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如果沒有樹優(yōu)美散文
盛夏,如果沒有樹,將是件十分可怕的事。
因為,有樹才有綠陰,只有垂著綠陰的夏天才有資格叫詩叫畫。
難道不是嗎?樹陰下是乘涼休憩最理想的圣地——有清風徐來,有小鳥鳴唱,其情大雅,其趣彌足,那才真叫逍遙自在呢?
自然,被酷熱煎熬的不幸與悲哀,將因綠陰的存在而蕩然無存。
信不信?不信請再聽聽三首宋人的詩。
先聽聽陸游的:“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塘自在香!保ā稑蚰霞{涼》)。再聽聽梅堯臣的:“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保ā吨蟹彰钣X寺避暑》)還有楊萬里的:“夜熱依然午熱同,開窗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保ā断囊棺窙觥罚
請注意,三位古人之所以感到?jīng)隹,皆是因為有樹?/p>
尤其是城市,無樹乃是一種莫大的悲哀,其實別說無樹,就是樹少點人們也受不了。
聽聽古人的感慨吧!“六月山深處,輕風冷襲衣,遙知城市里。撲面火花飛!边@是元代釋英的小詩《山中景》,其意不說也明:正因為城里樹少,這才有“撲面火花飛”的感覺!正因為山里樹多,這才在盛夏酷暑感到“輕風冷襲衣”!
是的',酷暑盛夏,人們最喜歡在綠陰下乘涼。
更何況垂著綠陰的樹還頗有感情呢?請聽《聊齋志異》里的《橘樹》。那故事寫道,有個小女孩,她不僅喜歡橘樹,而且對它愛得如癡如醉,那樹也仿佛特別懂事,年年枝繁葉茂。后來女孩隨父外出,出行前曾抱樹大哭,而樹仿佛有感應(yīng),分別后立刻變得無精打采,一年年日益枯萎,一年年日益衰敗,十幾年后幾近枯死。也正是在此時,有位夫人隨夫赴任,途經(jīng)故居時直撲橘樹,此樹竟奇跡般再度變得枝青葉茂,這位夫人,就是當年的小女孩兒。
呀!誰說草木無情?細品此樹,不是極讓人悠然神往嗎?
那么,沒有草木的地方叫什么?聽著,叫不毛之地!什么感覺?荒蠻無比!請再注意那個大雅之極的“茶”字,怎么寫的?“草”與“木”中間有個“人”字!這的確太意味深長了!更有趣的是我讀過一篇短文,文中有句話說得極妙:“思想是大樹,靈感是鳥,只要有樹準能引來鳥!笔堑模瑯淠芤B,鳥卻不能引來樹!只要有樹,就一定有詩人的激情,畫家的奔放,孩子的美夢和母親的微笑。
是的,永遠也不要懷疑!夏日無樹,其苦必重!林間避暑,其情必雅!怎么雅的?想想蘇軾《前赤壁賦》中的名句吧!“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悠然如仙!那就是樹下避暑的感覺!
【盛夏,如果沒有樹優(yōu)美散文】相關(guān)文章:
4.可惜沒有如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