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网站|精品国产自在免费观看|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ul id="2t14e"></ul>
  •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1. 描寫母愛的文章

      時間:2018-03-30 20:16:29 文章 我要投稿

      描寫母愛的文章

        母愛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瘠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間的溫暖;母愛是一泓出現(xiàn)在沙漠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下面是關于描寫母愛的文章的內容,歡迎閱讀!

      描寫母愛的文章

        母愛 幽幽若蘭香漫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想不出更華麗的詞匯,來形容伴隨我走過35個春秋的母親,唯有借助這首兒時就能搖頭晃腦背得滾瓜爛熟的詩歌,來表達這世界上最疼我憐我,雖韶華已逝但面容慈祥的———母親。

        伴隨著五月吹起的暖風,空氣里康乃馨的香味開始彌漫,因為這個濃情的季節(jié)和一個溫情的節(jié)日聯(lián)系在一起——母親節(jié)!母親節(jié)再度來臨了。

        母親節(jié),一個感恩的日子。母愛。永遠不需要記起,因其同生命一起降臨,烙印在了血液和發(fā)膚里,每一個做兒女的,對于母親都有一份幸福的虧欠。感恩母愛,感恩生命的無私延續(xù),更感恩這份對母親的無私虧欠,對于母親,我給予的實在是太少了,不善于對母親表達愛與感激。而母親對我的愛卻不時在香噴盆的飯菜里彌漫,在溫暖的枕邊流連,粗心的我常常忽視這些,更視母親的付出為一種理所應當的拿來之物,愛自己遠勝過愛母親。

        媽媽,你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蘭花,雍容華貴且美麗,默默的為家庭付出你青春,真是“芝蘭于室,久而聞其香”,我們兄妹三人就被你擁在幽幽的蘭花香里長大成人!谖夷掀陌藗年里,當夜深人靜,看見萬盞燭火,高樓大廈背后的霓虹燈處,總想起你對我曾嘮叨的一切,那時我厭煩,甚至想逃避,可哪知,一切都這樣隨我淡淡的浮云掠過,記得,每一天都在你的牽掛中度過,你夜里夢見我了,第二天,一定打個問候的電話,叫我注意天氣的變換,督促我別忘加衣,家里有什么慶幸的事情也第一時間通知我,讓我同享你們的愉快。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我一一都記下了。

        歲月在母親蜷縮的愛里飛快的穿梭,直到很久很久以后,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有所醒悟,在這世界上,再也沒有誰能奉獻這份無私的愛,除了母親,其實,和所有的感情一樣,母女關系也需要經營,需要表達,需要渲染,愛的表達形式不拘一格,對于母親,我感覺自己難以把諸如“我愛你”之類的話說出口,我就選擇一種行動,我反復想著該送什么禮物?把對母愛的感恩,融化在一個輕輕的擁抱里?一件得體的襯衫里?一句體貼的問候里?

        母親是個優(yōu)雅的女子,頗有淑女風范和小資情調。今年的母親節(jié),托嫂子代我為母親送上一盆蘭花和一束鮮艷的康乃馨。希望母親的微笑能讓臉上細密的皺紋舒展,那將是我最溫柔的享受。

        行走在繁忙俗世里我,撕開了塵封的麻木行囊,攜永恒的母愛登堂入室,于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撥通電話輕輕地告訴她:媽媽我很愛你,就如同你愛我一樣,亦如那幽幽的蘭花香滿天,直到永遠永遠,永遠……

        母愛無言

        母愛無言。這平平常常的四個字又有幾人能真正的理解呢?

        關于母親的故事很多很多,但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多年前一位老人所講的兩則故事。那是七十年代初思想還相對落后的時候,就在我們鄰村,一位中年婦女拖著因饑餓而瘠弱的身軀去送參軍的兒子,在鄉(xiāng)里發(fā)往縣城的小車站,汽車馬上就要發(fā)車時,兒子的包帶因年久疲憊而斷,情急的母親毫不猶豫地解下那根自己親手縫制陪伴了自己多年的粗布腰帶。眾目睽睽慌亂中,手忙腳亂的母親在害羞,情急,用力過大中使得滿面緋紅,一只手緊攢著肥大而偏開的褲腰,一只手將腰帶遞給了兒子。兒子深情哽咽地問你怎么回家呢?母親說,沒事的,十來里的山路人不多,我一會就到家了。

