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的傳說故事 推薦度:
- 除夕的傳說故事 推薦度:
- 除夕的由來傳說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故事1
對我們來說,過年是最愛!過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收到一大筆零花錢!
大清早,我們吃完早飯,就去上墳,祭拜祖宗了!要去好多個地方,要一直到吃午飯才回來,看似很幸苦,但對我來說,還挺有趣的,跋山涉水!哈!吃完午飯,大人們都去貼對聯(lián)了,奶奶她們忙著做年夜飯,大家伙都在忙活,唯獨我們小孩子游手好閑,不是跟著大人去貼對聯(lián)(其實是去瞎鬧著玩的,才不會真正干活)要么就是坐在沙發(fā)上,吃著零食看電視,還有就是在放爆竹……(五花八門的)而我,在洗澡,真舒服呀!洗完了,但媽媽不讓我放爆竹,叫我晚上放,所以我只有在沙發(fā)上看電視了!到了晚上7點多,隨著鞭炮聲,年夜飯開吃了……大家邊吃邊聊,開開心心的,其樂融融的……
但對我來說,以上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放爆竹!這是所有男孩子的'樂趣!我也不例外!吃完了年夜飯,開始“鞭炮節(jié)”狂歡了!村上的伙伴們都拿出了鞭炮的50%來進行慶祝!這個村莊熱鬧無比,我們幾個孩子都聚在一起放鞭炮,院子里火光沖天,連大人都被我們吸引過來了!鞭炮放光了,我們不會就此罷休,大家在屋子里玩起了各種游戲,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這一晚,大家都很晚才睡,因為在等12點的到來。“54321!”上百個大理花沖上天空,黑黑點天空被照得雪亮,還帶一些繽紛!整個村莊變得很熱鬧!大家再次歡呼……
這一晚,讓我們所有人回味!讓我們所有人難以忘記!
簡短的除夕故事傳說最新
除夕的故事2
“大年”和“除夕”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說起它們的來歷,有則神奇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的以前,有只叫“夕”的妖獸,龐頭大面,聳耳長鼻,足有兩三頭大象那么的大,力氣大得驚人,法力無邊。這家伙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三十,跑到凡間踐踏莊稼,吞吃人畜。它來時呼風喚雨,天昏地暗,鬧得天下人心惶惶,諸家不安。老百姓找土地爺告狀,土地又找廟王匯報,廟王再找灶王爺算賬。因為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來專管凡間事的,在每年臘月二十三日回天庭匯報一次下界情況。人們?yōu)榱诉^上安寧日子,這年剛進臘月,就商量著一同送了好多禮物給灶王爺,求他在玉皇大帝面前說句好話,早些把夕除掉。這天,灶王爺帶著禮物駕祥云來到南天門,徑直跑到玉皇大帝的宮中叫道:“臣灶王參見!”玉皇大帝是個長眠不醒的'天君,全沒理會他。灶王又高叫一聲,可玉皇大帝仍在夢里應道:“我叫你到下界好生看管,為何擅離職守,跑到天上,還不知罪嗎?”灶王回稟道:“陛下,臣是來報告下界事情的。”玉皇大帝這才消了睡意,忙問:“下界怎么樣?”灶王答道:“好倒好,不過……”玉皇大帝聽他言語吞吐,追問道:“到底如何?”灶王遂將夕的形象、厲害以及害人的經(jīng)過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然后又將禮物呈上說:“這是老百姓托我送給陛下的,求您大發(fā)慈悲,急速除夕!
玉皇大帝見百姓遭劫,已是十分憐念,又見大家饋贈厚禮,更感盛情難卻,即下旨命身邊的神農(nóng)氏去除夕。神農(nóng)氏考慮到自己年老體衰,恐有不便;但這是御旨,豈能違抗?萬般無奈之下,叫來了他的八個兒子,將除夕之事細說了一番。兒子們聽了,七個啞然無應,獨有那個叫“年”的兒子,最聰明,膽量又大,勇敢機智,當看到父親有些忐忑不安,挺身走向前說:“父王放心,我去除夕。”年因排行老大,所以人稱他為“大年”。
大年雖然慷慨答應,但神農(nóng)氏總是放心不下,遂傳來灶王爺叮囑道:“今令大年下凡除夕,恐是兇多吉少,為難之際,求你助他一臂之力!闭f完拿出一條紅綾帶和一支火槍,交給大年說:“這是祖?zhèn)鞯膬杉▽,紅綾帶能刺傷夕的眼睛,火槍噴出的火焰可以把它燒死!
