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网站|精品国产自在免费观看|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ul id="2t14e"></ul>
  •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1. 高考物理實驗的全面總結

      時間:2022-12-08 03:34:45 高考物理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考物理實驗的全面總結

        篇一:高考物理實驗全面總結

      高考物理實驗的全面總結

        高考物理實驗全面總結

        考點內(nèi)容

        實驗一: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實驗二: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 實驗三:驗證力的平等四邊形定則實驗四:驗證牛頓運動定律 實驗五:探究動能定理 實驗六: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實驗七:測定金屬的電阻率實驗八:描繪小電珠的伏安特性曲線 實驗九: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實驗十:練習使用多用電表 實驗十一:傳感器的簡單使用 實驗十二: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實驗

        十三:用油膜法估測分子的大小

        實驗一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探究

        一、實驗目的

        1.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學會用打上點的紙帶研究物體的運動. 2.掌握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方法.

        3.能夠利用紙帶測定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 二、實驗原理 1.理論基礎

        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在連續(xù)相等的時間內(nèi)不同時刻的速度分別為v1、v2、v3、,若v2-v1=v3-v2=v4-v3=,則說明該物體在相等時間內(nèi)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說明該物體在 做勻變速直線運動;a

        vv1

        tt1

        2.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

        (1)作用:計時儀器,每隔0.02 s打一次點.

        工作條件①電磁打點計時器:4~6v交流電②電火花打點計時器:200v交流電 (3)紙帶上點的意義:

       、俦硎竞图垘噙B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記錄了時間和位移) ②通過研究紙帶上各點之間的間隔,可以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設相鄰兩點之間的位移為S1、S2、S3

        (1)若如S2-S1=S3-S2==Sn-Sn-1=0.則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2)若如S2-S1=S3-S2==Sn-Sn-1≠0,則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 3.求物體加速度的方法和速度(1)逐差法

        如圖實-1-1所示,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分別為S1、S2、S3、S6兩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

        2

        為T,根據(jù)△s=aT

        s4s1(s4s3)(s3s2)(s2s1)3aT2

        同理如s5

        s2s6s33aT2

        即為所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 (2)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求各點的瞬時速度vtv

        2

        (2)V-t圖象法

        根據(jù): vtv,求出各個記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再作出v-t圖像,其斜率表示加速度。

        2

        三、實驗器材

        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電火花計時器、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小車、紙帶、刻度尺、導線、電源、墊片等.

        四、實驗步驟與數(shù)據(jù)處理

        1.如圖實-1-2所示,把原來放于水平桌面上的長木板一端墊起,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木板被墊起的那一端,連接好電路.讓平整的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后面.

        2.用手按住小車,使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先接通電源。再放開小車.小車在拖著紙帶運動的同時,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系列的點.斷開電源,取下紙帶;更換新紙帶,重復實驗三次.

        3.從三條紙帶中選擇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舍掉開頭一些比較密集的點,在后面便于測量的地方找一個開始點,為了測量方便和減少誤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點的時間作為時間的單位,而用每打五次點(每隔四個點)的時間作為時間的單位,就是T=0.02S× 5=0.1S,在選好的開始點下標明A,依次標為B、C、D、E叫做計數(shù)點.

        4.用毫米刻度尺正確測出每相鄰兩計數(shù)點之間的距離S1、S2、S3、S4、S、5S6并填入下表中。

        5.比較各段的加速度是否相等,得出結論,即小車沿斜面的下滑是否可以看成勻變速直線運動。

        6.根據(jù)實驗原理中所講的方法,計算小車的加速度或根據(jù) v-t圖象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五、注意事項

        1.開始釋放小車時,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

        2.應該先接通電源,再釋放小車,當小車到達滑輪前及時用手按住. 3.先斷開電源,再取下紙帶.

        4.如打出的點較輕或是短線時,應調(diào)整振針距復寫紙的高度. 5.選擇一條理想的紙帶,是指紙帶上的點跡清晰,適當舍棄點密集部分,適當選取計數(shù)點(注意計數(shù)點與計時點的區(qū)別),弄清楚所選的時間間隔T等于多少秒. 6.每打好一條紙帶,將定位軸上的復寫紙換個位置,以保證打點清晰.

        7.不要分段測量各段位移,應盡可能地一次測量完畢(可先統(tǒng)一量出各計數(shù)點到計數(shù)起點0之間的距離).讀數(shù)時應估讀到毫米的下一位。 8.要多測幾組,盡量減小誤差. 六、誤差分析

        1.根據(jù)紙帶測量的位移有誤差. 2.根據(jù)位移計算的瞬時速度有誤差. 3.計算的加速度有誤差.

