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案例分析成為幼兒教師自我成長的階梯學校工作總結
在教師的職業(yè)生涯中,案例性經(jīng)驗的積累和反思提升是其職業(yè)成長的重要途徑。其中,案例是反思的基礎和依據(jù),反思是將案例中人的行為及其策略進行理論分析的關鍵。案例經(jīng)由分析形成了包含行動策略知識的案例經(jīng)驗、并和相關的理論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相關的理論得以活化、內(nèi)化、情景化、具體化,進而形成指導以后工作的策略。在此,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是理論經(jīng)驗化和經(jīng)驗理論化的橋梁。同時,案例的分析和反思也為教師間的思想溝通、經(jīng)驗交流和分享提供了共同經(jīng)驗背景,增強了相互學習、交流、討論的針對性,使集體中的教師成長呈現(xiàn)出更高的效率。為此,案例寫作、研究和討論正作為幼兒園園本培訓的手段,日益引起大家的關注。
然而,幼教界對案例的巨大的熱情,并不能自然而然的帶來預期的良好效果。目前幼兒園對案例的應用水平大體上還處于探索和試誤階段,由于缺乏相關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案例選擇、分析、寫作進展緩慢,問題頗多,具體表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案例帶有太多的顧慮,以至于現(xiàn)有的案例中成功的案例多,失敗的案例少。
一些教師唯恐選擇了失敗的或反映問題的案例對自己、對幼兒園會有不利的影響。事實上越是有問題的案例,越能激發(fā)大家的思考,越有深入分析的價值,越有利于教師反思隱含在行為背后的理念問題。
2、分析案例的問題更多。其一是思維方法單一。
分析中采用單一歸因的多,多方面分析的少,結合背景、當時情景分析的少。歸納的原因往往比較膚淺、片面、絕對化。而案例分析要求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質(zhì)疑、辯駁。其二是缺乏和理論的相互觀照。就事論事、羅列事實的多,憑經(jīng)驗分析想當然的多,結合理論分析的少。尤其不能結合相關的理論和理念沖突展開反思和研討,不能將案例中問題提升為普遍的、概括的認識。其三是元認知策略存在問題。分析中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法多,采用多元分析、注重行動的情景適宜性分析少,尤其不能結合變化的情景考慮當事人行為的情景適宜性及其行動的遷移價值。其四是過分以來權威和后果。往往認為失敗的案例中的行為一無是處,成功案例中行為完美無缺。使得對失敗案例的分析中檢討態(tài)度的多,研究問題解決策略的少;對于成功的案例則傾向于擺功勞、擺苦勞。這種“失敗了就拉客觀,成功了就找經(jīng)驗”的做法對深入分析案例十分不利。況且,對成功或失敗的判斷往往依賴于領導、專家的拍板定論,沒有教師自己的獨立地思考和深入分析。
3、對于案例的寫作,往往領導有要求,教師無熱情。
有的幼兒園甚至將其確定為考評教師的一項制度,量化成分數(shù),與獎勵掛鉤。這種強制性的措施使得許多教師將案例的寫作當成一項例行工作,應付了事。以至于教師沒有真情實感和切身經(jīng)歷也不得不完成任務,結果是編出來的案例多,寫真實經(jīng)歷的案例少,沒有可操作性、更沒有分析的價值。
4、在案例使用上,某些幼兒園的領導往往急功近利,想通過案例窺視教師思想的動態(tài),揣度教師的心理變化。
這種現(xiàn)象往往使教師寫作案例時顧慮重重,不敢說真話。有的教師也將案例作為自我表白的手段,自我標榜的多,深挖問題的少。事實上,幼兒園領導更應該通過案例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幫助教師將理論和經(jīng)驗轉化為理念和實際的行動,同時改變單寫改改批批了事的狀況,選擇有價值的案例供大家集體使用、交流分享,幫助教師及教師集體獲得職業(yè)成長。
以上這些情況表明,幼兒園的領導、教師在選擇、分析、寫作、運用案例方面還需要切實的、有針對性的指導。
1、如何選擇案例
案例是關于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是一個具體的、完整的教育事件,有情節(jié)、有沖突;有特定的教育背景,如時間、地點和其他相應的背景資料等;尤其要反映幼兒教育工作復雜性,涉及到實際情境中的一項決策困惑或其他疑難問題,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沖突,如態(tài)度、動機、需要等。因此,案例要以真實的教育和生活事件為基礎,是教師實際經(jīng)歷過的,有足夠的、反映案例中的組織、情景、人員的相關信息,有深刻的內(nèi)心體驗,及時新鮮。富有啟發(fā)性。同時具有引起反思、爭論的價值。教師可以在寫作是有所加工,但目的是使之更能反映教育者面臨的兩難境地,以提高討論和交流的啟發(fā)性,引發(fā)深層次的思考。
2、如何寫作案例
案例寫作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初學者宜采用條列式的案例寫作方式,條列式案例分為:背景、事件、分析、評價四個部分,分別要求如下:
背景與事件:要全面、翔實。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尤其是真實情景中的關鍵因素不可遺漏,特別要突出情境中的要素間的沖突——人物間的沖突、行為與結果的沖突、決策中的困境和困惑。對行動的陳述要反映幼兒教育工作復雜性,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如態(tài)度、動機、需要等。
