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你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你只會輸文章
一
曾聽過一個笑話。一個教徒在祈禱時犯了煙癮,問神父,祈禱時可以抽煙嗎?神父瞪了他一眼說,不可以!另一教徒在祈禱時也犯了煙癮,問神父,抽煙時可以祈禱嗎?神父贊賞地說,可以!
抽煙,是兩個教徒的“需要”;祈禱,是神父的“需要”。神父為什么拒絕前一個教徒的“需要”,而滿足后一個教徒的“需要”呢?
因?yàn)榍耙粋教徒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 ──抽煙,卻不顧神父的“需要”,甚至觸犯神父的“需要” ──祈禱時抽煙;而后一個教徒在自己“需要”抽煙時,則把自己放到神父的角度,為神父的“需要”著想──哪怕是在抽煙也不忘祈禱。
如果想要別人滿足你的需要,你首先要滿足好別人的需要。
二
街頭,可以常見一些人拿著一疊廣告?zhèn)鲉危l(fā)給行人,行人不接,就硬塞給行人,行人還是不接,結(jié)果費(fèi)了不少時間,手里傳單也沒有發(fā)出幾張。
一個炎熱的夏日,我在街頭見一個小伙子手里拿著一大把精巧的扇子,高興地發(fā)給行人,行人也很樂意從他手里接過扇子。我接過扇子一看,發(fā)現(xiàn)扇子上做的正是廣告。
這個廣告人就很有創(chuàng)意,他為自己送出了一份新奇的廣告,也為別人送去了一份夏日的清涼,所以別人也就愿意接受——接受他送來的扇子,也接受他送來的廣告。
無論做什么事情,要別人接受你,不能光站在自己的角度,光考慮滿足自己的利益和需求,而要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到別人的利益和需求。
三
課堂上,老師出了一道考題:有面額1萬元、2萬元、3萬元、4萬元四張支票,現(xiàn)在要你和另一位同學(xué)各從中抽出一張支票,雙方都不知道對方所抽出支票的面額。支票抽出后,雙方在相互同意的情況下交換手中的支票,以小面額支票換得對方手中大面額支票的一方為贏家。假如你抽到的是一張面額2萬元的支票,愿意與對方交換,對方在看了自己抽出支票的面額后,也答應(yīng)同你交換,請問,這次交換你贏的概率是多少?輸?shù)母怕视质嵌嗌伲?/p>
我在心里默算著:四張支票,抽到其中任何一張的概率都為25%,也就是說,對方抽到面額3萬元、4萬元支票的概率之和為50%,我以2萬元交換對方3萬元或4萬元,以少換多,贏家是我;而對方抽到1萬元支票的概率僅為25%,這時我以2萬元交換對方1萬元,輸家是我。于是,我回答說,我贏的概率是50%,輸?shù)?概率僅為25%。
而老師卻說,我贏的概率為零,而輸?shù)母怕蕝s為100%。
老師繼而解釋說:“你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而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你想想看,假如對方抽到的是4萬元支票,他會同你交換嗎?不會!又假如對方抽到的是3萬元支票,他會同你交換嗎?也不會!因?yàn)樗麜,如果你抽到的?萬元支票,肯定不會與他交換,那么你抽到的就只能是1萬元或2萬元的支票。對方抽到4萬元或3萬元的支票都不會與你交換,而2萬元的支票又被你抽走了,所以對方手中只能是那張1萬元的支票,你用手中2萬元支票去交換對方手中1萬元的支票,結(jié)果只能是一個,讓你100%地輸!
后來,我經(jīng)過仔細(xì)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shí)生活中許多錯誤的結(jié)論,往往是只顧及自己的立場和利益,而未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換位思考的結(jié)果?傊痪湓,當(dāng)你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你只會輸!
【當(dāng)你只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你只會輸文章】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