        4.用作圖法作出的v-t圖線并非是一條直線. 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

        高考真題

        1.(2013廣東)(1)研究小車勻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裝置如圖16(a)所示其中斜面傾角θ可調(diào),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頻率為50HZ,紙帶上計數(shù)點的間距如圖16(b)所示,七中每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個記錄點未畫出。

        ① 部分實驗步驟如下:

        測量完畢,關閉電源,取出紙帶

        接通電源,待打點計時器工作穩(wěn)定后放開小車

        將小車依靠在打點計時器附近,小車尾部與紙帶相連 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平板上,讓紙穿過限位孔

        上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用字母填寫)

       、 圖16(b)中標出的相鄰兩計數(shù)點的時間間隔T= s ③ 計數(shù)點5對應的瞬時速度大小計算式為V5。 ④ 為了充分利用記錄數(shù)據(jù),減小誤差,小車加速度大小的計算式應為a=

        2.(2011廣東)(1)圖14是“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中獲得的一條紙帶,O、A、B、C、D和E為紙帶上六個計數(shù)點,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

        A. B. C. D.

        圖

        14

       、 OD間的距離為________cm。

        2

       、 圖15是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的s-t圖線(s為各計數(shù)點至同一起點的距離),斜率表

        2

        示________,其大小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2.

        1.圖15

        /s2

        1. DCBA 0.1 s(S4+S5)/0.2 m/s a= [(S4+S5+S6)-(S1+S2+S3)]/0.09 m/s2 2.(1)① 2.20 ②加速度的二分之一0.923

        實驗二 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

        一、實驗目的

        I.培養(yǎng)學生用所學知識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2.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

        3.養(yǎng)成用圖象法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的習慣.

        二、實驗原理

        1.如圖實-2-1所示,彈簧在下端懸掛鉤碼時會伸長.平衡時彈簧產(chǎn)生的彈力與所掛鉤碼的重力大小相等. 2.用刻度尺測出彈簧在不同鉤碼拉力下的伸長量x,建立坐標系,以縱坐標表示彈力大小F,以橫坐標表示彈簧的伸長量x,在坐標系中描出實驗所測得的各組(x,F(xiàn))對應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根據(jù)實驗所得的圖線,就可探知彈力大小與伸長量間的關系.

        三、實驗器材

        鐵架臺、彈簧、毫米刻度尺、鉤碼若干、三角板、坐標紙、重垂線.

        四、實驗步驟與數(shù)據(jù)處理

        1.將彈簧的一端掛在鐵架臺上,讓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測出彈簧自然伸長狀態(tài)時的長度L0,即原長.

        2.如圖實-2-2所示,將已知質(zhì)量的鉤碼掛在彈簧的下端,在平衡時測量彈簧的總長L并計算鉤碼的重力,填寫在記錄表格里.

        3.改變所掛鉤碼的質(zhì)量,重復前面的實驗過程多次.

        4.以彈力F(大小等于所掛鉤碼的重力)為縱坐標,以彈簧的伸長量x為橫坐標,用描點法作圖.連接各點,得出彈力F隨彈簧伸長量x變化的圖線.

        5.以彈簧的伸長量x為自變量,寫出曲線所代表的函數(shù).首先嘗試寫成一次函數(shù),如果不行則考慮二次函數(shù).

        6.得出彈力和彈簧伸長量之間的定量關系,解釋函數(shù)表達式中常數(shù)(斜率K)的物理意義.

        五、注意事項

        1.所掛鉤碼不要過重,以免彈簧被過分拉伸,超出它的彈性限度.要注意觀察,適可而止. 2.每次所掛鉤碼的質(zhì)量差盡量大一些,從而使坐標上描的點盡可能稀,這樣作出的圖線更精確.

        3.測彈簧長度時,一定要在彈簧豎直懸掛且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量,以減小誤差.

        4.描點畫線時,所描的點不一定都落在一條曲線上,但應注意一定要使各點均勻分布在曲

        篇二:2015高考物理實驗總結精華版

        物理實驗

        專題一:誤差和有效數(shù)字

       、澹`差

        1. 誤差的概念:實驗中得到的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異稱為誤差

        2. 誤差的種類:按照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誤差可分為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

       、牛捎趯嶒炘聿粔蛲晟、實驗方法比較粗略、稱為系統(tǒng)誤差。 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不能減小或消除系統(tǒng)誤差。改進實驗方法、提高儀器精度,才能減小系統(tǒng)誤差。

        人員的影響造成的誤差叫做偶然誤差。

        注意:

       、疲(shù)中的第一個非零數(shù)字前面的零是用來

        4.80、4.800是不一樣的,它們分別是兩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數(shù)字;

        0.360.036、0.0036都是兩位有效數(shù)字,只是它們的大小不一樣;

