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故事中的哲理文章
一、主人和秀才
[故事]一日,有個秀才到朋友家做客,天色將晚的時候,忽然下起雨來,他不得不住下來。但他的朋友卻很不愿意讓他留宿,于是就在紙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毙悴趴戳,明知朋友不愿意他留宿。卻裝著不知其意,抓過筆來,在這句話里加了幾個標點:“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這樣一來,這句話的意思就完全變了。那位朋友無話可答,只好安排秀才住下來。
[哲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總體數量不變,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秩序上的變化能引起質變。故事中的主人寫給客人的話的實際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庇纱丝梢娭魅说牧邌。還是這句話,由于秀才對標點的機智處理,使語意發(fā)生了質的變化。
二、玉波亭
[故事]從前,有一個暴發(fā)戶在一個風景秀麗的湖邊修建了一座酒樓。為了給這座酒樓起一個雅名,他請來了四方文人,要求所起的名字必須包含四層意思,其一他姓王,其二他有錢,其三他是皮匠出身,其四他的酒樓在湖邊。各文人絞盡腦汁,也沒能想出一個合適的名字。正在他們作難的時候,一個窮秀才從這里路過,聽說了這件事,就上樓題寫了三個大字:玉波亭。接著他又一一作了解釋。眾文人聽了不禁叫絕,主人自然也很高興。秀才的解釋是這樣的:“玉波亭”的“玉”字是由“王”加上“、”組成的,這就暗示了主人姓王,加上“、”成了“玉”,玉是財寶,暗示主人有錢;“波”是由“水旁”和“皮”字組成的,“皮”暗示主人是皮匠出身,“皮”加上“水旁”是“波”,“渡”則暗示有水!巴ぁ鼻坝小岸伞,正好是“酒樓在湖邊”的意思。
[哲理 ]唯物辯證法認為,聯(lián)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聯(lián)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lián)系,改變事物的狀態(tài),建立新的具體聯(lián)系。唯物辯證法還認為,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介側面各有其特點,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這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皮匠出身的王老板,在眾文人或一般人看來,是無法和儒雅風范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他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合適的名字。但是秀才卻抓住了問題的實質和特點,抓住了事物固有的聯(lián)系及矛盾的特殊性,一系列妙語聯(lián)珠的解釋,不能不令人嘖嘖稱贊。
三、卜妻做褲子
[故事]從前,鄭縣有個姓卜的人,他的`一條褲子穿破了,于是要求妻子重做一條。妻子問他:“褲子做成什么樣的?”姓卜的回答:“跟我原來的褲子一樣!”于是,他的妻子把褲子做好后,又對照舊褲子的樣子,把新褲子剪破弄臟,才交給丈夫。
[哲理]辯證唯物論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指導實踐活動積極有效開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意識則把實踐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主觀符合客觀的原則,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摒棄錯誤的思想意識。姓卜的人要求妻子所做的新褲子應和舊褲子的尺寸、樣式一樣,而不是外表形狀和舊褲子一模一樣。卜妻則錯誤地認為,既然新褲子要和舊褲子一樣,那么舊褲子是又破又臟的,新褲子也必須是又破又臟的,在這種錯誤意識的指導下,卜妻鬧出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來。另外,這則故事還可用矛盾特殊性原理進行分析。
四、世界上最短的信
[故事]法國大作家雨果1861年完成了他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把稿子寄給一家出版商后,很長時間沒有音訊。于是他去了一封信探詢,信紙上只有一個“?”。不久,他就接到了出版商的來信,信紙上也只有一個“!”。過了不長時間,《悲慘世界》就出版了。
[哲理]雨果和出版商的信在內容處理上都體現(xiàn)了抓主流的哲學道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矛盾的雙方有主次之分,其中處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力量是不同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事物的性質。這就要求我們想問題辦事情,首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在《悲慘世界》這部書稿出版還是不出版的問題上,雨果用最短的語言(僅僅一個問號)來表達這樣的疑慮:“編輯先生:近來可好?我的書稿收到了沒有?是否可以出版?”。而出版商也用最簡潔的回信(僅僅一個感嘆號)回答了雨果的疑問:“雨果先生:你好!大作收到!很快就可以出版!”在這里,雨果和出版商堪稱知音,一次通信,雙方各自只用了一個標點符號,卻把意思表達得如此清楚。這正是他們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問題的本質和要害,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質和方向的集中體現(xiàn)。
五、蘇東坡猜謎
[故事]蘇東坡的妹夫秦少游,是個猜謎的行家。有一天,秦少游和蘇氏兄妹一起閑談,忽聽遠處傳來一陣木匠鋸木的聲音,不由得觸動了謎興,就對蘇氏兄妹說:“我有一間房,半間租給輪轉王,有時射出一線光,天下邪惡不敢擋!碧K小妹接口說:“我有一只船,一手搖櫓一手牽,去時拉纖往,回時搖櫓還!碧K東坡聽了,笑著說:“你們倆一個有房,一個有船。恿兄寒酸,只有一張琴,一根琴弦腹中藏,對著樹木彈,專引鋸木聲!闭f罷,三人哈哈大笑起來。原來,三人的謎語是同一個謎底,就是木工拉線取直用的墨斗。
[哲理]辯證唯物論認為,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這是意識能動作用的具體表現(xiàn)。但是,由于人們的知識構成不同,即使是對事物正確的認識,也會有所不同,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個故事中,由于蘇東坡、蘇小妹、秦少游三人的知識構成有所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有差異,因而他們面對同一個事物(謎底)——墨斗時,會有不同的看法(謎面),這正是三人知識豐富、見仁見智的生動表現(xiàn)。
【文學故事中的哲理文章】相關文章:
1.哲理故事文章
3.哲理故事英語文章
4.生活中的哲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