的要求不相符合時,便不知所措,還有些學生,由于缺乏對生活環(huán)境改變的心理適應能力,當生活、學習環(huán)境一旦改變時,不能及時調整以主動適應,缺乏克服困難的信心與解決困難的能力,容易產生惶恐和郁悶情緒.
三、中職生心理問題對策
。ㄒ唬┽槍χ新毶员靶睦淼膶Σ.
首先,教育者要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學校要培養(yǎng)的應該是健康、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而健康不僅是指沒有軀體的殘缺與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狀態(tài)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可見人的健康已從“生理——醫(yī)療”模式轉變成了“生理——心理——社會”模式.自卑心理是阻礙一個人成長進步的最大的絆腳石,因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自信心養(yǎng)成的教育,應作為中職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在傳授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時刻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其次,定期舉辦各類職業(yè)技能大賽.由于受傳統(tǒng)人才觀念的影響,許多中職生在社會上自覺低人一等,在人才市場上更是缺乏與高等院校學生競爭的信心——即使自己有一技之長.而定期開展技能大賽,通過大賽這一紐帶,促進校企合作,既能檢驗各學校的技能教學成果,同時還能選拔優(yōu)秀學生,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職業(yè)發(fā)展信心,從而克服自卑感和對未來的盲目感.
再次,凈化社會大環(huán)境,重視家庭教育.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大環(huán)境,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另外,招聘單位在用人時應拋卻偏見,重視技能能力,結合實際錄用人才,不要唯學歷、唯文憑——這是社會的發(fā)展的一個誤區(qū);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和補充,其影響是潛在的、持久的,這些影響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所以家長要切實重視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和性格養(yǎng)成,全面關心他們的成長發(fā)展,而不是僅僅關注其學習成績.
(二)針對中職生情感管理問題的對策.
首先,學校應為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并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當中.要幫助學生克服、消除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必須通過科學的教育,學校應通過系統(tǒng)的生理衛(wèi)生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個體在生理和情感方面的變化過程,消除學生因為這種變化而產生的恐懼感;班主任要在班級工作中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不僅要做到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了如指掌,而且應深入學生中間,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慮、所悲所喜,找出學生當中的主流心理問題以及不良心理產生或變化的原因,“對癥下藥”給予教育引導;各任課教師要找出各科知識與心理教育的契合點,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培訓;通過與心理相關的主題班會等教學活動的策劃和開展,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心理教育影響.
其次,建立心理輔導中心,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工作,并定期舉辦心理知識講座.學校可以聘請專門心理咨詢師建立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心理咨詢信箱、心理宣泄室,為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方便、安全的求助和治療平臺.而且還應當逐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長期的追蹤輔導,關注學生心理進展,發(fā)現問題要及時引導等.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部分中職生性格內向孤僻,逆反心理強烈,社交能力較差,有一些學生甚至不知道怎樣與他人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久而久之會影響其情感以及心理.而集體活動的最大特征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它能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活動中塑造良好個性、培養(yǎng)高尚品德、陶冶情操、磨練意志、鍛煉能力,因此學校的學生管理部門、共青團組織、學生會可以在學生課余時間舉辦各類文體活動、主題教育活動,例如各種球類比賽、歌唱舞蹈比賽、演講比賽、主題晚會、戶外旅行等活動,通過這些豐富多彩活動的開展,擴大學生的交往接觸面,提高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緩解其交往恐懼心理,并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逐漸學會戰(zhàn)勝自我、發(fā)現自我,同時也為自己的情感抒發(fā)、宣泄找到一個有效的出口.
第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和諧美好的教育氛圍.學校應設立美育課堂,陶冶學生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美化校園環(huán)境,改善教育教學軟硬設施,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質環(huán)境;重視校園教育陣地建設,以校報、宣傳欄,校園網站、校園廣播、電視臺等為媒介,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校廣播、墻報、櫥窗、心理熱線、校園心理信箱等也是進行良好文化氛圍建設的重要設施;學?梢韵蛞恍┢髽I(yè)學習,為學生建立宣泄室等設備,供學生正常發(fā)泄情緒.
【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分析及對策】相關文章:
職教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論文05-12
淺談高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論文05-12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05-09
當代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05-09
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方案05-09
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及對策論文05-11
中職生心理健康探討05-11
蘋果品質低原因分析及問題對策工作報告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