        多年后,早已是軍人的兒子,還一直保存著母親的那根粗布腰帶。多年來,他沒問,也不敢問,母親在思想別不開放的年代,沒有腰帶,手提著褲腰是怎樣走回去 的。

        另一個故事是一個母親與女兒的故事。一個農村的小姑娘,考上了大學,女兒第一次一人生活在外面,母親在家整日整夜地牽腸掛肚,怕女兒吃不好,穿不暖。為了去省城看女一眼,她賣了那只唯一的家雞多天所下的蛋,才湊足了盤纏來到省城的大學看女兒。改革開放后的八十年代,來學校看孩子的大都是先富裕起來的那一部分。看著別人帶給孩子的東西都是琳瑯滿目,而自己給女兒所帶來的只有,自家種的,炒熟后,經過自己無數個夜晚一粒一粒剝過皮的五斤葵花籽。接過母親帶來的葵花籽,女兒潸然淚下,喉中有如魚刺刺喉,哽咽著撲到母親的懷里,盡情地讓那幸福的淚水潺潺而流。

        今年春節(jié),和一個剛結婚的哥們喝酒,酒過三巡,他向我吐露,母親的嘮叨節(jié)儉使得他很煩很煩,我也再次向他講了這兩則故事,一向聰明的哥們也默默無言深感羞愧。

        今天紅顏知己生日,她告訴我說晚上要回娘家母親哪里去,我很不理解,就問你那么大了還讓媽媽為你過生日嗎?她告訴我說,我要回去看望媽媽,今晚我要停下一切事情,為媽媽做點好吃的,因為這是我的生日,我的快樂,因為這是我的生日,媽媽的快樂,因為這是我的生日,媽媽的罪。是!仔細想想,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才有了兒女的生命,這是母親的樂,過程中更是母親無言地在受罪,當你走進醫(yī)院的婦產科,你就能淺表地懂得一些母親分娩時的罪。所以說母親的愛是無言的。是無言的奉獻,更是無有言語所能表達的。

        最全面的愛,是母愛。最無微的愛,還是母愛。最偉大的愛,非母愛莫屬。母愛是默默的母愛是無言的愛。

        母愛的目光

        說來慚愧,無論是學生時代的作文還是偶爾寫的日志,關于父親的不少,而寫到母親的很少。記得有一次期末考試的作文就寫的是父親,當母親看到我?guī)Щ丶胰サ呐暮蟮脑嚲,她笑言怎么不寫她。今天想來,當時她多少是有點失落的,沒有在學生時代自己相對擅長寫記敘文的時候寫一篇關于母親諸多好處的文章,也算是自己一個小小的遺憾吧。

        就像大多數孩子對父親敬畏、對母親的嘮叨多不耐煩一樣,父親在比如我上學或者其他家里的一些大事上奔波勞碌,母親沒有掌握決策和財政大權只能做一些輔助工作。再加上自己對母親的一點不耐煩,感情的天平自然偏向父親,對母親所做的一切似乎都認為是再平常不過的了,沒有什么好贊揚的。

        如果說母親的嘮叨常常讓我們不耐煩,那么,在我小時候,母親的嘮叨,用今天比較夸張的話說,簡直到了足以使我抓狂的地步。因為母親有時候莫名其妙的話實在太多,在我童年的某些時期,特別是冬春季節(jié),她常常會不可控制地犯糊涂。說起話來沒完沒了,這確實很令人頭痛。就這么一個缺點,幾乎將她的好全部掩蓋了,甚至有人給她扣上了并不符合實情的傻的帽子,其實,母親并不是傻,只是有時候話語太多。后來聽說是因為母親小時候受到了驚嚇,才導致有時候她會犯糊涂。有時候我也會為此而難過,母親受的苦實在是太多了。令人欣慰的是,母親現(xiàn)在很少會出現(xiàn)那種狀態(tài)了。

