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活著_文章
這兩天一直在想“簡單”與“復雜”這兩個詞。
簡單地活著,這應該是一種人生,同樣也是一種境界和超然的態(tài)度。讀一篇文章,想到了吳國的伍子胥,伍子胥過昭關(guān),一夜白頭。待打敗楚國后,將有殺父之仇的楚平王從墳里扒出來,鞭尸三百,以解十幾年的心頭之恨。有士兵提醒他,注意形象,伍子胥說,我都這把年紀了,還要形象干什么。這種性格是不是也是一種境界?
其實人活在社會中,就是一個社會人,無形中會受到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和影響。特別是在當今,社會轉(zhuǎn)型,經(jīng)濟轉(zhuǎn)軌,道德淪喪,誠信缺失,一些傳統(tǒng)道德、傳統(tǒng)觀念、傳統(tǒng)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甚至拿著做人最起碼的道德底線來作為最高目標去頂禮膜拜。以前為人們所不齒的丑惡現(xiàn)象,在現(xiàn)在卻可以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辦公的地方不辦公事,管人事的地方不管人事;沒有好處不辦事,有了好處亂辦事;應該辦的辦不成,不該辦的辦得到;送禮蔚然成風,受禮心安理得......這些本是不正常的現(xiàn)象,人們卻已經(jīng)習以為常。在這樣的社會中,我們是要去“簡單”地活著,隨波逐流;還是應該去“復雜”地奔波,維護原則?雌饋,這句話好像是說反了,其實不然,因為你隨波逐流就可以活的很瀟灑。相反,你會受到各方面的壓力,因為你是“非主流”,你的“個性”注定你要受到更多的磨難。
人性本善,同樣人性本貪。人的欲望是永遠不滿足的,飽暖思淫欲,這山總望那山高。這就注定人的一生是忙碌的,但是,這也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動力。我們經(jīng)商,就會羨慕上班的;我們有了工作,就會眼紅商人的錢;我們從事了一個行業(yè),卻總是看著別一個行業(yè)更清閑。心理總是不滿足,總是感覺自己付出過多,別人付出很少;總是感覺自己對得起別人,往往都是別人欠自己的;總是感覺索取是那樣的心安和理得,卻忽略了如何去知恩和圖報。
就像我們常說的“二八定律”,一個單位、一個地方,干活的占到20%,不干活的占80%,卻是這少數(shù)的中流砥柱,支撐著整個的“倒金字塔體”。而且這20%的人“干”的結(jié)果并不一定比80%的人“混”的更好,因為“混”也是當今最流行的元素之一。所以,就形成了,各個階層都對社會不滿,都感覺社會不公平。有錢的不滿,沒錢的更不滿;領導者不滿,被領導者更不滿;在崗的不滿,下了崗更不滿,那么社會的中堅力量在哪里?相信每一個人都很茫然。
我們總是感嘆于“人走茶涼”,特別是突然有落差或者遭到冷落的人體會更深刻。那么,為什么人走了茶就不能涼呢?沒有人喝茶了,還一直讓它熱著干嘛,那不是浪費嗎?惟利是圖,見利就圖;有利趨之,無利不往,這些詞到底是褒義還是貶義,我們真的很容易辨別的.清嗎?當一個人得勢的時候,你的朋友很多,但是真的少;當一個人失勢的時候,你的朋友很少,但是真的多。所以才說,知音難遇,知音難求,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真。
那么怎么去對待這樣的心態(tài)落差呢,一直在想。得勢時不傲氣,失勢時不瀉氣;對朋友講義氣,對“敵人”講骨氣,當然這個“敵人”不是真正的“敵人”,暫且指那些志不同、道不和、性不投的人。就是說,當你得勢的時候,別人圍著你轉(zhuǎn),不要盛氣凌人;當你失勢了,很多人轉(zhuǎn)而離去,也不要怨天尤人,因為你沒有了權(quán)勢,沒有了“向心力”,又何必去強求別人呢?有本事你就去影響別人,沒本事你就被別人所影響。弱肉強食,一直是自然界生存的法則,這里沒有同情,沒有憐憫。
其實“簡單”與“復雜”就是這樣簡單,看怎么去面對,怎么去應付,怎么去理解。寫完后,通讀全篇,自己都嚇了一身冷汗,這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是常態(tài)是病態(tài),是正常的還是扭曲的,恐怕不是只能用“對”與“錯”兩個字來判斷這么簡單吧。
【簡單地活著_文章】相關(guān)文章:
8.真誠地活著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