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吧,小朋友們由于缺少生活經(jīng)歷不容易寫出哲理深刻的寓言。但寓言一定要有一定的道理、現(xiàn)實意義或教育性。你知道經(jīng)典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1
莊子家貧,所以去向監(jiān)河侯借糧。監(jiān)河侯說:“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給你三百金,可以嗎?”莊子見監(jiān)河侯不愿馬上借糧,有點生氣,臉色都變了,說:“我昨天來這兒的時候,聽到路上有個聲音在叫我。我回頭一看,只見車輪碾過的車轍中,有一條鮒魚!蔽覇枺骸V魚啊,你在這兒干什么呢?’鮒魚說:‘我是從東海來的`,被困在這兒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嗎?’我說:‘好。我去游說吳越之王,請他開鑿運河,把長江的水引過來救你,可以嗎?’鮒魚生氣地說:‘現(xiàn)在我被困在這兒,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這么說,不如早點到賣干魚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鮒魚在車轍中只要借斗升之水即可活命,而如果去游說吳越之王,開鑿運河,把長江的水引過來,鮒魚早就渴死了。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言過其實、形式主義豈不是比比皆是!形式主義的危害真是害死人!
唐朝元稹所著《鶯鶯傳》中,張生對紅娘說:“自從我見了你家小姐一面,日思夜想,茶飯無味。希望你從中撮合!奔t娘問:“你為什么不通過媒人提親,正式把小姐娶過門呢?”張生說:“我現(xiàn)在心情十分迫切,如果通過納采問名等一整套繁瑣的婚娶儀式,至少需要大半年,那時候我早進了枯魚之肆了!奔t娘看到張生確實是心急火燎的,就答應從中牽線,促成張生與崔鶯鶯的姻緣。后來,元朝的王實甫根據(jù)這個故事,改編成了不朽的名篇《西廂記》,一直流傳到今日。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2
越俎代庖
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選自《莊子·逍搖游》
【譯文】
堯帝想把帝位讓給許由。
許由固辭不受,說:“您身居帝位,掌管天下。如今天下已經(jīng)治理好了,反而讓我來代替您,難道你會去空負治國有方的聲名嗎?所謂聲名,不過是虛浮的`東西而已,我不追求這些。您看,鷦鷯筑巢,占據(jù)的僅是浩翰林海中的一樹一枝;偃鼠飲水,不過喝滿一肚子水而已。天下對我是毫無用處的,我看您還是算了吧。即使一個廚師不做祭祀的飯菜,而尸祝也不能離開自己的崗位,去替代廚師烹調啊!
【題旨】充分相信群眾,不要包辦代替。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3
望洋興嘆
【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徑流①之大,兩涘渚崖②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③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④;東面而視,不見水端⑤。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⑦,望洋向若⑧而嘆曰:“野語有之曰⑨,‘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⑩”(節(jié)選自《莊子·秋水》)
【注釋】 ①涇流:涇(jīng),通‘徑’。地表坡面水流和河槽水流稱為徑流。涇:溝渠。②兩涘渚崖:涘(sì),邊際。渚,沙洲。崖,高大的河岸。③于是:亦作“于時”。當時。河伯:黃河神。④北海:指渤海。⑤水端:水的盡頭。⑦旋:轉動。⑧望洋:遠視貌。若: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⑨野語:俚語;俗語。民間傳聞或私人杜撰之言。⑩百:概數(shù)。言其多,許多的,眾多的。以為莫己若者:倒裝句,意思是以為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謂:通“為”。相當于“是”。
故事解讀;莊子是在諷刺河伯,他自以為是,結果到人家那里一看不得了,他的所做就像后世的`夜郎自大。人一旦自高自大就會出現(xiàn)問題,以為自己了不起的人遲早會受辱。故貽笑大方也。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4
惠施做了魏國的宰相,莊子將去會見他。
有個好事的人對惠施說:“莊子是個大名人,他要到魏國來很可能是謀求相位的!被菔┞犃撕軗淖约旱南辔槐磺f子奪去,于是在國內搜尋莊子,一連搜尋了三天三夜。
莊子可不在乎這些,他仍然大搖大擺地到了相府去見惠施。一見惠施,莊子就說:“我前不久到南方去見到了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嗎?鹓鶵由南海出發(fā)飛往北海。不是梧桐樹它都不落下休息,不是竹子結的.子實它都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它都不飲?捎幸恢回堫^鷹抓得一只腐爛的老鼠,當鹓鶵飛過它的上空時,貓頭鷹生怕?lián)屪叩绞值乃览鲜,就仰頭怒視著鹓鶵,發(fā)出‘嚇嚇’的驚叫,F(xiàn)在你用魏國的權勢來‘嚇’我嗎?”