        母親是個善良又勤勞能干的人。耕田鋤地,種瓜種菜,養(yǎng)豬。以前家中的收入主要靠耕種和養(yǎng)兩三頭豬,除了自家的田地,還租種了幾畝別人家的。和所有的莊稼人一樣,耕種插秧和收割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時候,秧苗都得彎腰一蔸蔸地插下去,而收割的時候也得彎腰把水稻割成一把一把等待脫粒,脫粒機是人力的,得用腳踩,脫好粒后還得把稻谷挑回家。一天下來,常常是腰酸背疼腿抽筋。我曾聽到過別人對父母最好和最讓人心酸的稱贊是:“你們真的是好厲害,居然可以送孩子讀書!痹谀切┨貏e清貧的日子里,上學讀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得把家里辛辛苦苦養(yǎng)大的兩三頭豬賣了才有錢交學雜費,這幾乎是家里的主要收入了。母親和父親一起,用她勤勞的雙手,共同撐起了這個家,盡管收入微薄,生活拮據,但也想方設法地送我入學讀書。這也一度成為我學習的動力。如今我也常為自己沒有進高校學習而愧疚,曾經,我給了母親多么大的希望,最后又把它給毀掉,對她的打擊無疑是殘酷的。但她卻安慰我說不讀了也好,她就不用那么辛苦了。母親無奈的包容卻更使我感到不安。無論以后的歲月如何,就算自己再苦,也要盡自己的努力不讓母親受苦。

        母親的手也很巧,做的各種本地的特色食品也很好吃,如春節(jié)的“水浸助”、米餅;端午、冬至的粽子。還有各個時節(jié)都可做的叫“讓”的美食,這些幾乎自始至終都是靠母親一個人完成的,母親一個人把米餅用模具刻印出來或把粽子包裹成型,常常要辛苦地弄上半天。如今身在異鄉(xiāng),每逢佳節(jié),就特別思念母親做的那些節(jié)日食品。就算是山珍海味,也不如母親做的清茶淡飯。每次回家一到家,母親一見到我,總是關心我是否餓了,鍋里有什么先吃點。前年回家,因為太累,一到家就睡下了,迷迷糊糊中聽到母親叫我起來吃東西,我一睜眼,她已端了一碗熱騰騰的“水浸助”放在書桌了,吃著那久違的味道,沙子都飛進眼睛了。

        當我一天天地成長起來,母親卻慢慢地在變老,她原來圓潤的雙手也變得干瘦了,就算是自己以前很厭煩的她因犯糊涂而太過嘮叨的毛病也不再出現(xiàn)了。如今自己身在異鄉(xiāng),每次打電話和她聊天,她常常會根據從別人那里聽來的關于我的消息而叮囑一番,偶爾也聽到她說睡不著,吃不下飯,有時也會腰酸腿痛。每每這個時候,浮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母親挑著擔子,行走在田間地頭的身影。

        母愛有聲,因為關愛,母親才會千叮萬囑。愛于心,踐于行,如涓涓細流般,母愛就在母親的千言萬語和默默付出中。

        母親

        離家赴上海掛職鍛煉的前一天,我回老家看望了母親,進屋時,母親正在屋對面河邊的菜地里,父親看見我回來了,連忙從菜地里叫回了母親。一進屋母親還來不及洗手,就趕忙從自己的住房里搬來了凳子,招呼我和司機小李坐下,正準備去做飯。由于找還要去鎮(zhèn)上看姨夫和姨需要一段時間,也只能看上她老人家一眼就算盡了孝心。臨走前,我把母親和父親叫到我在家時曾住過的房里,告訴倆老人,我要去上海掛職鍛煉半年,路途遙遠,中途不能回來看望你們了,望你們多保重,并遞給母親100元錢。母親上下打量了我一番,把錢塞在我的胸口上說:“兒呀!您要出遠門,人生地不熟,要錢用呢,這錢就算了,我和你父親今年做了點小生意,手頭不打緊,你就放心去吧!在家千日好,出門時時難,你也要注意保重自己的身體,好好的工作!钡懒藙e,我上了小車,母親向我連連揮手說:”兒呀!到了那里不要忘記給家里寫信、打電話!痹谀且凰查g,我看到了母親布滿皺紋的臉更消瘦,更加憔悴了,白發(fā)也似乎增添了許多……

        母親是個勤勞善良的農村婦女,一生受夠了苦,飽經了多少滄桑風雨。記得我小時侯,父親被戴上高帽,經常挨批受斗,經常被外派修路筑壩進行改造。我們兄弟幾個全靠母親一人照顧料理,鄉(xiāng)親們都說我們兄弟幾人不知是如何長大的。從我懂事那時開始,母親經常講起,她是如何把我兄弟幾個拉扯大的。我上重點中學那年,母親告訴我,我是她上長大的,我剛出生七個月,父親被當作反革命抓走,一去就是五年。幾年里,我和一條背帶、一個竹簍伴隨母親上山下水。春夏秋冬,風雨霜雪,過早地逝去了她的青春年華。