灶王爺帶著大年駕著祥云,來到了下界,他們挨家告訴老百姓要掛紅綾于大門上,只有一個財主偏偏不掛。臘月三十,夕來了,走了許多村莊,見家家門上懸掛紅綾,不敢近身;當路過財主家門口時,見沒掛紅綾,就闖了進去,眨眼,把財主全家吃了個精光。這時,大年和灶王爺趕來了,夕見事情不妙,大發(fā)淫威,張開血盆大口,朝大年撲來。大年往后一閃,取出火槍一按,火光直射在夕身上。這家伙欲往后退,灶王爺將紅綾一甩,刺瞎了它的雙眼,夕疼痛難忍,一命歸了西天。
從此,天下人過上了安全幸福的日子,為了不忘大年的救命之恩,就把農(nóng)歷正月初一命為“大年”,臘月三十定為“除夕”,成為民間的節(jié)日風俗。
除夕的故事3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漢族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比藗凕c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除夕的故事4
傳說,很早以前,出了一個妖怪,名字叫“夕”。這家伙專門害人,特別是看見哪家有漂亮的女娃兒,晚上就要去糟踏她,糟踏后還要吃了才心甘。老百姓對它很得要死,但又沒有辦法。有個叫七郎的`獵人,力大無窮,箭射得特別好。他喂的那條狗也非常厲害,任何猛獸都敢去斗。七郎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帶起那條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夕”平時白天不出來,太陽落了坡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后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夏歷臘月三十,他來到一個鎮(zhèn)上,見人們都在歡歡喜喜準備過年,心想,這個鎮(zhèn)大,人多,姑娘也多,說不定“夕”要來。他就找鎮(zhèn)上的人們商量,說“夕”最怕響聲,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覺。多找些敲得響的東西守在家里,一有動靜就使勁敲,好把“夕”嚇出來除掉。這天晚上“夕”果然出來了,它剛闖進一戶人家就被發(fā)現(xiàn)了。這家人馬上敲起了盆盆,這家一敲,整個鎮(zhèn)子也跟著敲起來了!跋Α眹樀盟奶巵y跑,結(jié)果被七郎看見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它,“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斗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后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從那以后,人們就把夏歷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祛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除夕的故事5
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每到夏歷的臘月三十,夕就出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
這年臘月三十,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村外來了個半大的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漂亮可人。
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到一位老婆婆,便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答應后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夕”闖進村。發(fā)現(xiàn)村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nèi)燭火通明!跋Α鲍F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了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nèi)突然傳來“噼里啪啦”的炸響聲,“夕”渾身戰(zhàn)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夕”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nèi)一位身披紅袍的小孩兒——年在哈哈大笑!跋Α贝篌@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年的許諾。
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qū)趕“夕”獸的辦法。為此,大家紛紛都去拜會年,也就是現(xiàn)在的“拜年”(拜年的'由來);大家都把年的圖帖在門口或窗前,叫做年畫(年畫上的那個大胖小子就是年),年除掉夕的這一天就叫做除夕(除夕的由來)。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過年”。