惠施是個雄辯天下的人,他已意識到莊子謀圖相位全是無稽之談,于是幽默地說:“我這里有梧桐樹、竹子實、甘泉水,專侯鹓鶵的光臨呢。”(選自《德充符》)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5
魯侯養(yǎng)鳥
【原文】昔者海鳥止于魯郊,魯侯御而觴之于廟①,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②。鳥乃眩視憂悲③,不敢食一臠④,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yǎng)養(yǎng)鳥也,非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也。夫以鳥養(yǎng)養(yǎng)鳥者,宜棲之深林,游之壇陸⑤,浮之江湖,食之?鲉⑥,隨行列而止,委虵而處⑦。(節(jié)選自《莊子·至樂》)
【注釋】①御:控制;約束。殤:宴請。廟:古代貴族住房的前廳,王宮和廟宇的前殿都稱廟。②《九韶》:亦作“九招”。舜時樂曲名。具:太牢:古代祭祀,牛羊豕三牲具備謂之太牢。③眩視:《釋名》眩,懸也。目視動亂,如懸物遙遙然不定也。④臠(luán):切成方形的肉。⑤壇陸:壇應讀作坦,壇陸,猶坦陸,即廣闊的大地。⑥?鲉:泥鰍,小魚。⑦委虵:委蛇(wēiyí)雍容自得貌。
故事解讀;魯侯對鳥是非常疼愛,愛之如嬰?渗B卻沒有如他所預料的`那樣聽話。其原因在于魯侯沒有使鳥兒快樂的辦法。鳥是在天地中翱翔,卻放在籠子里圈養(yǎng),這樣生活不適合鳥兒生活習慣。所以好的物質生活不一定是最快樂的,只有適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快樂的。人是為了大義氣節(jié)而活,不為金錢名利而活,像古代的林覺民。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6
莊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感周之額而集栗林。莊周曰:“此何鳥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步,執(zhí)彈而留之。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zhí)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肚f子·山木》
【譯文】
一天,莊周在雕陵栗園游玩,看見一只奇異的鵲鳥自南方飛來。這只鵲鳥翼長七尺,目大徑寸,從莊周面前飛過,觸到他的額頭,也不理會,最后落在栗樹林中。
莊周奇怪地說:“這是什么鳥啊,翅膀如此大,卻飛不遠;眼睛這樣大,卻看不清?”