        我四歲那年春夏,家鄉(xiāng)發(fā)了大水,夜間經常打雷下暴雨,我家的房子是一座不到30平方米的杉樹皮當瓦的土磚屋,再加上多年不修整,碰上這樣的連夜大雨,確實是“床頭屋漏無干處”,我們母子幾個只好頂一張塑料薄膜躲在門后面的角落里,避雨過夜,只有我緊挨著母親,想睡了就把頭貼在母親的懷里。

        盼星星,盼月亮,早盼東方出太陽,終于盼來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父親平反了,母親終于與父親又團聚了,一家人過著雖然清貧但卻充滿天倫之樂的生活。

        恢復高考制度以后,我們兄弟幾個都分別進了學堂,母親和父親雖然思想上輕松了,但在體力上卻又累了許多,起早貪黑,上山下鄉(xiāng)更為我們的學費辛勞奔波。如今,我們都長人成人,我和哥哥都考上了大學,跳了龍門,有了一分如意的工作,母親是該享享福了,然而,家境這幾年并不寬裕,大哥身體不好,二哥、三哥、弟弟相繼結婚,生兒育女,家里喜事不少,卻累壞了母親,再加上她老人家,近年來又患了肩周炎和風濕關節(jié)炎,種菜、燒茶、做飯,帶孫兒孫女,確實難為她老人家了。

        來到上?煲粋月了,由于很多工作需要熟悉,也特別忙,給家里寫信也只好擱下了,同時,給母親打過幾個電話也沒有打通,沒能捎去對母親的祝福。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28個春秋,我遵循母新的諄諄教悔,走好自己應該走的路,請母親放心,同時,在此祝福您——母親。

        母親、老屋與柿子樹

        母親離開我們已有三年零四個月了,最近經常做夢見到我慈祥的母親,夢見母親在故鄉(xiāng)潮濕而又昏暗的老屋西邊搭建的黝黑的灶臺前燒火做飯,夢見自己吃著母親給我們做好的可口的熱飯香菜,夢見中年時候的母親爬在老屋西邊院子那顆柿子樹上給我們摘柿子。。。。。。。

        老屋,聽起來好像挺莊嚴挺神圣,其實只是四棚三間五米高破舊的磚木結構的瓦房。青磚構筑的墻,灰瓦蓋的房頂,杉木與雜木混合支撐的梁柱子。因為沒有窗戶的緣故,老屋顯得有點昏暗。雖然這樣,它在我的心里也是珍貴無比的。因為它不僅是我父親母親結婚的新房,還是我們兄弟姐五人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它的里面既留有父親母親辛苦勞累的腳印,也留有我們兄弟奮發(fā)苦讀的身影。我仿佛還看見了我們兄弟幾個學習用的方桌,桌上邊還有我們苦讀的身影;我也看見了方桌邊上那幾個一坐上去就吱呀作響的板凳,它們的吱呀聲不知擾亂了母親多少甜美的夢;而方桌上的那盞看不清顏色的煤油燈更是讓我記憶深刻,它是那時暗夜里的一盞指路的燈。

        老屋就像一個容納萬象而又寬厚睿智的老人,容納著我們家的喜怒哀樂,也包羅著我們家的悲苦情愁;它還是一個能見證歷史的智者,見證著我們家一步步地從艱辛中走過來,也親眼看著我們從閉塞的鄉(xiāng)村走進了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迷人,但它卻裝飾不了我的夢;我的身軀雖然生活在繁華熱鬧的城市里,可我的心卻留在了鄉(xiāng)村,點綴我夢境的也是鄉(xiāng)村的那片紅土地和那座潮濕而又昏暗的老屋。

        老屋雖破,卻是我童年生活的幸福搖籃。那時上學,我總是在村子的上空飄蕩起陣陣炊煙時跑回來,我看著那些纏繞在一起的淡淡的吹煙,總想分辨出哪一縷是從我家煙筒里冒出來的。炊煙的顏色是一樣的,不一樣的是我家煙筒冒出的炊煙里有我母親濃濃的愛。所有的母親都在愛,可我母親的愛里又比別人多了幾份辛苦和艱辛。那時候的貧困,母親為了讓我們少一些吃不飽的日子,每年秋收過后都要去撿拾別人落在地里的糧食。母親每天都是很早就出去,一直到很晚才回來;母親每天都要走很多的路,卻只撿回來很少的糧食;母親的路越走越遠,可撿回來的糧食卻越來越少。母親是一個樂觀知足的人,她不會因為自己付出的多收獲的少而氣餒,也不會因為自己空走了許多的路而懊惱。我到至今都想象不出,家鄉(xiāng)的那片紅土地還有哪里沒有被母親的腳步涉足過,我也想象不出,簡單質樸的母親走在靜寂的田野里時,神情該是多么的恬淡安然! 這就是母親,為我們的童年撐起一片天的母親!