除夕的故事6
幾年前,我們村每年的除夕夜都會有“轉(zhuǎn)莊”。舞獅的人在前,敲鑼打鼓的跟在后面,一群扭秧歌的在旁邊跟著跳,轉(zhuǎn)遍全村每一個街道,每一條巷子,祛除災厄,帶來吉慶,并且每條街道的人都要在道旁放爆竹煙花迎接,一群人伴著煙火,看舞獅,場面異常熱鬧。
那天晚上天氣并不算太好,我和我爸,還有一個朋友去看“轉(zhuǎn)莊”。那是一條比較陰暗的街道,兩邊都是住戶,門旁都有自家的柴火垛,方便做飯時取用像所有的人家一樣,典型的農(nóng)村形式?赡苁且驗楠M管效應,風很大,我緊了緊衣服。朋友打也哆嗦說:“雖然冷了點,但一年就一次,忍忍吧”。
街道中間鋪上了幾條紅色的小鞭炮,很長很長,而且還有人在用爆竹接,看樣子想放一串。道旁每家門前都有幾箱煙花,在幾個墻角還有成堆的爆竹。大家都在互相拜年,互相寒暄,共同憧憬新的一年。說著的工夫,就聽見遠方傳來鑼鼓聲,轉(zhuǎn)莊的就要來了。
人們趕快點燃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響了起來,火花日濺,在街角,轉(zhuǎn)莊的也出現(xiàn)了。大家欣喜地看著。突然一聲暴響,一個煙花打到了對面墻上,濺起的火引燃了旁邊的柴火垛,便立馬著了起來。大風呼嘯,接下來的連鎖反應是所有的爆竹煙花被接連點燃。整條巷子,火光沖天,人群已經(jīng)炸鍋,這突如其來的事故使人們陷入慌亂,驚呼聲,叫罵聲,跑動聲瞬間暴起,但仍蓋不過鞭炮聲,人們爭先恐后地奔向巷子里的`人家,也不管認識不認識人家,奪門便入。我看著火勢蔓延到了那些大號的鞭炮和煙花哪里,整個巷子像一個火藥桶一樣,一股股熱浪向我撲來,鞭炮渣子像釘子一樣拍在我的身上和臉上。我也不知道我爸爸和朋友去哪了,眼前的情況還是先自保為好,面前火光沖天,后面是墻,沒有退路,我暫且躲到了旁邊兩個玉米垛中間的夾縫中,想順著爬到房上去。我兩腳蹬著玉米垛使勁往上竄,但太滑,我沒有竄上去;仡^一看,火快要蔓延過來了,我無路可走,心里一陣絕望涌出,不知所措,卻傻傻的一頭扎進縫隙中,想做一只自欺的鴕鳥。火光夾雜著濃煙,嗆得我喘不過氣,連眼睛都已經(jīng)睜不開,張開嘴想喊叫,但“救命”兩字被濃煙生生地憋了回去,腦中一片空白。
突然,一只手一把抓住我的衣服,把我往外,“兒子,快出來,咳咳”,是爸爸!我喜出望外,看到了生的希望。但看到面前的火光和站在火中跳腳的爸爸,熱浪向我撲來,我退縮了,“爸爸,我不敢”。他在火中站著,很危險,焦急地看著我,情急之下,一下把我扔了出去,我被極大的力量帶出去,打了個趔趄,勉強站穩(wěn)腳下已經(jīng)是沒有火的地方。而爸爸正在旁邊空地上沒命地打滾,以壓滅身上的火,我看在眼里,淚水早已奪眶而出。他壓滅最后的火苗后,馬上過來問我是否被燒到了,他的褲和鞋已經(jīng)被燒的不成樣子,手上和臉上還有些許擦傷,我只不停地流眼淚,不知道該說什么。他安慰說,”哭什么,這不沒事嗎,別哭了。”
沒辦法,不想再讓他擔心,我在自己淚水縱橫的臉上,勉強綻放了一絲笑容……
除夕的故事7
國內(nèi)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些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依據(jù)宗懔《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風俗了。
守歲的風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到來的新年寄以美好期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zhèn)骷t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何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在遠古的洪荒年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大家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于辛苦了一年的大家。大家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guān)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七年級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外出。大家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如此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大家對年獸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忽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大家知曉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如此年獸就不敢再來了。
在《詩經(jīng)·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起源。
