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開啟膽顫驚心、沉默寡言的童心
為您整理了“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開啟膽顫驚心、沉默寡言的童心”,方便廣大網友查閱!更多親子教育相關信息請訪問親子教育網。原因剖析:
我想這是一個因為不適應集體生活,焦慮而產生不想說話的孩子。家長反映:在家能講故事給大人聽,口語表達能力還好,在幼兒園就是害怕自己說錯話。她喜歡默默地觀察周圍,傾聽同伴和老師的話語,做事都小心翼翼的。如果這種現(xiàn)象不得到及時矯正,將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入園“恐懼癥”。
每個孩子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能較快的適應集體生活,而有的孩子則不以為然,往往要出現(xiàn)入園焦慮的危險因素,而瑩瑩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她不習慣幼兒園里的集體活動規(guī)則,害怕因為做錯事情而被老師批評、同伴的笑,在集體生活中處處存在的約束感到很不適應。還有就是害怕批評,所以家長每天早上送她來幼兒園前都要在家哭鬧、折騰一番。
家庭因素:
通過觀察,瑩瑩在家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在家里一直是跟著爸爸媽媽的,晚上也要摟著睡,平時缺少獨自面對外界環(huán)境的機會,缺乏應付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心理承受力,所以當她離開爸爸媽媽時,就表現(xiàn)出哭鬧現(xiàn)象。
采取措施 :
1、要求家園達成一致以鼓勵孩子為主,抓住點滴的進步及時的表揚她,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她知道老師和同伴都是很喜歡她。
2、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玩,多接觸外面的人多交流,還有在家里家長要用玩“捉謎藏”的游戲來幫助孩子適應與父母分離的情境。
3、讓同伴找她玩,和她多說話,老師多找機會和她交流。當她說話時,老師就及時地告訴她“你的說話的聲音很甜美”,鼓勵孩子上課要多發(fā)言,特別找她喜歡的話題聊天,經常多擁抱并親吻她,讓孩子從老師身上找到親近溫暖的感覺,從而盡快建立師幼的依戀關系。教師一定要用溫和的語調,輕柔的動作以及鼓勵的眼神來減輕她的緊張程度,盡量多給予愛的信息。
【幼兒觀察記錄與分析:開啟膽顫驚心、沉默寡言的童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