        母親,千遍萬遍呼喚著的母親,每每想起您,我的臉上都會露出淺淺的笑,而心中卻是隱隱的痛。我笑的是,您的愛無時無刻不在溫暖著我,指引著我前進的路;而我痛的則是,我已經三年零四個月叫不應我一聲慈祥的母親。三年零四個月,在我匆忙的腳步中,是何等的短暫,又是何等的飛速!這就是母愛——世界上唯一一種只有付出不求回報的愛!老屋讓這種愛有了可以施展的舞臺,故鄉(xiāng)的紅土地又給了這種愛可以延續(xù)的空間。故鄉(xiāng)的紅土地,那片生生不息的紅土地啊,它養(yǎng)育了我的先人也養(yǎng)育了我,它還在承載養(yǎng)育后人的使命。它比母親的胸懷更寬廣,比老屋的深沉更久遠,它牽動著每一個游子的心,使漂泊在外的游子總是在做回故鄉(xiāng)的夢!

        故鄉(xiāng)之所以讓我如此的魂牽夢縈,不僅僅因為它是我出生的地方,還因為我的母親就埋葬在那里。有人說,母親生活的地方就是故鄉(xiāng)。這話說的`雖然有點牽強,但卻有一定的道理。因為,不論我們走到哪里,母親都是我們永遠的牽掛。當然,讓我牽掛的還有故鄉(xiāng)的那座裝滿我童年記憶的老屋和老屋西邊院子的那顆柿子樹。

        當春天的陽光開始變暖的時候,我們兄弟幾個跟著母親就會來到院子里,柿子樹的葉子便在我們的歌聲、書聲和歡笑聲中,由嫩黃到青綠,再到深綠。并沒看到柿子樹開花,可在不經意間,那些小柿子就從嫩葉中探出頭來,給柿子樹帶來勃勃生機。陽光朗照下,春風輕拂樹葉的聲音似一首美妙的催眠曲,不知不覺中,就醉倒在迷人的春色里,甜甜地進入了夢鄉(xiāng),直到母親把我喚醒。

        驕陽似火的夏季,柿子樹的濃蔭下也是乘涼的好去處,不過,那也只有在午休期間,偶爾睡不著時,才偷偷溜出來,光顧一下。最理想的季節(jié)是深秋和初冬,那滿樹碧綠的柿子已經開始慢慢變黃,有的還微微露出點兒誘人的紅色,那紅柿子的甜味已經開始誘惑我們那饑餓的食欲了,(記得上初中的那個年代,土地雖已承包到戶,農家的日子也開始好轉,可糧食依舊是欠缺的,對于十幾歲,正長身體的孩子來說,每天只吃兩頓紅薯粥的日子還是充滿了饑餓感。)這時我們活動的區(qū)域也開始由樹下轉到樹上。深秋和初冬的每一天,都會看到母親爬在柿子樹上用長棍做的夾子摘下紅色的柿子。那些微微露出點兒紅色的柿子,是母親那雙充滿老繭的雙手一個一個摘下了的,它猶如母親帶給我們兄弟姐妹一頓頓豐盛的晚餐。

        到了冬天樹上的葉子已經全部落完,就剩下掛在枝頭上的柿子,格外鮮艷,母親舍不得摘下,一個個一串串,充滿著祥和喜氣,不時的招來各類鳥類的光臨,它們站在枝頭上,唧唧咋咋,評頭論足,有時也會飽餐一頓,揚長而去,但它們卻把歡樂帶給了老屋西邊的小院,熟透的柿子,會在你的眼前冷不提防就掉下來,撿起紅彤彤軟綿綿的柿子吸上一口,會讓你甜在心里,那種感覺,真是愜意無比。

        柿子不但可以吃,外面一層果皮可以做藥材,它有著迷人的身材。我愛柿子樹,它無論生長在沃土里、溝渠邊,還是生長在山坡上、巖石旁,或高大或矮小,或數棵成林或孤樁獨立,都以其堅韌不拔的個性戰(zhàn)酷暑,斗嚴寒,悠悠數百載,把累累碩果無私的奉獻給人類。我喜歡柿子樹,是因為它沒有其他樹那么嬌貴,從不需要剪枝打藥,不圖索取,只有奉獻!我喜歡柿子樹,是它帶給我們家的永遠是祥和喜氣,不論冬夏還是春秋,總是那么的彰顯青春的活力!