可是有些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大家,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qū)⑺鼡舻,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春節(jié),大家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8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世間出現(xiàn)了一個名叫夕的怪獸。夕平時躲在洞穴里睡大覺,可是一到陰歷臘月的最后一天,就跑出來找吃的,到處行兇作惡。夕的胃口大極了,恨不得把所有的豬、羊、馬、牛一口都吞了,甚至連人也不肯放過。
人們很想把夕制服,可是想了許多辦法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所以每到臘月最后一天,人們都十分懼怕夕的來臨。
后來,人們終于想好了一個辦法——
臘月二十三這天,家家都做又黏又甜的糖瓜兒,請灶王爺吃了,去天上求玉帝派神仙到人間來除夕。
玉帝從灶王爺那兒聽說了夕在人間造的罪孽,就把除夕的事交給了神農(nóng)辦理。
神農(nóng)最小的兒子叫年,年聽說爹爹領命去人間除夕,便對神農(nóng)說:“爹爹,你年紀大了,除夕的事交給我好了!鄙褶r(nóng)一聽非常高興,于是取來兩件寶貝交給年:一條紅綾子和一個竹筒。
就在臘月的最后一天,年持著兩件寶貝,跟著灶王爺直奔人間而來。
太陽落山以后,夕又來到了人間,正當它又要行兇作惡的時候,被從天而降的年碰上了,年與夕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斗。
年一面躲閃著夕的進攻,一邊悄悄摸出紅綾子,用勁抖著。紅綾子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紅光,刺得夕眼睛什么也看不見了,慌忙逃去。
這時,年趁機走遍村村寨寨,將一條紅綾變成了無數(shù)條,散發(fā)到千家萬戶,告訴人們要是夕來了,就趕緊把紅綾子掛到門上,夕就不敢進門了。人們紛紛照年的囑咐,把紅綾子掛到門上,又點起了一支支紅蠟燭,等著年和夕的搏斗。
夕不甘心敗在年的手下,到河邊洗好了眼睛后又回到村里,一看年手里沒有了紅綾子,便兇狠地撲了上來。這時,年不慌不忙地從懷里掏出竹筒,對著夕點燃起來,隨著劈劈啪啪的爆響,竹筒中噴出濃烈的煙火,燒得夕在地上直打滾。
夕想逃走,可是村里的.人們把它包圍了,有的拿著紅綾子,有的拿著竹竿,有的拿著趕牛的鞭子,一齊向夕打來。當火紅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夕終于被年和人們除掉了.
從此,人們?yōu)榱藨c祝臘月的最后那天晚上除掉夕的勝利,就把這一夜叫年除夕,把正月初一叫做年。家家掛紅綾,爆竹筒,甩響鞭,拜年慶賀。
后來,人們把紅綾換成了紅紙,并寫上吉利的話,貼到門上,演變成了對聯(lián);爆竹筒和甩響鞭也演變成了放鞭炮。
除夕的故事9
守歲簡介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在除夕的晚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燈火通明,聚在一起守歲。因此,守歲是春節(jié)的習俗之一。守歲最早在西晉就有記載,百姓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在日本、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受中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說。
守歲由來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早在西晉周處的《風土志》中便見記載:“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相傳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
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過,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
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傳說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么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人們叫它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于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yōu)榱硕惚苣戢F,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guān)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么事情,人們對年獸