于是撩起衣裳,起步走上前去,手拿彈弓,尋找機會彈射它。
這時,又看見一只知了,躲在濃蔭,悠然自得地乘涼,忘記了自身的安危;旁邊,一只螳螂隱藏在一枝樹葉后面,蠢蠢欲動,得意忘形,準備捕食知了;那只奇異的`鵲鳥一心想獵取螳螂,以致利令智昏,忘乎所以。
【題旨】見利忘危,則危在旦夕;居安思危,則有備無患。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7
朱萍漫是個很愛好學習的人,為了想學會一項特殊的本領,他變賣了家產(chǎn),帶了錢糧到遠方去拜支離益做老師,跟他學殺龍技術。
轉瞬三年,他學成回來。人家問他究竟學了什么,他一面興奮地回答,一面就把殺龍的技術:怎樣按住龍的頭,踩龍的尾巴,怎樣從龍脊上開刀……指手劃腳地表演給大家看。大家都笑了,就問:"什么地方有龍可殺呢?"朱萍漫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世間上根本沒有龍這樣東西,他的`本領是白學了。
龍是人們想象中的東西,實際并不存在,因此,雖有高超的沙龍的本領,也只能落得一個"英雄無用武之地"。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一定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如果無的放矢,為學習而學習,那么學來的本領再好也是一錢不值的。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8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
莊子在濮水河邊釣魚。楚王聽說莊子是一位很有才華的隱士,便想讓他出山,輔佐自己治理好楚國。于是派兩個使者帶著厚重的聘禮前去尋找他。使者沿著河邊找了好多天,終于在濮水的轉彎處找到了他。
莊子坐在濮水邊,頭上戴著一頂草帽,眼睛緊緊盯著河面,兩位使者不敢驚動莊子,只得輕輕地走向前去,對莊子說:“我們國王早就知道您的大名,想請您去楚國做宰相,協(xié)助楚王料理國事,所以派我們來請您!
莊子手里拿著魚竿一動也不動,就像沒聽見一樣。兩個使者沒辦法,只好又說了一遍。等了好半天,莊子轉過頭看看兩位使者,開口說道:“我聽說楚國有一只大神龜,已經(jīng)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裝在一個珍貴的盒子里,供奉在廟堂之上,是這樣嗎?”
兩位使者忙點頭說:“是的,是的!
莊子又說:“那么請問二位,這只神龜是情愿死了,留下幾塊骨殼受人尊重呢?還是寧愿活著拖著尾巴在泥里爬呢?”
兩位使者不明白莊子的用意,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這還用說嗎!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嘛,當然是寧愿活著拖著尾巴在泥里爬了!
莊子聽了哈哈大笑,弄得使者莫名其妙。突然,莊子止住笑,對使者說:“你倆回去吧!告訴楚王,就說我寧愿像烏龜在泥里拖著尾巴爬,也不愿被供奉在廟堂上!
莊子辭聘使者這才明白莊子的意思,又勸莊子,說:“楚王送你千金,許以為相,您還是赴任為好!鼻f子說:“千金是重利,相國是尊位,但你們沒見到用作祭祀的犧牛嗎!把它喂養(yǎng)長大,然后披上繡花的披衣送入太廟,宰殺后作祭祀品,這時它就是想作一個孤單的小豬也辦不到。你們去吧,不要污辱我,我不會為國事所羈,我決心終身不仕,以快我的志向啊!”兩使者沒有辦法只好回去了。
雜技團里一只會表演雜技的虎給它的同胞弟弟寫了一封信,說:“雜技團里的生活舒服極了。一天三餐,都吃的是最好最好的瘦豬肉和瘦牛肉。這些肉都經(jīng)過炊事員的精心挑選,不帶一點肥,不帶一點筋,也不帶一點骨頭。隔幾天,還有活雞活兔換換口味。至于喝的,不是牛奶,就是雞蛋花兒湯,全都送到面前,不擔心風吹,不擔心雨淋,更用不著累得氣喘吁吁地去追趕獵物。在這兒過日子,真如同進了天堂一樣。好兄弟,快來吧!我勸你也來享受享受天堂的生活。”
虎弟接到信以后,十分向往,決定到城里去看一看。
老虎進城,不用說是很危險的`;⒌軗u身一變,變成了一個壯壯實實的小伙子。它來到馬戲團,見門口一個大牌子上面掛著許多動物的照片。其中最大的一張,就是它哥哥的。
虎弟買了一張入場券。它迫切地想看看哥哥到底過得怎樣快活。
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叫將閭的學者,魯國的國君聽說他很有見識,便召見他,請他講一講如何治理國家的事,將閭推辭不掉,便對魯國的國君說:“要實行恭敬和節(jié)儉,擢用公正忠誠的人,行政大公無私,人民誰敢不和睦相處呢?”