        母親的口頭禪

        母親是一位農村婦女,雖經過自己的艱苦努力,離開過農村,卻在生活困難時期又返回了農村。母親雖說沒有多少文化,但經過農村生活的鍛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不少的民間諺語,有些就成了她的口頭禪,聽起來很順口,在教育我和弟妹時,常常用到這些口頭禪,兒時的我聽了這些口頭禪,常常使我回味半天,有時弄不明白什么意思,再回過頭來問母親,母親便饒有興致地再解釋一番,印象就更深了。因母親在村里任職的原因,又在工作中用上了這些口頭禪。這樣,母親的口頭禪不只是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更是在家庭及社會產生了影響。

        那時常掛在母親嘴邊的一句話是:“人生不覺地面苦!薄耙环剿琉B(yǎng)一方人!眱簳r的我聽著感到深受教育,那時,確實感到農村太苦,農活太累,農民太窮,從小就想跳出農門,聽了母親這句話后,漸漸改變了我的看法,覺得人生在哪里,就應對那片土地敬重,從而也不覺得有多么的苦和累了,也不再一味地想跳出農門,而是抱著“順其自然、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的態(tài)度,后來,雖說離開了農村,但我始終對那塊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懷有深深的感情。說起話,這種深情源自于母親的口頭禪和對我的教育。

        在我很小的時候,記得母親就常常對我說的一句口頭禪是:“跟好人學好人,跟馬虎學咬人!蔽夷菚r聽起來似懂非懂,母親就解釋說:“和品質好的小朋友在一起能學好,和品質差的人在一起能變壞”,并教育我要多和品質好的小朋友在一起,多向他們學習,時間長了,就會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好的習慣,盡量遠離那些品質差的人,在一起次數多了、時間長了,就會不自覺地沾染上不良習慣。我從小就記住了母親的這句口頭禪,從小到現(xiàn)在都一直結交著很好的朋友,對我終生受益,F(xiàn)在想來,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確實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边@是我上學后常聽到母親說的一句口頭禪,這時的我就聽懂了母親這句話的意思,聽起來也覺得很有意思,越想越有滋味,并付諸于行動,時時處處向高處奮進,漸漸使我嘗到了甜頭。那時還常聽到母親說:“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后!薄ⅰ俺缘每嘀锌,才有甜上甜。”、“不怕不知,就怕不學!蔽夷菚r就很佩服母親,這些口頭禪也不知從哪里學來的,而且很管用,都深印在我的腦海里。

        我參軍以后一直到轉業(yè)回地方,還時常聽到母親說的口頭禪,感到是那么親切、中聽。在我工作很苦、很累的時候,母親就會教育我:“吃得苦中苦,才有甜上甜!边說,只有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才能鍛煉人,聽了母親的話,我堅持工作,努力度過難關。當我“考學無門、提干無望”的時候,母親就會說:“腳下的路靠自己走!蔽揖陀钟行判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從部隊剛轉到地方后,對分配的工作并不順心,感到學的知識用不上,工作不太安心,母親聽說后,就勸我說:“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干什么,就要干好什么。“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薄耙豢诔圆涣藗胖子。”在一個地方干的時間長了,領導和同事自然就會了解你的特長,慢慢地就會發(fā)揮出特長來。還常常聽到母親說:“吃別人嚼過的饅頭沒有味道!薄叭藷o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薄叭松嫌腥耍焱庥刑!薄安蛔鎏澬氖拢慌鹿斫虚T。”母親的這些口頭禪又使我在工作中嘗到了甜頭,在我的整個人生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母親的口頭禪不只是對我受用,對我周邊的人也照樣受益。母親身為村里婦女主任,還兼任村里的調解委員,村民有什么事都愿找我母親幫助解決,發(fā)生鄰里糾紛都找我母親幫助解決,婦女違反計劃生育了,我母親就登門去解決。這樣一來,母親的口頭禪就用上了,聽到最多的一句是:“一個巴掌拍不響!蹦赣H說的這句口頭禪用在鄰里糾紛處理上真管用,比一大堆話都管用,接著就使爭得臉紅脖子粗的對立雙方啞口無言了,不久就和好如初了。母親常說的還有:“親人惱不多時!薄凹液腿f事興!薄耙蝗辗蚱薨偃斩鳌!痹谟H友中、夫妻間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我還經常聽到母親講些勸誡的口頭禪:“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意思是說,子女是母親生養(yǎng)的,決不能因母親相貌不好而嫌棄她,狗是主人喂養(yǎng)大的,不會因為主人家貧窮而出走。她常常用來教育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不要嫌棄生養(yǎng)自己的父母,要盡孝心孝敬他們,好好贍養(yǎng)他們,母親的口頭禪使許多逆子變?yōu)樾⒆印?/p>

