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責任的勵志小故事
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做完整,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好。下面是陽光網(wǎng)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責任的勵志小故事,供大家參閱!
有關責任的勵志小故事(一)承認自己“很笨”,是推卸責任
動不動承認自己很笨,是一種推卸責任的伎倆,大人自己這樣就算了,別不小心教給了孩子,畢竟成就無論大小,自己做出來才算數(shù)。
某天在朋友家,指導她家小朋友寫功課。
那個小男生突然說了一句話。
“沒辦法啊,我就是‘笨’。”他說。
我很震驚,一個小學生怎么會說出這么成熟的話,而且這樣說自己笨!是誰教他的?
我連忙制止他。
“怎么可以這樣說!”
我連“笨”這個字都不想再重復給他聽,我希望這個小朋友以后別再這樣想了。
“叔叔認識你這么久,很確定你是我看過的、智商最高的小朋友之一!”
我很怕他真的失去信心,所以一口氣“灌”給小朋友一大堆稱贊──
“所以,你要有信心一點,你知道你自己其實很不錯嗎?”
一邊說,心里一邊想,一定是小朋友的父母,平常沒事就經(jīng)常說自己的兒子笨,一個孩子,本來很有潛力的,當你天天說他笨,他真的就會整個放棄了。
不過,更顛覆的才要發(fā)生。
“不過,你說了這么多,我還是覺得自己很笨呢,”那個小朋友繼續(xù)說,“叔叔,拜托,我算不出來,趕快告訴我答案,好嗎?”
我啞然一笑。
我發(fā)現(xiàn),這小家伙并不是真的認為自己“笨”,他其實是拿“笨”當借口。
有趣的來了,小男孩的母親,送東西進來給我們吃,看到我這么認真地教她的.孩子,她用充滿感激的語氣跟我道謝。
“哎呀,我自己就是什么也不會啊,小女子嘛,你知道的,很‘笨’的,什么都不會!”那個媽媽說,“你看,交給你,什么都OK,以后我兒子的作業(yè)就麻煩你了!”
我簡直要笑出來了。
我也確認,他們一對母子自稱“笨”的這個說法,背后實際真意,并不是虛心求教,而是教了小朋友,從小就打定主意要“卸責”,要凹別人幫忙,因為自己“笨”就全部不必做。
我覺得很可惜,因為,那個母親顯然想訓練她的孩子成為未來很厲害的人,沒想到,卻先不知不覺地教了她兒子“裝笨”,這下子可慘了,兒子到處“裝笨”,到處找人當打手,代為處理他的所有事。
而且,這種“裝笨,實際凹別人”的事,不僅在這地方,還經(jīng)常發(fā)生在職場上。
那個說自己“不會”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好謙虛啊。
其實,他不是在謙虛,他是“另有目的”。你別以為他“虛心求教”,其實他根本在凹你。
以后也要注意,如果有人一過來就跟你說,她“很弱”,他不擅長,她好像什么都不行,都要多多學習。
她真的很笨,笨到像迪斯尼的烏龜或什么的動物那樣笨,看起來是謙虛,其實她“另有陰謀”。
常常說自己很單純善良,絕對不單純,也不善良。
常常稱自己是直腸子、有話直說的人,絕對不是直腸子,也不會有話直說。
同樣的道理,常常說自己笨的人,絕對不笨!
動不動承認自己很笨,是一種推卸責任的伎倆,大人自己這樣就算了,別不小心教給了孩子,畢竟成就無論大小,自己做出來才算數(shù);“凹來”的成就,就算再偉大,也都是屁。
有關責任的勵志小故事(二)真正的負責任
蘇州閶門有個開店的,家里養(yǎng)著一條猛犬,白天躺在門檻邊一刻也不肯離開。有個商人進門,不知道這猛犬動輒喜歡咬人而稍稍接近了它,結果大腿被咬出了血。主人趕緊跟商人打招呼:“你姑且息怒,明天我打算殺了它跟你一起吃它的肉。”商人回去后晚上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中像有人告訴他說:“我是主人家的父親,已經(jīng)死了好幾年了。有數(shù)百兩銀子埋在門檻下面,我活著的時候沒有來得及告訴我兒子。我念念不忘,所以變成了一條狗守著它,希望能夠傳給兒子,沒想到冒犯了你。我想把這些告訴我兒子,但恐怕他不會相信,所以告訴你,希望你能去見他,讓他不要殺我。”商人驚起,趕緊去那個人家,可惜的是主人已經(jīng)將狗殺了。挪開門檻,果然發(fā)現(xiàn)下面有一只瓦缽,里面裝著四百多兩銀子。
這是明人陸粲在《庚巳集》里講述的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對于其真實性我們當然無須進行分析,因為其情節(jié)并不復雜,一眼就能看出是“紀實”還是“虛構”。但是我以為這其中蘊含的意義卻又是十分深刻的,值得我們思考的,這就是對于中國做父母的來說,對于子女的未來往往太過操心了,大多希望把他們的一切盡可能在生前就安排好,否則便死不瞑目。而這位開店的商人已經(jīng)亡故的父親不就是這樣的人嗎?這讓人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語:“可憐天下父母心!”