將閭離開魯國國君,總覺得自己說的不一定對,于是他找到當時很有名望的一個學者,名叫季徹,將閭向季徹說了給魯國國君說的話,問季徹自己說的是否對。季徹聽了沒有說對也沒有說不對,就給將閭講了一個小故事。
季徹說:“一天他駕車出游,路上見一個螳螂在車轍里。它看到我的車子過來了,便奮力舉起了它的雙臂,企圖阻止我的車子前進,我看著他的樣子又佩服又可憐,佩服它的勇敢,可憐它的不自量力!闭f完他哈哈的笑了。
螳臂擋車將閭吃驚地說:“先生是說魯國國君照我說的去做,要實現(xiàn)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擋車是不能勝任的吧!”季徹沒有回答,他說:“最偉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順應民心的自然活動,來完成教化,改易俗習。這樣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進專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隨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為什么會這樣。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須使內心安定才是!
魯國的國君照將閭的見解治理國家,麻煩事一天比一天多,連自己也處于危險境地,他就不再實行了。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9
近幾十年來,由于環(huán)境惡化,我國北方嚴重缺水。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每年都要斷流。河床龜裂,見到的人都痛心不已。而在古代,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灌溉著兩岸的沃土,哺育了中華文明,被稱為神河!肚f子*秋水》中講了一個故事:
秋天的雨水使河水全部上漲,眾多大川、小溪的水都流入黃河,水流洶涌而寬闊,兩岸與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于是河神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一直來到北海邊。向東望去,卻看不到水的邊際。于是河神才改變自己先前得意洋洋的'臉色,望著汪洋大海對北海神感嘆說:“原來我自高自大,以為誰都不如自己,今天我看到你這樣博大,無邊無際,要不是我親自來到你的門前,我將永遠不會懂得自己的淺薄無知。”
北海神謙虛地說:“其實我存在于天地間,就好象大山上的小石頭而已。而天與地也并不能說是最大的領域,毫毛之末也不能斷定是最小的限度。時空的變換根本沒有窮盡。你我又有什么可夸耀的呢?”
莊子的這個觀點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物理學所證實?茖W向微觀發(fā)展,有量子物理;向高速發(fā)展,有相對論。而它們的適用范圍也有局限。從莊子的學說中,已顯露出現(xiàn)代科學的萌芽。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10
1.視權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被葑雍芑趴,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鹓雛,您可聽說過?這鹓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鹓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xiàn)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2.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兩位大夫前來聘請他出仕。大夫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鼻f子頭也不抬,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只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位大夫,此龜是寧愿死后留骨而貴,還是寧愿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鼻f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3.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知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4.是貧窮,不是潦倒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xiàn),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逄蒙再世,也無可奈何。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并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xiàn)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5.巧論三劍,一言興邦
戰(zhàn)國時代,趙國的趙文王特別喜歡劍術。投其所好的劍士們紛紛前來獻技,以至宮門左右的劍士達三千人之多。他們日夜在趙文王面前相互拚殺。每年為此而死傷的人數(shù)以百計,但趙文王仍興趣不減、好之不厭。于是,民間尚劍之風大盛,俠客蜂起,游手好閑之徒日眾,耕田之人日益減少,田園荒蕪,國力漸衰。其他諸侯國意欲乘此機會攻打趙國。
太子趙悝為此憂慮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將國破家亡,為別國所制。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悅大王之意,又能止劍士相斗者?吾將賞賜千金!弊笥耶惪谕曊f:”莊子可擔此任!碧訂枺骸扒f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莊子是個隱士。其才足可經(jīng)邦,其能足可緯國,其辯可以起死回生,其說可以驚天動地。如能請他前來,定能順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庇谑,太子便派使者帶上千金去請莊子。