        細細回味著母親說過的口頭禪,這些看似樸實的諺語、民間俗語,作用還真不小,始終伴隨著我的生活,教育著我、激勵著我、勸誡著我,使我在人生路上不斷奮進,避免走了彎路,即使現(xiàn)在,這些口頭禪還時而在我耳邊回響。遺憾的是,我再也聽不到母親的口頭禪了,母親已去世四年多了,想起母親的口頭禪,我就更加思念天堂里的母親。

        舌尖上的母愛

        朋友從老家?guī)Щ匾话}卜豆。我迫不及待用煎餅卷了一包,咬一口,細細咀嚼,慢慢品味,羅卜軟中帶脆,豆子柔軟可口、濃香,有一種久違的親切味道,思緒,漸漸回到了童年……

        童年時期,因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很是貧乏,父母把錢節(jié)省下來供我們兄妹讀書,難得買一回葷菜,蘿卜豆自然成為我們家一冬天的主打菜,每逢冬季母親都會做上一盆。整個冬季,吃著母親做的蘿卜豆,感受豆中濃濃的母愛,是我小姑娘時最溫馨最幸福的事。

        每逢初冬,是做蘿卜豆的最佳時機。母親把精心挑選的黃豆煮好,在太陽下晾曬,這是做蘿卜豆的一道主要程序。母親說:煮好的黃豆不能晾太干,太干了捂不好,豆子不長黑毛;也不能太濕,太濕了容易爛,跑味。然后把晾曬半干的豆子用塑料包裝袋包好,放在壇子里,大約一周之后,豆子捂得又黑又香,就可以調拌蘿卜豆了。

        然后,母親把洗凈的蘿卜切成塊,與長毛的豆子一起拌勻,再加辣椒面、姜末、蔥花、茴香粉、花椒粉,放上兩天,就可以食用了。吃的時候再用味精、香油等調味品一拌,味道既鮮美又可口,讓人直咽口水。我最開心的就是放學回來守在一邊,看母親做蘿卜豆。母親拿筷子讓我先嘗上一小口,那種豆香、蘿卜香與調味品的香味軟綿、可口,幸福的感覺一直滑到胃里。

        母親做的蘿卜豆,飄蕩在我們院子里濃香、誘人,盛上一碗母親熬的小米粥,吃著帶著母親味道的蘿卜豆,既開胃又溫馨。

        蘿卜豆是我求學時期最好的菜肴。我們家離學校十幾里路程,不能天天回家,每逢周末,我回家?guī)б淮物。母親總會早早用塑料包裝袋裝上一袋煎餅,一罐頭瓶蘿卜豆,讓我?guī)У綄W校吃。同學們看我吃得津津有味,便用煎餅你卷一包,她嘗一口,吃得不亦樂乎。周末回家,舍友們總是叮囑我別忘了再帶些蘿卜豆。母親除了給我烙一大摞煎餅,就是用罐頭瓶裝好一瓶蘿卜豆。同學們總是三五成群一起吃飯,跟前看著一堆高高低低的罐頭瓶,誰帶的菜好就先吃誰的,我的罐頭瓶總是先見底。我回家告訴母親:同學們都喜歡吃您做的蘿卜豆,母親便會給我裝兩瓶帶回學校。

        伴著母親做的蘿卜豆,我從讀書到參加了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后,母親做的蘿卜豆便進駐我們小家庭。老公說:這蘿卜豆雖然平常,早晨喝著米粥,就著蘿卜豆,卻勝過大魚大肉。從此,母親做的蘿卜豆也成為老公最愛吃的一道菜肴。