作為父母,對于子女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做負責任的父母。但是,怎樣做才算負責任是有不同理解的。一些做父母的以為,給孩子找一個好工作,嫁一個好人家或者娶一個好媳婦,給他們留下盡可能多的財產(chǎn),讓他們在自己身后的幾十年中依然能夠享受生活、愜意生活這就是負責任;但在我看來,還有別樣的負責任的方式,那就是教育孩子正派做人,教會他們處理事情的正確的方式方法,努力讓他們學會生存的基本技能,即便是自己離開后,他們也能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空間和財富、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這才是真正的負責任、更好的`負責任。這兩者的區(qū)別在哪里?前者著眼于自己的兒女看得見的有限的一段時間里的生活,而后者則基于對世界、對未來的深刻認識和充分的理性,著眼于兒女長遠的利益。兩相比較,哪種做法更聰明我以為是不言而喻的。
那位變成猛犬守護著門檻下的四百多兩銀子的父親,屬于哪一類父母呢?值得欣賞與效仿嗎?我們自己又打算做什么樣的父母?
有關責任的勵志小故事(三)責任、邊界、尺度
老鑼教育孩子,頗有些怪招,但看起來都挺奏效。關鍵是從來沒有傷害孩子們的自尊,又幫助他們自立和找到自己。
1
?嵋粴q多的時候,老鑼開始教他一個概念——責任。
比如拉粑粑以后,要自己端起小尿盆把它倒進馬桶,這就是?岬呢熑。?嵩诎职值挠柧毾,這件事一直完成得很好。
有一次我們在貴陽,我出門辦事,讓他和外公外婆在一起。?嵩谛∧蚺枥锢唆昔,外公不知道他的`“責任”那么重要,好心地幫他倒掉、洗干凈。?岚l(fā)現(xiàn)自己的“責任”被搶走了,氣得哇哇大哭,“這是我的責任!”
外公這才恍然大悟,想不到這孩子還有這么多規(guī)矩,以后再也不敢動他的“責任”了。
2
另一個老鑼認為非常重要的概念是“邊界”。孩子小的時候,教給他與“物”接觸的邊界,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險的;大一些再教給他與“人”相處的邊界。
那時我們還住在馬夫人的山坡小木屋里。?嶂挥衅邆多月大,剛剛會爬。馬夫人家除了馬、牛、羊、狗,還有一個很大的魚塘,養(yǎng)了一池漂亮的金色鯉魚。魚塘上方,是一條木質(zhì)長廊。
有一天,我在家里做家務,老鑼帶?岢鋈ネ鎯。我站在二樓窗口,看到?嵩陂L廊上爬,他對鯉魚很感興趣,所以爬到長廊的邊沿,輕輕把頭探出去。老鑼在他身后大約一米,看著他。
我急得都快喊出聲來了,萬一掉下去怎么辦?我們有個朋友的孩子,就因為三歲時不慎溺水,導致低智和癱瘓,始終臥床不起,直到十六歲去世……
但是我和老鑼曾有約定,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另一個人有意見也不能當面干涉,可以事后再談。所以我站在樓上干著急,又不敢說什么。要是我,肯定不會任他自己去爬,還會不斷地指著水塘告訴他:“危險!危險!”
等老鑼帶著孩子回來,我問他:“你就不怕他掉到水里去?”
老鑼卻說:“若他掉下去,我會馬上跳到水里救他,但是必須讓他試一試,自己找到邊界。”
3
?醿蓺q多,開始喜歡打人。其實不是故意“打”,是他想和別人玩,用這種方式引起別人注意,但出手比較重。
有一天,他一巴掌打在爸爸臉上,把爸爸打疼了。這件事可能很多人都不在意,孩子嘛,淘氣,長大就好了。老鑼卻很認真地把?峤械礁白,說:“你剛才怎樣打我,現(xiàn)在我試試用你打我的方式打你,你看看是什么感覺。”
海酷懵懂地點了點頭。
原以為老鑼是跟孩子開個玩笑,沒想到他真的一巴掌下去,在?崮樕狭粝聨讉紅紅的手指印。怎么那么兇?連我都驚呆了。
但?峋谷粵]有哭。我想是因為爸爸有言在先,只是要讓他“試試有多疼”,而不是懲罰他,所以自尊心沒有受到傷害。
“疼不疼?”老鑼問他。
“疼。”他眼淚打了幾個轉兒,又忍回去了。
“不要再這樣使勁去打別人,別人也會疼。”
從那以后,每當?崛滩蛔∠氪蛉,都會先在自己腦袋上拍一下,看疼不疼,試好了力度再出手。那個樣子實在很好笑。
【責任的勵志小故事】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勵志小故事11-18
勵志小故事07-02
很經(jīng)典的勵志小故事12-02
經(jīng)典勵志小故事02-21
勵志的小故事12-18
勵志的小故事04-03
勵志小故事04-04
經(jīng)典的勵志小故事精選04-04
勵志的小故事精選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