莊子見了使者,聽明來意,說道:“此事何難,竟值千金之賞?”堅辭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見太子,問太子道:“太子賜我莊周千金大禮,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聞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為您的學生們一路上來的開銷。先生不收下,我趙悝還敢說什么呢?”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莊子的地方,是欲絕棄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勸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則下有負太子,我也會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討大王之歡心,下又使太子稱心,我在趙國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莊子身穿儒服來見太子。太子便帶他去見趙文王。文王長劍出鞘,白刃相待。莊子氣宇軒昂,神色蕭然。入殿門不趨,見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紹您來,欲以什么教給寡人?”莊子道:“臣聞大王好劍,故特以劍術拜見大王!蓖跽f:“您的劍術有何特長?”莊子說:“臣之利劍鋒利無比,臣之劍技天下無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蔽耐趼犃,大為欣賞,贊道:“天下無敵矣!”道:“夫善舞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愿大王給機會,讓我得以一試!蔽耐醯溃骸跋壬倚菹滋欤陴^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請先生獻技比劍!庇谑,趙文王以比劍選擇高手,連賽七天,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讓他們持劍恭候于殿下,請莊子來一決雌雄。莊子欣然前來,趙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顯身手,一試鋒芒!鼻f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趙文王問:“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樣的劍?長短何如?”莊子答:“臣持什么劍都可以。不過臣有三劍,專為大王所用。請允許我先言后試!贝笸觞c頭,道:“愿聞三劍究竟何樣?”莊子道:“此三劍分別是: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贝笸鹾闷嫦鄦枺骸疤熳又畡螛樱俊鼻f子道:“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國、泰山為愕,以晉、衛(wèi)兩國為背,以周、宋兩國為首,以韓、魏兩國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按之無下,揮之無旁。上決浮云,下絕地維。此刻一出,匡正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謂天子劍也。”
文王聽后,茫然若失。又問:“諸侯之劍何如?”莊子道:“諸侯之劍,以智勇之士為鋒,以清廉之士為愕,以賢良之士為背,以忠圣之士為首,以豪杰之士為把。此劍直之亦不見前,舉之亦不見上,按之亦不見下,揮之亦不見旁。上效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動,四海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此乃諸侯劍也。”文王聽了,頻頻點頭。
文王接著問:“庶人之劍又如何?”莊子道:“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濃眉長須者所持也。他們衣服前長后短,雙目怒光閃閃,出語粗俗不堪,相擊于大王之前,上斬脖頸,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劍,無異于斗雞,─旦不慎,命喪黃泉,于國事無補。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卻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深感遺憾!”趙文王聽了,馬上起身牽莊子雙手上殿。命廚師殺雞宰羊,好酒好菜款待莊子。趙文王繞桌三圈。莊子見了,道:“大王且請安坐定氣,臣劍事已奏完畢了!蔽耐踝,沉思良久。
趙文王自聽莊子暢論三劍后,三月未出宮門。自此戒絕好劍之痛,一心治理國家。那些劍土自覺再無出頭之日,個個心懷憂懼,不久都紛紛逃散或自殺了。
6.人生本如是迷茫嗎
一天,莊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嘆,沮喪得如失魂落魄一樣。弟子侍立在旁,說:“先生為何噓嘆?人之形體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嗎?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嗎?”莊子道:“問得好。而今我喪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鈍,實不明白!鼻f子道:“天下萬物,都是彼此相對。故沒有彼就沒有此,沒有你就沒有我,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誰使成這樣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嗎?道又是什么樣子?骨骼、五腑六臟,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與誰親近些呢?都喜歡它們,還是有所偏愛?如此,則百骨九竅、五腑六臟彼此有臣妾關系嗎?如果皆是臣妾,這些臣妾之間到底是相互制約呢?或是輪流為君臣呢?難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嗎?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氣,成就形體,不知不覺中精力就耗盡了。天天與外物爭斗摩擦,精神耗盡象馬飛奔一樣,而自己卻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終身忙碌而不見成功,頹然疲役而不知歸宿,可不哀邪!雖說身體不死,有何益處?心神也隨身體消亡,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時,本來就這樣茫然嗎?亦或只我獨覺迷茫而別人都不迷茫嗎?”
7.齊一萬物,莫強分別
弟子問:“人與天地相比,誰大誰小,誰貴誰賤?”莊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氣于陰陽,立于天地之間,猶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實在太渺小了,又憑什么自尊自大?計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間,不似蟻穴之在大漠中乎?計中國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倉庫中嗎?天地萬物無數(shù),人不過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馬體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莊子說:“有這方面的意思!钡茏訂枺骸澳敲次乙蕴斓貫榇蟆⒁院聊樾,可以嗎?”