        知道我們都愛吃,每逢到了初冬,母親便早早煮好一鍋黃豆,在沙缸里捂著。霜降過后,母親便做上一壇蘿卜豆。我們回老家時,母親早早為我們打包好蘿卜豆、煎餅,讓我們帶回家,成為我們一冬的菜肴。當吃到最后有點微酸的味道時,我就切一些瘦肉丁、芹菜等與蘿卜豆一起熬制。裊裊炊煙中,吃一口,親切、質樸,唇齒留香,笑聲和誘人的香味便在我們小家彌漫開來——伴著母親濃濃的愛。

        隨著歲月的流失,時光奪走了我至親至愛的娘親!本以為再也吃不到浸潤著母親味道的蘿卜豆,而這個冬季,卻意外吃到了朋友從老家?guī)Щ毓鴿鉂饽笎鄣奶}卜豆,慢慢品味,那種久違的親切讓我不忍下咽!

        鎖不住的目送

        我鎖著母親,鎖著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發(fā)和叨嘮鎖在了四樓。她趴在陽臺邊,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陽光里呼吸,在風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著歲月的眷顧。

        最讓母親不堪的,這座灰舊的小樓還不是我的家。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母親常獨自訴說。那時的母親是孤獨而憂郁的,她的叨嘮里,最大的心結是走不回月下的故鄉(xiāng)了。

        這是我工作的學校,現(xiàn)在也是母親沒有預計的旅店了。母親常說,無事莫如三堂。三堂,就是學堂、廟堂、祠堂。年初,我連哄帶騙、好說歹說,讓母親離開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幾天,母親便意興蕭索了。我知道,離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無助、冷清和落寞了。

        鎖著母親,其實是我最大的心殤。年前,要強的母親、88歲的母親,終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傷的,臥病一年后又奇跡般地站起來了。只是她邁上幾步,兩腿顫顫巍巍的,讓一邊看的人更加著急。剛開始,母親在我房間里走走,坐坐。一次,母親居然一個人走下了四樓。我看見她的時候,她坐在一叢石楠樹下,她和一個老婆婆在大聲地閑聊。兩位耳背的老人,大多聽不清對方講的什么,但這不影響她們交談,她們聊得那么的開心。

        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親不見了。我找遍了整個校園,不見她的拐杖,也沒聽見那熟悉的叨嘮聲。我走出校門,看見母親了。她坐在路邊,正在揉著那條萎縮的腿腳。我很生氣,大聲地兇她:“誰叫你出來的?再摔一次怎么辦?碰著車了怎么辦?走丟了怎么辦?”

        母親怯怯地看著我,像個做錯事的孩子:“唉,再不出來了。我就想看看這條路能走到哪里。”我沒聽她細說,我一把馱起母親。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親是那么輕,好像我背著的是一片葉子,又像是我背著的小時候的女兒。

        我背著她,輕輕地,走過一片艷陽,走過學生的目光。

        這以后,母親不出去而我上班時,我便鎖著母親了。

        鎖著母親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燙著了,更怕她年邁的孤獨了。有次,我出門,母親明明是坐著的,可我走出樓道,偶一回頭,母親趴在陽臺上了,她一動不動的看著我。這種情形,小時候母親送我上學、迎我回家是常見的,可這時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賴和不舍。

        母親是聽不見我的腳步聲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數著我的步履,數著我走下四樓、三樓,再看我走出一樓的那一刻。我想母親是老了,她能看見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親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達不了遠方,但她渾濁的目光總能鎖住兒子的背影。即使人來人往,親情這個坐標,母親說什么也不會丟失的。

        陽光滿天時,母親喜歡看云,喜歡看落在陽臺上的麻雀,喜歡看樓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陽臺上的母親叨嘮更多了,我想母親此時更落寞,一定在回想著她青春的往事。

        每次上班,當我落鎖的那一刻,母親便走向了陽臺,她會準時地守候在陽臺邊。她目送著我的離去,搜尋著我漸行漸遠的軌跡。

        我狠心地,有時是快速地逃離樓外那塊平地。當我走入石楠樹下時,我閉著眼,靜靜地站一會,我輕輕地說:

        “母親,我會很快回來的”。

      【描寫母愛的文章】相關文章:

      1.描寫有味道的母愛文章

      2.一篇關于描寫母愛的文章

      3.贊頌母愛的文章

      4.關于母愛的文章

      5.偉大的母愛文章

      6.有關母愛的文章

      7.描寫西湖的文章-描寫西湖美景的文章

      8.描寫舞蹈的文章-關于描寫舞姿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