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吃餃子的來歷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除夕吃餃子的來歷
餃子作為一種既有糧食,也有肉類和蔬菜的食物,營養(yǎng)素比較全面。而北方過春節(jié)是要吃餃子的,你知道是為什么嗎?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講解一下。
除夕夜吃餃子原因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jié),餃子更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佳肴。
據(jù)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xiàn)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jù)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后,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qū)仍然流行,如河南、陜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jīng)變得和現(xiàn)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獨吃。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后世“餃子”一詞的詞源。 元朝稱餃子為“扁食”。 清朝時,出現(xiàn)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guān)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說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除夕夜吃餃子的寓意
民間春節(jié)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餃子成為春節(jié)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jié)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二是餃子有餡,便于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里,以寄托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除夕吃餃子紀念意義
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jié)束了混沌狀態(tài);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另外,民間還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與女媧造人有關(guān)。女媧摶土造人時,由于天寒,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拴住,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里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形狀,內(nèi)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配制餃子餡四原則
1、少放肥肉多放蔬菜
按照膳食酸堿平衡的原則,"酸性"的肉蛋類和精白面粉,應(yīng)當與"堿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最好一份肉類搭配三份未擠汁的蔬菜原料,而且餡料所用肉類為九分瘦肉,不要再添加動物油和植物油,提高蔬菜用量,才能降低飽和脂肪和熱量的攝入,達到真正的營養(yǎng)平衡。
2、菌類、藻類做餡較好
肉類餡料盡量多搭配富含膳食纖維和礦物質(zhì)的蔬菜,同時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香菇、木耳、銀耳及各種蘑菇、海帶、裙帶菜等藻類。它們可改善口感,幫助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餡后血脂的上升。竹筍、干菜等也有吸附脂肪的作用。各種豆制品和魚類也可以入餡,代替一部分肉類,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吃餃子時還可搭配各種清爽的涼拌蔬菜。
3、素餡餃子健康營養(yǎng)
相比之下,蛋類和蔬菜為主要原料的素餡較為健康,其中油脂來自于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較大。由于蛋類含磷較多,這類餡料應(yīng)當配合富含鈣、鉀和鎂的綠葉蔬菜,以及蝦皮、海藻等原料,以促進酸堿平衡。而粉絲之類純淀粉材料營養(yǎng)價值低,不應(yīng)作為餡料的主要原料。
4、烹調(diào)方法
一般蔬菜較多、肉類很少的餃子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則營養(yǎng)素損失大,口感也差些,可以考慮水煎、蒸等方法,而肉類較多的帶餡食品適合用來煮食。盡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調(diào)方法,避免額外增加脂肪攝入。
【除夕吃餃子的來歷】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除夕吃餃子的來歷04-23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12-09
除夕的來歷12-18
除夕的來歷通用11-20
除夕守歲的來歷04-30
除夕的來歷的文章04-30
有關(guān)除夕的來歷04-30
除夕吃餃子的作文04-23
過年吃餃子的來歷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