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里,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后啪啪地爆響,年獸轉(zhuǎn)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后,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jīng)·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后,竹節(jié)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fā)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后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qū)⑺鼡舻梗儆么骤F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除夕的故事10
周末,我的好朋友張卉媛送給我一本《除夕的故事》,這本書講述了關(guān)于我們中國過年的故事,當時我還不知道過年是怎么來的呢?對這本書很感興趣,我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為什么中國有過年?為什么要放鞭炮?為什么要貼春聯(lián)?故事就從這里開始……
從前,有個叫夕的怪物,它經(jīng)常傷害百姓,所以,灶王爺要去天上找神仙來幫助除掉夕。灶王爺在天上找啊找啊,正好,碰上了一個叫年的小朋友,年說:“灶王爺爺爺,灶王爺爺爺,您給我講講人間發(fā)生的事情,好嗎?”灶王爺要急著辦事,所以他和年說:“我要有事!闭f完他就向前走了。正在這時,年的師父神農(nóng)出來了,灶王爺連忙對神農(nóng)說:“人間有難,來了一個怪獸,把老百姓害苦了,請您快派天神把他除掉吧!睅煾刚f:“就讓我這徒弟去吧!”那小孩剛轉(zhuǎn)頭要走,師父就叫住他說:“你帶這個紅絲綢去吧!打年的時候會用到!”他高興謝過師父,向人間飛去。
一天,夕來了,人們早早地躲進了屋子里,它“砰”的一聲撞開一戶人家的大門,然后張開大嘴,把一桌子的雞、鴨、魚、鵝、肉連盤子、碗一起吃了下去。這時,年來打夕,年從口袋里掏出紅絲綢,甩來甩去。夕一看到紅色的東西就難受,它四處亂躥,年在天上揮舞紅絲綢,到處閃著紅光,夕就裝死,年看到夕一動不動,真的以為夕死了,高興地喊道:“夕死了,夕死了!”這時,夕找到了機會一下子撲了上去聲,年又舞起紅比綢,夕一下子退了回去。年找來小竹筒“噼嚦啪啦”幾聲巨響,夕被燒傷了,他就喊來鄉(xiāng)親們一起放竹筒,一團熊熊大火在年的身上燒起來了,夕被燒死了,老百姓們開心極了!村民們看著年手中的.紅綢,說:“年啊,假如我們家家都有一塊紅綢,那可就再也不怕怪獸了!”年眨眨眼,說“好辦,那就讓家家都有。”說著,他將紅綢向天空扔去。只見紅綢一下變成了千條萬條,掛到了家家戶戶的門上。
為了慶祝這次勝利,人們從此就把臘月三十兒晚上叫做“除夕”。為了紀念年的功績,就把正月初一叫“年”。不過,人們在過年的時候不再燒竹竿,而是變成了放鞭炮,門上也不再掛紅綢,而是貼上了紅春聯(lián)。這些風俗也一直延續(xù)到了今天。
這就是我國傳統(tǒng)的“除夕”和“過年”,這本書讓我懂得為什么要貼春聯(lián),為什么要放鞭炮的道理。
除夕的故事11
除夕那天就更忙碌了。早上,叔叔和爺爺架起了大鍋,準備“下油鍋”。
大家把火燒得旺旺的,把油燒得熱熱的,接著把事先腌好的魚和蓮菜一一放進大油鍋里。油鍋里頓時“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奶奶、我的媽媽和嬸嬸則在一旁準備包餃子。她們一個人剁肉餡,一個和面,還有一個摘菜。下油鍋的“噼里啪啦”聲和剁肉餡的“咣咣”聲混合在一起,像一場好聽的.交響樂。我的爸爸也不閑著。他領著我們一群小孩去貼對聯(lián)。我們給大門上,墻上,窗戶上都貼上了春聯(lián)和福字。就連井上、車上和院子外面的大樹上也都貼滿了吉利的紅紙。到了下午四五點,外面不斷地響起了鞭炮聲,這就意味著那一戶人家開始吃團年飯了。我們也著急了,不停地在廚房里跑進跑出,看看我們的飯菜到底好了沒有。過了一會,我的爸爸一聲令下,“放炮!”我們趕緊沖出院子,手忙腳亂地幫我的爸爸拆鞭炮,拿打火機。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美味的飯菜上桌了。爺爺大聲地宣布:“開飯!”終于,除夕這天最關(guān)鍵的時刻到來了。
除夕的故事12
古人認為除夕這一天是一個人長一歲的界日(指虛歲),而這個晚上又是舊歲已過、新年到來的一夜。人們舉家歡慶,徹夜不眠,圍坐守歲,辭舊迎新,以求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這一習俗即謂除夕“守歲”。
關(guān)于守歲,有一個遙遠的傳說:
傳說遠古時代有一個被稱為“祟”的小妖怪,它長著黑黑的身子,但手卻是雪白的。每年春節(jié)除夕夜,它都要到人間害人,專門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腦門。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過的小孩就會生病,莫名其妙地發(fā)高燒,整夜說胡話,等到十幾天高燒退去后,小孩就會變成癡呆瘋癲的傻子。