        4.58104是不一樣的,前者是五位有效數(shù)字,最后一個零是不可靠數(shù)字。后者是三位有效數(shù)字,其中8是不可靠數(shù)字。

        靠他網(wǎng)網(wǎng)址: 靠他網(wǎng):kaotawangdayi 咨詢電話:4000-498-809

       。鄯椒w納]

        1.要求會正確使用

        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打點計時器、彈簧秤、溫度表、電流表、電壓靠他網(wǎng)網(wǎng)址: 靠他網(wǎng):kaotawangdayi 咨詢電話:4000-498-809

        2

        這位是不可靠數(shù)字,但是是有效數(shù)字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凡是最小刻度不是10分度的,只要

        0.98mm,比主尺上相鄰兩個刻度間距

        線圈

        砝碼,游碼在圖中所示因此

        只讀

        到0.02g

        這一

        位)。

       、揠娮柘

        右圖中的電阻箱有6個旋鈕,每個旋鈕上方都標有倍率,將每個旋鈕上指針所指的數(shù)值(都為整數(shù))乘以各自的倍率,從最高位依次往下讀,即可得到這時電阻箱的實際阻值。圖中最左邊的兩靠他網(wǎng)網(wǎng)址: 靠他網(wǎng):kaotawangdayi 咨詢電話:4000-498-809

        個黑點是接線柱。若指針所示如圖,則阻值為84580.2Ω。

        【特別提示】一般來說,除游標卡尺、秒表、電阻

        箱外,其他測量儀器的讀數(shù)都需要估讀,即讀到精

        度的下一位.

        地方取一個開始點O1、s2、s3 ⑴求任一計數(shù)點對vcs2s3(其中T=5×2T

        ⑵

       、洽壤胿-t圖象求a時速度,畫出如右的v-t(胡克定律)

        量)據(jù)從而發(fā)確定F-x間的函數(shù)關系。解

        出(這一點和驗證性實驗不同。)

        3.互成角度度兩個力的合成


        篇三:2014高考物理實驗總結(精華版)

        物理實驗

        專題一:誤差和有效數(shù)字

       、澹`差

        1. 誤差的概念:實驗中得到的測量值與真實值的差異稱為誤差

        2. 誤差的種類:按照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誤差可分為系統(tǒng)誤差和偶然誤差

       、牛捎趯嶒炘聿粔蛲晟、實驗方法比較粗略、實驗儀器不夠精確等客觀原因產(chǎn)生的誤差,稱為系統(tǒng)誤差。

        系統(tǒng)誤差的特點是測量數(shù)據(jù)和真實值相比較總是偏大或總是偏小。

        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不能減小或消除系統(tǒng)誤差。只有通過完善實驗原理、改進實驗方法、提高儀器精度,才能減小系統(tǒng)誤差。

       、疲鞣N偶然因素(例如氣候、溫度、濕度和實驗者的素質(zhì)與技能等等)對測量儀器、被測對象、實驗人員的影響造成的誤差叫做偶然誤差。

        偶然誤差的特點是測量數(shù)據(jù)與真實值相比較,時而偏大,時而偏小。

        可以用多次實驗取平均值的方法減小偶然誤差。

        ㈡.有效數(shù)字:帶有一位不可靠數(shù)字的近似數(shù)稱為有效數(shù)字

        注意:

       、牛行(shù)字中只能有一位不可靠數(shù)。

        ⑵.小數(shù)點后面最后一位的零是有意義的不能隨便舍去和添加,而小數(shù)中的第一個非零數(shù)字前面的零是用來表示小數(shù)點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數(shù)字。

        例如:48、4.8、4.80、4.800是不一樣的,它們分別是兩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數(shù)字;

        3.6、0.36、0.036、0.0036都是兩位有效數(shù)字,只是它們的大小不一樣;

        45800和4.58104是不一樣的,前者是五位有效數(shù)字,最后一個零是不可靠數(shù)字。后者是三位有效數(shù)字,其中8是不可靠數(shù)字。

        1 基本儀器: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電火花計時器或電磁打點計點器、

        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示波器、彈簧測力計、溫度表

        等

        2 實驗分類:

        基本儀器的使用

       。鄯椒w納]

        1.要求會正確使用的儀器

        刻度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天平、秒表、打點計時器、彈簧秤、溫度表、電流表、電壓表、多用電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示波器.

        2

       、倏潭瘸、秒表、彈簧秤、溫度表、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shù)

        使用以上儀器時,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讀

        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讀一位(估讀的這位是不可靠數(shù)字,

        但是是有效數(shù)字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凡是最小刻度5 位,不是10分度的,只要求讀到最小刻度所在的這一不再V

        往下估讀。

        例如

        ⑴讀出上左圖中被測物體的長度。⑴6.50cm。 ⑵用3V量程時電壓表讀數(shù)為多少?用15V量程時又為多

        少?⑵1.14,15v量程時最小刻度為0.5V,只讀到0.1V這一位,應為5.7V。 ⑶右圖中秒表的示數(shù)是多少分多少秒?

