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白手起家的富豪身上有共同的特性
在能力范圍內,買名牌并不是罪惡,不過,若能聰明消費,買到便宜又耐用的名牌,說不定會更劃算。至于怎樣才稱得上劃算,不如用用這個獨門秘訣——“劃算公式”:折扣后售價÷1000≤預期使用年限→值得買進。
怎樣才能不讓你的錢縮水
我曾經針對“孩子的教養(yǎng)問題”,專訪過宏基集團創(chuàng)辦人施振榮先生。他說,幾年前大兒子施宣輝買了一輛自行車,加上相關的配備,將近10萬元。不過事后沒騎幾次,就因故折價賣出,被他狠狠“批”了一頓。
“沒騎幾次就折價賣掉,我和太太當然不能接受,”這位對臺灣電子業(yè)做出卓越貢獻的科技大佬明確指出:“我們希望孩子能夠享受生活,但絕不是奢侈。買東西一定要多盤算幾次,實用的、有價值的,買來才劃算!
施先生的一席話,正是要孩子學會思考“高單價產品”的“高折舊”現象,免得花了昂貴的價錢,一轉手卻價格直落,到時候只能后悔莫及。
兩年前,我的學弟阿杰,由于和女友關系穩(wěn)定,因此考慮用70萬元現金加部分貸款,買輛休旅車來代步。
買車帶女友、家人出外旅游,是件好事,不過,考慮到阿杰正是全力沖刺財富的年紀,于是我建議他:“把買車的錢省下來,去投資一兩只穩(wěn)健型的好股票,好讓存款直線增加,等到真正成為有錢人時,再買輛好車來兜風也不遲啊!”說完,我順便就建議他關注某只成長性還不錯的股票,可以逢低布局。
沒過幾天,阿杰就開著一輛全新休旅車來找我,我當下就知道,車子在他的人生排序中,還是排行第一。過了兩個月后,阿杰忽然打電話問我:“燕俐姐,你介紹的那只股票,現在居然漲了2成多,如果我現在進場,還來得及嗎?”
“可是,你哪來錢啊?”我問。“我打算把車賣掉,因為才開3個月,價格應該不錯!”隔晚,阿杰又打電話來,口氣非常懊悔:“燕俐姐,你一定想不到,才開3個月,車商說我的車只能賣80萬元,整整少了2成!”
原來,當時受雙卡(現金卡和信用卡)風暴影響,車市景氣非常差,阿杰的新車雖然還有九成五新,但價格很慘。雖然他不愿賤價求售,但也沒有多余的資金買進我推薦的股票。就這樣,這只股票最后大漲一倍,他也只能望空興嘆“和錢無緣”。
讓我們再想想看,同樣100萬元,拿去買車、放定存,和投資一只好股票,3年后的命運會如何?買車的下場是,經過折舊,可能只剩下60萬元的價值;若擺在銀行定存,以年利率2%計算,3年后還有106萬元;但是,如果去買十分穩(wěn)健的中鋼,就算沒賺到股價,光是現金配股,就非常誘人。
看到這兒,請大家別誤會,我不是要各位立刻去買中鋼,畢竟鋼鐵股屬原物料產業(yè),會有景氣循環(huán),未來3-5年,中鋼能否繼續(xù)維持這么高的現金股利,還是未知數。不過,從以上這個例子看得出來,投資一家穩(wěn)健經營,又愿意照顧小股東的公司,報酬率實在不錯。
所以,拜托大家,下次要買幾萬元以上的高單價產品時,請先仔細想想,如果不是有立即需求,不如把錢留著,等待最佳的投資時機,或是找出最適合的運用方式,錢的價值才不會立刻縮水。
節(jié)儉是通往富豪之路的第一步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認識非常多的有錢人。先不論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小孩”,我發(fā)現,凡是能白手起家,靠創(chuàng)業(yè)、投資變成富豪者,身上都帶有共同的DNA——節(jié)儉生活,以儲蓄灌溉施肥,將金錢的幼苗,孕育成一棵財富大樹。
不信嗎?古今中外的例子俯拾皆是。我非常佩服的投資大師約翰·坦伯頓(JohnM?Templeton:創(chuàng)辦坦伯頓共同基金集團,管理資金高達60億美元,被《福布斯》雜志推崇為“在一個充斥著庸才與浪得虛名的領域中,屈指可數的真正投資大師”),便是個中典范。坦伯頓堅信,不懂得存錢的人,會被視為軟弱、缺乏紀律,并難以贏得別人信任的人。于是,他在婚后,便設下目標:房租開銷不超過每月“可花費收益”的16%。所謂“可花費收益”指的是扣除稅金和儲蓄投資之后剩余的錢。