莊子道:“不可!任何物體,從度量上講無法窮盡,從存在的時間上講又無休無止;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來無始,去無終。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對待遠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為少,大而不以為多,知量上各無窮也。他博通古今:遠古雖遙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雖伸手可及,亦不踮腳去取,知時間上各無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虛消長、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他明白天道坦蕩,故生而不悅,死而無憾,知終始之變化也。計人之所知的東西,遠不如其所不知的東西多;其生之時,不如其未生之時長久。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如此則迷亂而無所獲世。由此觀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為至小至細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窮盡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說:大中有小,不要以大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為小!鼻f子道:“似不確切。不如說: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無窮,小亦無窮!
弟子問:“那物里物外,怎樣來分別貴賤,怎樣去區(qū)別小大?”莊子道:“站在道的立場去看,萬物無貴無賤;站在物的立場來看,自貴而相賤;以世俗的觀點來看,貴賤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榮辱毀譽作標準。以外在的差別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則無所謂大小之別也。古時候診堯、舜相禪讓而稱帝,但子之與燕王哈相禪讓而亡國;商湯王、周武王相爭而稱帝,但白公爭奪王位卻自取滅亡。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梁之行,貴賤有時,不一定常貴常賤。大柱可以撞破城門卻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騏驥一日奔馳千里,捕鼠不如貍貓,技能有別也;貓頭鷹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雙目圓睜卻不見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禪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傳,或傳給他姓;三代間繼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繼,或興兵討伐。但如不合時宜,有背世俗。則稱之為篡夫。如合其時,順其俗,則稱之為義士。可見貴賤有時,不由自主也。我說弟子,你怎能了解貴賤之門、小大之家?”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11
有一年糧食欠收,養(yǎng)猴子的人對他的猴子說:“現(xiàn)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jié)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么樣?”
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
養(yǎng)猴子的人連忙說:“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么樣?”
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jīng)勝利了。
寓意解析:朝三暮四闡述了這樣一個哲學道理,無論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其實眾猴子所得到的并沒有增加或減少,猴子們喜怒為用就顯得很可笑。人們總是試圖區(qū)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們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誡人們要放開計較得失的凡心,因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時的,到最后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我們并沒有失去什么,也沒有得到什么。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
庖丁解牛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shù)牡胤,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桑林》舞樂的節(jié)拍,又合乎《經(jīng)首》樂曲的節(jié)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解牛的技術怎么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我追求的,是道,已經(jīng)超過一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里看到的是一只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現(xiàn)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jié)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jīng)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
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技術一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一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樣。那牛的骨節(jié)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jié),寬寬綽綽地,那么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
雖然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樣。
寓意解析:庖丁解牛能夠做到一刀下去,刀刀到位,是因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與牛當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們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
做事應處處小心,還要保持著一種謹慎小心的態(tài)度,收斂鋒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規(guī)律,順其自然的同時,更要去反復實踐,像庖丁“所解數(shù)千牛矣”一樣,不停地重復,終究會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楚王聘莊子為相
楚王聽說莊子很有學問,特意派了兩個大夫(官名)去聘請他為相。兩大夫在談水找到正在釣魚的莊子,說明來意。
莊子聽了,頭也不回,答道:“我聽說楚國有個神龜,死了三千年,枯骨龜甲還被楚王珍藏著,你們說這個畜性多幸運呵!”兩大夫還不太懂這個意思,還以為人說的是楚王敬賢之意。
不料莊子冷笑道:“我呢,卻寧可拖著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為至少還活著,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讓楚王供奉珍藏!眱蓚大夫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呆若木雞——深藏不露,動靜以時
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yǎng)斗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
十天后周宣王又問紀渻子訓好雞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
十天后周宣王又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還是那么顧看迅疾,意氣強盛。”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么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精神全部凝聚在內,別的雞沒有敢于應戰(zhàn)的,掉頭就逃跑了!敝苄醺吲d極了,立即帶著這只雞去斗雞了。
寓意解析:莊子認為,真正有大智慧、有著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應該是藏而不露的,他們的表現(xiàn)也許是愚鈍,笨拙和膽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這些人冷靜、沉著,能夠表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能力。莊子通過這則寓言,闡述了道家的辯證思維,即“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
與惠施論魚
莊子與惠施在濠上觀魚。莊子說:“魚游來游去,多么快樂呵”
惠施是邏輯論辯的專家,馬上抓住一點:“你不是魚,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一笑,以同樣的邏輯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魚的快樂呢?”
