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存在的雜文隨筆
“濃煙下的詩歌電臺”,這幾個字大概就是我的理想生活狀態(tài)。
城市里的顛沛流離,讓我在陌生的人流里翻滾。疲憊,困倦,乏力。寫出這幾個詞的時候可能最想做的就是打個哈欠小憩一會?蛇@就是我當下生活的寫照。
不斷彈出的手機消息讓我覺得被依賴,前陣子有個可愛的姑娘對我說,我家是農(nóng)村的,剛來城市的時候很不好意思說普通話,但是說得多了也就好了,就像現(xiàn)在說英語一樣,我跟你多說說就好了。
我說,是。
我們總是習(xí)慣于緊緊的抓住一些自己固有的東西,以為我們擁有他們。我們常去的早餐店,常點的那杯咖啡,手機里的好友,以及以為永遠都不會彼此背叛和離開的戀人。這些人或物帶來的熟悉感都只是一種“歸屬”的`錯覺。
“知道哪里買好喝的拿鐵,知道那條路回家更近,知道地鐵幾點鐘是最后一班,大概是我對這座城市最大的安全感!币粋女孩子曾經(jīng)這么告訴我。沒錯。熟悉感帶來安全感,可是安全感是否能帶來歸屬感呢?大概很難。
之前想把這篇文章叫做“孤獨城市”,后來覺得不妥。城市并非孤獨,孤獨的只是人心。社會的屬性讓城市永遠喧囂,人類的群居行為卻從未改變這種心底的孤獨。
很多人想找到屬于自己的島嶼。或是理想的烏托邦,或者職場里的一席之地?墒谴蠖鄶(shù)人并沒有找到。于是他們找到了一間放得下床的屋子,一張安靜還不錯的桌子,街心花園里偷偷喂過食的流浪貓,地鐵里總是乘一班車的美麗女孩。
既然沒有島嶼,那看看風(fēng)景也許也不賴。
【孤獨的存在的雜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6.干渴的雜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