于是,他選擇便宜的地下房間居住,還到拍賣會場標下二手家具,過著比一般人還節(jié)儉的生活。
存下來的錢,有什么特殊用途嗎?他的答案非常明確:“節(jié)儉,是為了厚植實力,迎接最佳機會的來臨!币驗闊o論景氣多差,透過節(jié)儉,才能累積銀行存款,當大好的創(chuàng)業(yè)或投資時機降臨時,才有籌碼立即大舉進場,讓錢幫你賺錢。
回過頭來看看,前面我講述的那個超級低調的億萬富翁朋友小陳。他最愛穿的服飾品牌不是普拉達,也不是阿瑪尼,而是繡著青蛙標志的“佐丹奴”。他常掛在嘴上的名言是:“穿得越廉價,客戶上門談生意時,就越不會被殺價。因為單從外表來判斷,客戶會以為我賺得很少!
小陳平時生活簡約,住的房子不到30平方米,雖然還不至于“家徒四壁”,但連一點裝潢也稱不上,只能說干凈簡單,桌子、椅子、床鋪,該有的統(tǒng)統(tǒng)有,只是檔次都很普通。打從創(chuàng)業(yè)開始,小陳就很努力儲蓄,每月至少存收入的二分之一以上,當公司獲利好時,甚至存到三分之二。另外,有空閑時間時,他也勤勞地吸取投資理財知識與一些金融商品的操作技巧,等賺到人生的第一個千萬之后,就順利地將賺錢戰(zhàn)場,從商場延伸到股市,并且成功獲利。
還有一個阿伯,在臺北市的信義區(qū)擁有大筆土地。由于這些年來,地價節(jié)節(jié)上揚,這位“包租公”的身家也跟著水漲船高,至少有數億元之多。但是,他的生活卻還是依然節(jié)儉,住的是40年前的破舊公寓,平常以腳踏車代步,而且總穿著一件簡單的汗衫到處走,一口金牙閃閃發(fā)亮,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他世代務農。每當經過阿伯位于基隆路上的家時,總忍不住抬頭多看幾眼,看到竹竿上飄揚著的漬黃的汗衫、短褲和襪子,就會告誡自己——有錢人的腦袋真的跟別人不一樣!他們因為愛錢,所以珍惜一分一毫;因為愛錢,才不會夸耀財富;也因為愛錢,錢才愿意跟他們長相廝守。
以上這些富豪,不時地在提醒我們——節(jié)儉是踏上有錢人的第一步,而有計劃的儲蓄,更是讓金錢生生不息的主要原因。
既然儲蓄要有計劃,在此,我必須揭露一個殘酷的事實——無論你現在幾歲,收入多少,如果想在短短的三四年內,存到人生的第一個百萬,“強迫儲蓄”月薪的二分之一以上,才是唯一途徑。簡單來說,就是“總支出必須控制在總收入的一半以內”,而且,千萬別做靠“賭”股票和基金會發(fā)大財的白日夢。
以我自己為例。學校畢業(yè)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月薪42000元,扣掉房租、生活費、孝親費等,每月至少我還存20000元以上。之后加上稿費、年終獎金和投資所得,大概3年,我就真的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為了讓這桶金永保厚實,我嚴格規(guī)定自己,若有大筆的額外開銷,像是好友結婚禮金、出國旅游等,一定得在未來三個月內想辦法多賺回來,以平衡收支。我的開源方法不少,最直接的就是多寫外稿,用自己最擅長的能力火速搶錢。
【白手起家的富豪身上有共同的特性】相關文章:
什么血型星座是白手起家的富豪04-15
白手起家成為主力富豪05-07
啥血型容易白手起家成富豪04-15
宗慶后白手起家的吝嗇富豪05-12
閑話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散文05-12
中國女富豪白手起家比例高05-12
血型星座看誰能白手起家當富豪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