所以,每年到了除夕這一天,家長們都怕“祟”來傷害自己的孩子,就整夜亮著燈,陪孩子一起玩,不讓他們睡覺。這在當時叫做“守祟”。
后來,人們覺得說“祟”這個怪物有些晦氣,又因為“歲”與“祟”諧音,于是人們就慢慢改“守祟”為現(xiàn)在所說的“守歲”了。
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家庭的除夕之夜都有了新的內(nèi)容,特別是春節(jié)電視文藝晚會(即“春晚”)的興起等,使除夕之夜過得更開心、更熱鬧。
除夕的故事13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煞,稱作“年關(guān)”,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guān)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除夕的故事14
在很長時間很長時間以前,大家就有了一個習慣,就是把每年的陰歷十二月30號定為除夕。在除夕這匡大家就不會睡覺,會放非常多煙花爆竹,還會掛非常多的紅燈籠。這是為何呢,就讓我來講給你聽吧。
相傳在遠古年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的體形和牛一樣龐大,頭上長著一只角,一張血盆大口,行走如飛。它本來只是以牲畜為食,后來冬季食物短缺,就開始吃人了。由于它常常出來傷害人畜,因此天神把“年”鎖進深山,只允許它一年出去一次。有一次在大年三十那天,“年”出來了。它來到一個山莊,聽到甩牧鞭的聲音,嚇得匆匆抱頭鼠竄,于是大家就知曉了“年”怕響聲,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從此將來,每到年末歲首大家就用放煙花代替甩牧鞭,用貼紅聯(lián)來代替大紅衣服,用掛紅燈籠,點旺火來代替火花。久而久之就成了春節(jié)的風俗。
如此大家就有了除夕如此的'風俗。
除夕的故事15
除夕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最重大的節(jié)日之一,即陰歷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春節(jié)前一晚,因常在夏歷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相傳古時間有個可怕的怪物名字叫夕,平時隱居深山,但是每到臘月三十那天,他就會跑出來,到附近村子里吃牲口、吃人。人們想了許多辦法想把夕制服,可是都不頂用。年年歲歲,牲口被夕吃沒了,人也逐漸稀少了。后來老百姓忍無可忍,只好去求灶王爺。
灶王爺深知夕的`厲害,自忖不是夕的對手,于是決定借臘月二十三回天宮述職的機會上天庭搬兵?墒怯窕蚀蟮郾局嘁皇律僖皇碌膽B(tài)度不愿意管這件事,旁邊的諸路神仙也都犯懶不愿意抻頭。灶王爺就設法討好玉帝,因為身上也沒帶禮物,只有隨身帶的幾個糖瓜(我們都知道灶王爺最愛吃糖瓜),就拿出來給玉帝吃,說是人間特產(chǎn)。你別看玉帝整天山珍海味的,這么原生態(tài)民俗的小吃他還真沒吃過,結(jié)果一吃就把牙給粘住了。玉皇這個急呀,想著趕緊吧牙上的糖瓜弄下來咽下去。灶王爺趁這個時間跟玉帝說搬兵的事,玉帝這時間哪有心情管這個事呀,也不管灶王說什么,一概點頭。你想他牙被粘住說 不出來話呀。他點頭那意思就是你說什么都好,趕緊把這玩意給我弄下來是真的。灶王爺一看玉帝點頭了,趕緊給玉帝端了杯熱茶,趁機問:“您既然答應派兵了, 那您看派誰去呀?”玉帝喝了熱茶,把糖瓜泡軟了,總算張開了嘴,一張嘴頭一句話就是說:“黏呀!好黏呀!”旁邊那些神仙正害怕玉帝點自己出這趟差呢,一聽這句話,又拿犯壞的,就趁機抓住話頭說:“玉帝有旨,派年隨灶王一同下界除夕。”
敢情天宮里還真有個叫年的。這年是誰呀,乃是神農(nóng)的小兒子。灶王爺一看,還是個小娃娃呢,這怎么打得過怪物呀。孩子不高興了,說你還別拿豆包不當干糧,是騾子是馬咱拉出來溜溜。灶王爺也沒辦法,奉旨只好帶著年回人間。臨走,這年還帶了兩件玩具,一塊紅綢子、一個竹筒。
三十晚上,夕又來搗亂了,年和夕展開了一場大戰(zhàn),年就拿出紅綢子和竹筒。原來這不是一般的紅綢子和竹筒。年在天上的時間和托塔李天王的兒子哪吒三太子是好朋友,這兩件法寶就是從哪吒那里借來的,紅綢子是哪吒的混天綾,竹筒是火尖槍變化而成,能夠噴火。年用這兩件法寶把夕趕跑了。
為了防止自己走后,夕再來作惡,年把紅綢子剪成許多小條分給大家帖在大門上。又教百姓們做爆竹,點燃后跟噴火竹筒一模一樣。從此夕被嚇得再也不敢 到村子里來了。為了紀念這件事,百姓們把臘月三十這一天叫除夕,就是把夕除掉了的意思,而把正月初一叫年。漸漸地,民間有了過年的風俗。每年臘月三十,家家門上貼紅綾,后來變成 貼春聯(lián),另外還要放爆竹、穿新衣服慶祝。過年民俗也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除夕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除夕的傳說故事12-07
除夕的故事作文07-21
除夕的由來傳說故事12-26
除夕的傳說故事通用01-05
溫暖除夕的故事作文04-17
除夕的故事作文[集合]09-20
關(guān)于除夕的故事作文02-24
有關(guān)除夕的傳說故事12-01
除夕的傳說故事15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