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入夢-我讀《幽夢影》(五)
為月憂云;為書憂蠹;為花憂風(fēng)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心得】
“憂”的況味
夫人各有其憂,而憂中況味不同。
為柴米油鹽憂,是生存境遇。那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卻因為“憂炭賤”而“愿天寒”,這是多窘困的生存?(白居易《賣炭翁》)那成名不能完成上交蟋蟀的任務(wù),“薄產(chǎn)累盡”,“又無所賠償,憂悶欲死”,這又是多煎熬的生存?(蒲松齡《促織》)音樂人高曉松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yuǎn)方!笨墒沁B“眼前的茍且”都無法過去,哪里還有“詩和遠(yuǎn)方”?饑寒而不起盜心已屬不易,飽暖才會“思淫欲”。
張潮應(yīng)該是衣食無憂了,所以他去為風(fēng)花雪月憂,這是詩意格調(diào),卻總是小資的成分多了些。 ( 文章閱讀網(wǎng): )
深植于我頭腦中的憂者形象是那位行役于鎬京的大夫,平王東遷,鎬京也不再有都城的繁華,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在盡情地生長——“彼黍離離”,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中心搖搖”“中心如醉”“中心如噎”,而這種憂思未必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周天子失宮,“黍離之悲”換成另一個詞就是“亡國之痛”,為家國天下憂,這是一種責(zé)任使命。雖然不免悲從中來,到底不失大氣磅礴。(《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
李白說“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天寶元年,李白來到長安,任職于翰林院,兩年后便因讒言離開了朝廷。天寶政治的.腐敗造成了李白個人的困窘,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尖銳矛盾是李白精神苦悶的主要原因。于是像抽刀斷水一樣去排遣煩憂,雖然擺脫不掉,也不因此絕望,“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李白的憂中有一種豪邁之氣。
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边@位生逢亂世的政治家在憂什么?他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結(jié)束戰(zhàn)亂。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而功業(yè)難成,自然“憂思難忘”!抖谈栊小废騺肀灰曌髡涡院軓(qiáng)的詩作,因為這是曹操的求賢之聲。憂人生憂賢才,渴望建功立業(yè),曹操的憂中有一股慷慨之氣。
昔者之憂,各有況味;今人之憂,大同小異。借高曉松的話說是滿足于茍且,或追求著更大的茍且,沒有“詩和遠(yuǎn)方”,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退步。即便不談家國天下的使命之憂,總該有點風(fēng)花雪月的格調(diào)之憂吧,所謂“君子有終身之憂”者也。
【流年入夢-我讀《幽夢影》(五)】相關(guān)文章:
6.入夢
8.入夢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