寓意解析:在邏輯學上,這是著名的一例。有人說在邏輯上莊子有些詭辯。但實際上這說的是另一回事:莊子告訴惠施,不要把你的學說強加于人,因為你不能代替別人;菔┕欧Q博學,出行時隨帶五車之書跟在后邊,靠雄辯博學博取功名,所以莊子有此一說。
屠龍之技——做事脫離現(xiàn)實一場空
有一個姓朱的人,一心要學會一種別人都沒有的技術,于是,就到支離益那里去學習宰殺龍的本領。他花盡了家里資產(chǎn),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終于把宰殺龍的技術學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墒牵篱g哪有龍可殺呢?結果,他學的技術一點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學屠龍于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保ā肚f子·列御寇》)
寓意解析: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fā),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
隨珠彈雀——考慮不周,得不償失
隨侯之珠是非常珍貴的寶珠。有一個喜打鳥的人,卻用隨珠作彈丸,去射飛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們看了,都嘲笑他。這是什么道理呢?這是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昂貴,而得到的東西太輕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保ā肚f子·讓王》)
寓意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么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這個寓言告訴我們,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慮成本,一定要考慮代價。否則就算做成一件事。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12
賢不自賢
【原文】陽子之宋①,宿于逆旅②。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③。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标栕釉唬骸暗茏佑浿盒匈t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節(jié)選自《莊子·山木》)
【注釋】①陽子:孫陽字伯樂,秦穆公臣,善御。②逆旅:古代對旅館的別稱。③惡:丑陋。小子:指男性青年。故事解讀;賢者為何不賢,因為他自持外表美有才華,故看不起別人。而那不賢之人卻很熱情,待人和善,故不賢者能賢。賢與不賢,不是看其外表的`美麗,才華出眾,還要看其內在素質,F(xiàn)代社會對這些是不重視的,所以好人漸漸沒了。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13
同樣的內涵以不同的順序呈現(xiàn),會給人不同的觀感。
《莊子》里有一個故事:養(yǎng)猴人要給猴子吃果子,先說“早上吃三個,晚上吃四個”,猴子聽了,怒形于色;他于是改口說“早上吃四個,晚上吃三個”,猴子聽了,轉怒為喜。
這也是成語“朝三暮四”的來源。猴子一天吃的果子總數(shù)都是七個,只是在順序上有所不同,結果就讓它們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也許你會覺得這些猴子未免太容易被“!绷耍f子借這個寓言要說的其實是“人性”,而非“猴性”,多數(shù)人對很多問題的看法跟這些猴子差不了多少。
心理學家讓一群受測者觀看ABC三位學生解答30道難題的錄像帶:A的回答起先都迅速而正確,但后來卻越錯越多;B開始時一再碰壁出錯,但后來則越答越順越對;C則一開始就有對有錯,沒有一個軌跡可循。最后,ABC三人答對的總題數(shù)都是15題(錄像帶并未交代這個統(tǒng)計數(shù)字)?赐赇浵駧,心理學家請受測者評估三名學生的能力,結果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先盛后衰的A比先衰后盛的B較有能力,而且錯誤地認為A答對的總題數(shù)要比B來得多。
