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篇人生哲理故事大全
在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應該學習一些人生哲理,那么你看過哪些哲理故事呢?下面陽光網(wǎng)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長篇人生哲理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有個老人,是全國聞名的大作家。他臨終前,突然感到十分難受,秘書就說:“我去叫大夫。”不料,就在秘書正欲開門的時候,卻聽到老人極艱難地說了一句:“不是‘叫’,是‘請’……”說著老人就昏迷過去,而且再也沒有醒來……
大夫與護士聽到這一切,個個潸然淚下。
一個“請”字,一個人世間最溫暖最明亮的字眼兒,就這樣從一個德高望重的老人口中,極艱難卻又極自然地說了出來——這就是美好的心靈!
老人再也沒有說什么,這句話就是他的遺言——這遺言純凈無比,厚重無比,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了老人寫過的電影劇本和文章。因為誰也不會懷疑,這句最能體現(xiàn)老人美好心靈的話,的確是老人用生命詮釋的。
這位老人就是夏衍。知曉這件事,我明白一個道理:謙恭是一種深刻的教養(yǎng),它扎根于心靈,它無花而自芳。于是想起巴爾扎克筆下的一個人物——老葛朗臺。老葛朗臺就要死了,卻怎么也舍不下他的萬貫家產,他極力掙扎,很想再看看他的金子。當神父將鍍金的十字架貼到他嘴邊,讓他親吻一下以便送他的靈魂升天時,他的眼睛居然奇跡般地亮了,還極力做出一個“把那個十字架搶過來”的姿勢,于是,這“最后的努力也就徹底地斷送了他的生命”。
真是鬼斧神工,巴爾扎克居然用這么一個極生動的細節(jié),完成了一個頭號吝嗇鬼的形象塑造。
夏衍走了,葛朗臺也走了。然而他們在生命最后一瞬間的表現(xiàn)居然有這么大的反差,一個絕美,一個絕丑!
長篇人生哲理故事二:借雞蛋的智慧
每天在一個辦公室工作的人就好比呆在一個范圍很小的圈子里,近距離的接觸使得彼此之間的關系不得不親密起來。而新人剛剛到來的'時候,很不容易跨進這個圈子,常常會有一種徘徊在國外的孤獨感。
我的朋友珊珊大學畢業(yè)后,已經換了三次工作,雖然每次在一個地方呆的時間并不是很長,她卻能和同事成為很好的朋友,并且在離開的時候讓人感到依依不舍。我很羨慕她,就向她請教有什么秘訣。
珊珊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外國主婦,看見對門新搬來一家人,做晚飯的時候就過去借雞蛋來烤蛋糕。蛋糕烤出來了,她又送過去一塊請人家品嘗。一來二去,她跟那家的主婦就熟了起來。而其實呢,她的冰箱里還有好多雞蛋,她不過是用借雞蛋的辦法制造與那家人接觸的機會,為日后形成良好的鄰里關系打下基礎。珊珊說,辦公室里的同事關系也需要用一點心思來“經營”。初到一個新的工作環(huán)境,只有靠自己找機會增加與周圍同事的接觸,盡早與大家熟悉起來,才能很快地適應新工作。除了工作中的接觸,珊珊還有她特別的“小手段”。比如午間休息時到超市買來一包漂亮的小糖果,回到辦公室把它分發(fā)給每位同事,有的人即使不喜歡吃糖,至少也會以一個微笑作為回報。如此過不了一個月,珊珊便和同事們“打成一片”了,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小兔子”。
但是這樣做有一個前提你必須是真心誠意地與同事交往,如果僅僅為了功利的目的,那不僅于事無補,反而會招人討厭。
長篇人生哲理故事三:帶著善良上路
一個人販子,拐了一個5歲的小男孩,小男孩沒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樣哭,一直叫著人販子叔叔,并且從口袋里掏出一顆糖,說:“叔叔,我最愛吃這種糖了,你的孩子也喜歡吃糖嗎叔叔,給你吃,挺甜的。”這時,人販予才想起自己也有一個家,也有一個5歲的女兒,女兒也喜歡吃糖,每次吃糖,都要送給他嘴里一顆,輕輕地問道:“爸爸,甜嗎”人販子這才意識到,生活在最困苦的時候,也有它甜的一面。小男孩的一句話,攪起了人販子還沒有完全泯滅的良心,也攪起了他對人間親情的珍愛之情,他決定去投案自首。案子破了以后,除了他,案犯里所有的人全判了死刑,只有他判了15年。可以說,是他心中那點殘存的善良救了他,因為如果那次他沒有送回孩子,沒有投案自首,遲早有一天他最終會被逮到,最終也會被判死刑。
還有一個故事,是親身經歷的。高中畢業(yè)后,由于沒有考上大學,我做了一名建筑工。一天,我和一位工友站在腳手架下,突然四周響起一片驚叫聲,我發(fā)現(xiàn)工友站立的地方正有一個陰影撲過來,我沒有多想什么,向身邊的工友猛沖過去,把他推開。就在這時,一聲巨響在我身后砸響,我回頭一看,一塊厚重的水泥板正掉在我剛才站立的地方。我慶幸,因救別人,也救了自己。那一刻,我站在溫暖的陽光下,吹拂著和煦的春風。頭頂是藍天白云,近旁是工友的`一張張祝福的臉,我從來沒有這樣如此強烈的感受:生命因善良而變得如此珍貴和美好。
在人生的旅途中,請帶著善良上路,因為善良就是你生命的守護神,她會為你帶來幸運、友愛和人間最美的祝福。
長篇人生哲理故事四:承擔的力量
一天,孩子和父親在朋友家做客,主人等客人就座后為他們沏好茶,把暖水瓶放在桌上,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就離開客廳到里屋去了。當父子二人正欣賞著窗外美麗的景色時,突然聽到一聲炸響,兩人回頭一看,原來是暖水瓶倒在地上摔碎了。
主人聞聲從里屋急忙出來,說“不要緊,不要緊”,父親稍微頓了一下,就說是他不小心碰倒了。后來父子告別主人,在回家途中兒子問父親:“不是你碰的,你為什么要認錯呢?”父親笑了:“生活中,有時候需要勇氣承擔責任,而不是為自己辯解,人們更愿意寬容一個認錯的人,而據(jù)理力爭是不會有什么好處的。”
有個故事這樣說,禪師在小和尚學成之后,告訴他們他的佛珠丟了,他要偷了佛珠的人自己承認。良久,沒有一個人承認,最后無奈禪師就讓他們下山,這時,一個瞎眼的和尚站著不動。大家疑心他就是偷佛珠的.人,不由地松了口氣。禪師問:“你偷了佛珠嗎?”和尚答道:“不,我只想讓這件事有所了結,你不必懷疑眾師兄了。”禪師笑了,他從懷里掏出佛珠,贊道:“你雖然眼瞎卻心明,你才是真正學到佛理的人啊!”
不管在職場還是家庭中,勇于承擔責任定會讓人們更加相信你,擁護你。因為,只有有責任感的人才能成為擎起世界的人。
【長篇人生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長篇睡前故事02-08
長篇笑話故事02-23
長篇哲理故事10-29
長篇的哲理故事04-03
關于誠信的故事長篇11-11
長篇生動睡前故事04-15
幽默勵志長篇故事11-11
長篇勵志哲理故事04-03
中長篇哲理故事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