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成功人士的勤奮故事
對于成功的人士而言,成功的背后是勤奮的收獲,那么你了解哪些成功的故事呢?下面陽光網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成功人士的勤奮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遷幼年是在韓城龍門度過的。龍門在黃河邊上,山岳起伏,河流奔騰,風景十分壯麗。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滋養(yǎng)了幼年的司馬遷。他常常幫助家里耕種莊稼,放牧牛羊,從小就積累了一定的農牧知識,養(yǎng)成了勤勞艱苦的習慣。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司馬遷10歲就閱讀古代的史書。他一邊讀一邊做摘記,不懂的地方就請教父親。由于他格外的勤奮和絕頂的聰穎,有影響的史書都讀過了,中國三千年的古代歷史在頭腦中有了大致輪廓。后來,他又拜大學者孔安國和董仲舒等人為師。他學習十分認真,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反復思考,直到弄明白為止。在父親的熏陶下,他從小立志做一名歷史學家。
一天,快吃晚飯了,父親把司馬遷叫到跟前,指著一本書說:“孩子, 近幾個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沒工夫學習。我也公務纏身,抽不出空來教你,F在趁飯還不熟,我教你讀書吧。”司馬遷看了看那本書,又感激地望了望父親:“爸爸,這本書我讀過了,請你檢查一下,看我讀得對不對 ” 說完把書從頭至尾背誦了一遍。
聽完司馬遷的背誦,父親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無師自通,也不相信傳說中的神人點化?墒,司馬遷是怎么會背誦的呢 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馬遷趕著羊群在前面走,父親在后邊偷偷地跟著。羊群翻過村東的小山,過了山下的溪水,來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豐美,綠油油的惹人喜愛。司馬遷把羊群趕到草地中央,等羊開始吃草后,他就從懷中掏出一本書來讀,那朗朗的讀書聲不時地在草地上縈繞回蕩?粗@一切,父親全明白了。他高興地點點頭,說:“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從20歲起,司馬遷開始到各地游歷,考察歷史和風土人情,為他日后編寫史書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機會隨從皇帝在全國巡游, 又搜集了大量的歷史資料,還了解到統(tǒng)治集團的許多內幕。他還如饑似渴地閱讀宮廷收藏的大量書籍,收集了各種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寫《史記》的時候,為李陵說情觸犯了漢武帝,被關入監(jiān)獄,判處了重刑。 司馬遷出獄后繼續(xù)寫作,經過前后10年艱苦的努力,終于寫成了《史記》。這部巨著,對后世史學與文學都有深遠的影響。
成功人士的勤奮故事二
雞叫三遍過后,周家花園里傳出了陣陣瑯瑯的讀書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么來的呢?”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jié)补喑鰜淼摹?rdquo;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一盆涼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
成功人士的勤奮故事三
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guī)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俄國由于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只好在當地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tài)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贊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學業(yè)。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地觀察和認真地思索,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
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1850年,他出國考察學習。兩年的時間里,他先后去過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由于他善于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為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有著科學訓練的科學家;貒螅诠S的實踐訓練中,他考察了許多生產流程,不僅增添了許多的實用技術,還熟悉了工廠的生產和管理。
就這樣,在歷經了坎坷磨難之后,沒有正式學歷的諾貝爾,終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學,逐步成長為一個科學家和發(fā)明家。
【成功人士的勤奮故事】相關文章:
成功人士故事11-12
成功人士的故事04-07
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09-22
有關成功人士的故事04-07
身邊成功人士的故事12-06
成功人士的推銷故事04-08
國外成功人士的故事04-08
成功人士的故事名人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