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网站|精品国产自在免费观看|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ul id="2t14e"></ul>
  •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1. 印象書樓隨筆散文

      時間:2018-09-24 12:11:00 隨筆 我要投稿

      印象書樓隨筆散文

        在武功山腳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山村——書樓,現(xiàn)在叫樓下。不過,我還是喜歡它原先的名字,“書樓”,藏書之樓,多有書卷氣呀。

      印象書樓隨筆散文

        書樓三面環(huán)山,泰山水像一條玉帶,在村前飄然繞過。古村恰似一顆九天滴落的璀璨明珠,靜靜地安臥在這青山綠水之間,從元至今,熠熠生輝數(shù)百年。

        走過樓下橋,村前是一片香樟林,翁郁蔥蘢,肆意地炫耀著它的綠。晨起,江中的霧靄,漫過堤岸,猶如白色的紗巾,輕籠樹林,如煙似霧,如夢似幻。穿行林中,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諦聽著鳥兒的歡歌,你的心,一定會變得清爽和輕盈。太陽出來了,金色的光暈透過香樟樹葉的縫隙,小心地親吻著大地,留下一個個金黃的唇印。這時,你是不是會有一種溫暖和浪漫的感覺呢?書樓的香樟林,真美!

        在林子的里邊,有三口池塘成牛丫狀分布,遠看像一串葫蘆,也像一串項鏈。池塘之間有拱形的小橋相連,曲折有致,增添了池塘的美感。如果是在夏天,池塘的風(fēng)景就更迷人了。在波光粼粼的水面,片片荷葉擠擠挨挨,好不熱鬧。荷花,有的裊娜地開著,有的羞澀地打著朵兒,微風(fēng)拂過,淡淡的荷香沁人心脾。如果你有興致,也可以在微雨中,在拱橋上,撐一把油紙傘,和親愛的人依偎著,賞荷聽雨,共度小時光。

        在池塘的對面是一座小山,翠竹掩映,樹木叢生。你可別小看了這座小山包,它有一個霸氣的名字——王公嶺。王公貴族,地位何等顯赫,這個地名,或許寄寓了書樓人對家族前景的期許吧。據(jù)說,早先書樓人在王公嶺上建有一間規(guī)模較大的書院,請了當?shù)孛鍋斫袒訉O。子孫們也挺爭氣,書樓村先后出了十個進士、三個舉人,有的還做了知府、知州等高官。一時間,人們認為王公嶺上有文脈,大家都想來這里沾點靈氣。從此,王公嶺上書香氣日隆,“耕讀傳家”成了書樓人的傳統(tǒng),這座小山包也成了人們心中的.吉祥之地。

        沿著王公嶺往東走約莫三里地,有一座“水月庵”,旁邊還有一間小書院。這可是一塊風(fēng)水寶地,冬暖夏涼,泉水清甜,夏天絕無蚊蠅,是休閑避暑的勝地。相傳,書樓達官貴人返鄉(xiāng)期間,都會到此上香祈福,甚至?xí)阝痔玫目头坷飼鹤滋臁?上А八骡帧痹缫训顾皇堅珨啾谏系娜敳菰陲L(fēng)中哭泣。不過書樓人告訴我,他們準備在不久的將來會重建“水月庵”,但愿這一天能早些到來。

        村中古建筑大多已經(jīng)廢棄,現(xiàn)保存完好的僅剩“文獻坊”和“翰林第”了。“文獻坊”是一座樓閣式木結(jié)構(gòu)牌坊,相傳是這里的一位隱士彭景庥所建。他用畢生精力創(chuàng)作了《癡翁雜草》并刊印發(fā)行,造福百姓。其木質(zhì)雕版母版一直珍藏在牌樓上,后人為了紀念他,牌樓遂取名為“文獻坊”!拔墨I坊”后面是“彭氏宗祠”,二者合為一體。祠堂為三進,中為天井,后為享堂,上有彭氏祖宗牌位供后人祭祀。整個建筑,青磚黛瓦馬頭墻,莊嚴肅穆,氣勢恢弘,屬典型的江南祠堂建筑風(fēng)格。祠堂內(nèi)牌匾眾多,如“金陵堂”“惇敘堂”“三世大夫”“五世其昌”等,或昭示其家族源流悠長、或倡導(dǎo)其家風(fēng)敦厚和順、或贊賞其人文鼎盛、或寄托其對家族后人的美好期望,所有這些,無不彰顯書樓厚重的文化底蘊。值得一提的是,祠堂內(nèi)保存著一口生鐵鑄就的大鐘,鐘壁上印有“慶歷”字樣的銘文,盡管早已是銹跡斑斑,但依然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

        與“文獻坊”相距不遠的“翰林第”則呈現(xiàn)出完全不同的風(fēng)格,這是典型的江南民居,磚木結(jié)構(gòu),門窗俱由青石做成,飛檐斗垬,氣勢不凡。正屋三直兩進,兩邊各有一個側(cè)室。中間廳堂寬敞,廂房數(shù)十間。一看就知是大戶人家的府邸,果然小巷門楣上“翰林第”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透露了主人的不凡身份。

        “文獻坊”和“翰林第”不僅古色古香,翰墨濃郁,它們還流淌著濃厚的紅色文化血液。井岡山斗爭時期,這里曾經(jīng)是紅五軍戰(zhàn)斗過的地方。1931年,彭德懷率領(lǐng)紅五軍軍部的幾個縱隊,就駐扎在這里。軍部機關(guān)設(shè)在“文獻坊”,彭德懷住在“翰林第”,他們在這里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運動。1934至1937年,譚余保、劉培善等在武功山堅持了湘贛邊三年游擊戰(zhàn)爭,這里曾是泰山區(qū)蘇維埃所在地。1937年,這里的村民彭俠民還護送陳毅上武功山,整編游擊隊,下山開赴抗日前線。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歲月流轉(zhuǎn),滄桑的歷史早已藏進了一磚一瓦,戰(zhàn)爭的硝煙已然散去。徜徉在書樓,陶醉在這氤氳著紅古綠氛圍的古村中,我似乎完成了一次心靈的凈化和穿越。

      【印象書樓隨筆散文】相關(guān)文章:

      1.印象普陀散文隨筆

      2.小鎮(zhèn)印象的散文隨筆

      3.維也納幾日印象游記散文隨筆

      4.印象封開散文

      5.印象麗江優(yōu)美散文

      6.苞米印象散文

      7.重慶印象優(yōu)美散文

      8.故土印象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