分析與評價:案例分析是案例寫作中的關鍵部分,要注意由案例透視理念的沖突與變化,透視深藏于行為背后的、乃至潛意識中的理念是什么。分析要注意條理清晰、將行為的意圖和結果以及當時的情景反覆比照,聯(lián)系相關理論、進行客觀、深入的分析,在反思提升經(jīng)驗。分析中要注重問題解決策略的情景適宜性和合理性。
3、如何分析和評價案例
分析和評價是運用案例方法的關鍵,是教師開展行動研究的有力武器,也是教師成長的必經(jīng)階梯。教師在分析案例時,必須將自己置身于案例發(fā)生的情景之中,設身除地地參與案例中的角色沖突、心理沖突、經(jīng)驗沖突、理念沖突,這樣,案例的意義才能充分地顯現(xiàn)出來,否則,案例分析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其一,注重反思行為背后的動機、理念、問題解決的策略乃至元認知方式(我當時是如何考慮問題的、我為什么會這樣考慮問題)。人的行為受到動機的支配,受到個人的經(jīng)驗、理論、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和外界相關條件的制約,其中經(jīng)歷—經(jīng)驗—理念背景,是其行為的內(nèi)在原因。因而反思行為后面的理念支撐、甚至無意識行為的發(fā)生背景正是在尋找行為動機、行為意圖、行為策略選擇的依據(jù)的深層次原因。而其中沖突的發(fā)現(xiàn)、揭示和解決,可以促進教師思想和理念的提升,使相關的理論結合具體的情景得到詮釋,并使教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達到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共識,為新的教育理念向教師的具體行為的轉化奠定了基礎。
其二、案例的分析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展開,常見的方法和程序有以下幾個問題組成:案例反應的核心問題是什么?哪一個問題最為迫切?哪一個問題有最為關鍵?案例中的當事人應該去做些什么?什么時候做?如何做?為什么你這樣認為?案例的當事人實際上做了些什么?產(chǎn)生了什么后果?有什么影響?幼兒園的其他人員(如幼兒、家長、社區(qū)領導和群眾等)如何看待這樣的事情?為什么你認為他們會這樣看待?案例中的情形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因素影響著這一情形?我們做些什么才能改變這一情形,是面臨的困境得到解決?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學到些什么?
在分析案例時,找出案例中反映的核心問題、關鍵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這是進一步分析的依托,這一步做不好,以后的分析就難以達到好的效果。
其三、改變、提升元認知方式。果斷的放棄是非兩分、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思考,對多種行為策略的比較和選擇要時刻參照案例發(fā)生的情景,注意反思行為及行為策略的情景適宜性,不要脫離具體情景絕對化的判斷行為的優(yōu)劣。這是因為:從理念向行為的轉化過程受到許多不確定性的制約,行為不到位、預期的行為結果沒有出現(xiàn),問題出在哪里?在相關的各個因素中那個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或充分必要條件,相關的因素之間哪些關系是因果關系、相關關系、共變關系或虛無關系的判斷都與當時的情景密切相關。對失敗的、反映問題比較多的案例更要注重分析行動及策略失當?shù)母矗页霰苊馐∽叱隼Ь车膶Σ摺?/p>
其四、采用個人反思和集體反思相結合的方法,幼兒園應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教師開展案例討論和交流,精選典型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案例,以集體會診的方法進行深入分析。同時要指導教師的分析案例,解決具體問題,達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以上僅僅是運用案例的技術問題,但調(diào)動教師參與反思的積極性更為重要。組織教師運用案例開展研究,要注意營造良好的氛圍,指導教師反思的方法和程序活動,通過分析務必使教師在反思中獲得成長感、效能感。不斷提高和保持教師運用案例和案例分析方法自主性、自信心,提高教師在分析案例中的同理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縮短理論和實際的差距,有助于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形成解決問題的多個預案。最終掌握反思技術和分析方法。養(yǎng)成反思的能力和習慣。讓案例分析成為幼兒教師自我成長的階梯!
【讓案例分析成為幼兒教師自我成長的階梯學校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自我介紹案例分析范文04-04
臨床護理案例分析報告04-01
面試案例分析題及答案12-23
面試禮儀案例分析題05-10
交通安全案例分析05-09
文明禮儀教育案例分析05-12
文明禮儀教育的案例分析05-12
銀行業(yè)法律案件案例分析報告04-02
幼兒教師自我成長學習計劃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