實驗室里的受測者跟莊子寓言里的猴子一樣:同樣的內涵若以不同的順序呈現(xiàn),就會讓人產(chǎn)生不同的觀感!跋群煤髩摹辈粌H比“先壞后好”給人較佳的整體印象,而且還會讓人覺得“先好”就是“真的好”。這是一種“先入為主效應”──最先呈現(xiàn)的事物或特質,會讓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而且蓋過后來出現(xiàn)的相反訊息。
另一個實驗更有趣:以兩種方式介紹同一個人,甲方式說他是個“聰明、勤勉、沖動、挑剔、頑固、嫉妒”的人,乙方式說他是個“嫉妒、頑固、挑剔、沖動、勤勉、聰明”的人。結果,甲方式的介紹帶給聽者的整體印象要比乙方式好很多。其實,六種特質完全一樣,只是呈現(xiàn)的`順序顛倒而已。
“名實未虧,喜怒為用”,莊子想借猴子的寓言告訴我們順序的虛幻性,可惜的是多數(shù)人還是跟猴子一樣被順序所迷惑。莊子的猴子和心理學家提醒我們,在與人交往時,如果你不想讓人對你的能力和為人做出錯誤的判斷,那你就不必太謙虛,也不必擔心無以為繼,而應該在一開始時,就表現(xiàn)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14
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選自《莊子·逍搖游》堯帝想把帝位讓給許由。
許由固辭不受,說:“您身居帝位,掌管天下。如今天下已經(jīng)治理好了,反而讓我來代替您,難道你會去空負治國有方的聲名嗎?所謂聲名,不過是虛浮的東西而已,我不追求這些。您看,鷦鷯筑巢,占據(jù)的僅是浩翰林海中的一樹一枝;偃鼠飲水,不過喝滿一肚子水而已。天下對我是毫無用處的,我看您還是算了吧。即使一個廚師不做祭祀的飯菜,而尸祝也不能離開自己的崗位,去替代廚師烹調啊!
充分相信群眾,不要包辦代替。
《莊子》寓言故事朱萍漫是個很愛好學習的人,為了想學會一項特殊的本領,他變賣了家產(chǎn),帶了錢糧到遠方去拜支離益做老師,跟他學殺龍技術。
轉瞬三年,他學成回來。人家問他究竟學了什么,他一面興奮地回答,一面就把殺龍的技術:怎樣按住龍的頭,踩龍的尾巴,怎樣從龍脊上開刀。指手劃腳地表演給大家看。大家都笑了,就問:“什么地方有龍可殺呢?"朱萍漫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世間上根本沒有龍這樣東西,他的本領是白學了。
龍是人們想象中的`東西,實際并不存在,因此,雖有高超的沙龍的本領,也只能落得一個"英雄無用武之地"。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一定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如果無的放矢,為學習而學習,那么學來的本領再好也是一錢不值的。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15
望洋興嘆
翻譯:秋天按時到來,千百條河川都奔注入黃河,大水一直浩瀚地流去,遙望兩岸洲渚崖石之間,辨不清牛馬的外形。于是乎,河伯(黃河之神)便欣欣然欣然自喜,以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這里了。他順著水流向東走,到了北海(今為渤海)。
他向東遙望,看不見水流的盡頭。于是,河伯才改變了他的神態(tài),茫然地抬頭對北海若(北海之神)感慨地說:“俗語說:‘自以為知道很多道理,沒人能趕上自己了。’這正是說我呀。而且,我還曾經(jīng)聽說過有人貶低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節(jié)義,開始我不相信,F(xiàn)在我看到你的'浩瀚無窮,如果我不到你的面前,那是多么危險,我將會永遠被有見識的人譏笑了。”
解析:望洋興嘆字面意思是為因偉大事物抬頭嘆息,引申義為形容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xiàn)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這則寓言,意在告訴我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那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實在要不得。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莊子經(jīng)典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莊子辭聘的寓言故事03-10
莊子和自由寓言故事12-09
鬼斧神工莊子寓言故事11-24
莊子寓言故事之見利忘危12-09
莊子的猴子12-09
莊子的經(jīng)典名句12-09
莊子的智慧作文12-16
莊子名言名句10-26
莊子名言大全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