        秒表的讀數(shù)分兩部分:小圈內(nèi)表示分,每小格表示0.5分

        鐘;大圈內(nèi)表示秒,最小刻度為0.1秒。當分針在前0.5分內(nèi)時,秒針在0~30秒內(nèi)讀數(shù);當分針在后0.5分內(nèi)時,秒針在30~60秒內(nèi)讀數(shù)。因此圖中秒表讀數(shù)應為3分48.75秒(這個5是估讀出來的)。

       、谟螛丝ǔ

       、10分度的游標卡尺。游標上相鄰兩個刻度間的距離為0.9mm,比主尺上相鄰兩個刻度間距離小0.1mm。讀數(shù)時先從主尺上讀出厘米數(shù)和毫米數(shù),然后用游標讀出0.1毫米位的數(shù)值:游標的第幾條刻線跟主尺上某一條刻線對齊,0.1毫米位就讀幾(不能讀某)。其讀數(shù)準確到

        分度的游標卡尺。游

        0.95mm,比主尺上相鄰兩個刻度間距離小0.05mm。讀數(shù)時先

        從主尺上讀出厘米數(shù)和毫米

        數(shù),然后用游標讀出毫米以下

        的數(shù)值:游標的第幾條刻線跟

        主尺上某一條刻線對齊,毫米

        0.05mm。

        0.98mm,比主尺上相鄰兩個刻度間的讀數(shù)可以準確到0.02mm。如右圖中被測圓柱體的直徑為2.250cm。

        要注意:游標卡尺都是根據(jù)刻線對齊來讀數(shù)的, 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讀。

        ③螺旋測微器

        固定刻度上的最小刻度為0.5mm(在中線的上側);可動刻度每

        旋轉一圈前進(或后退)0.5mm。在可動刻度的一周上平均刻有50條

        取整、半毫米數(shù),然后從可動刻度上讀取剩余部分(因為是10分度,

        所以在最小刻度后應再估讀一位)右圖中的讀數(shù)應該是6.702mm。

        線圈 ④天平

        天平使用前首先要進行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分兩步:調(diào)底座水平和橫梁

        零刻線對齊,如圖中虛線所示)。測量讀數(shù)由右盤中砝碼和游標共

        同讀出。橫梁上的刻度單位是毫克(mg)。若天平平衡時,右盤中有26g砝碼,游碼在圖中所示位置,則被測物體質(zhì)量為26.32g(最小刻度為0.02g,不是10分度,因此只讀到0.02g這一位)。

        ⑤多用電表

        使用多用電表時首先應該根據(jù)被測物理量將選擇開關旋到相應的位置。使用前應先進行機械調(diào)零,用小螺絲刀輕旋調(diào)零螺絲,使指針指左端零刻線。使用歐姆擋時,還應進行

       、蓪⑦x擇開關扳到OFF

        小,應增大倍率;如果指針偏轉角度太大,應減小倍率。

        ⑥電阻箱

        右圖中的電阻箱有6個旋鈕,每個旋鈕上方都標有倍率,將每個旋鈕上指針所指的數(shù)值(都為整數(shù))乘以各自的倍率,從最高位依次往下讀,即可得到這時電阻箱的實際阻值。圖中最左邊的兩個黑點是接線柱。若指針所示如圖,則阻值為84580.2Ω。

        【特別提示】一般來說,除游標卡尺、秒表、電阻

        箱外,其他測量儀器的讀數(shù)都需要估讀,即讀到精

        度的下一位.

        1.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

        右圖為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選點跡清楚的一條,舍掉開始比較密集的點跡,從便于測量的地方取一個開始點O,然后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A、B、C、D 。測出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s1、s2、s3 利用打下的紙帶可以:

        ⑴求任一計數(shù)點對應的即時速度v:如vcs2s3(其中T=5×0.02s=0.1s)2T

       、评谩爸鸩罘ā鼻骯:as4s5s6

        2s1s2s39T⑶利用上圖中任意相鄰的兩段位移求a:如as3

        2s2 T

        ⑷利用v-t圖象求a:求出A、B、C、D、E、F各點的即

        時速度,畫出如右的v-t圖線,圖線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2.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的關系(胡克定律)

        利用右圖裝置,改變鉤碼個數(shù),測出彈簧總長度和所受拉力(鉤碼總重

        量)的多組對應值,填入表中。算出對應的彈簧的伸長量。在坐標系中描點,

        根據(jù)點的分布作出彈力F隨伸長量x而變的圖象,從而發(fā)確定F-x間的函數(shù)

        關系。解釋函數(shù)表達式中常數(shù)的物理意義及其單位。 該實驗要注意區(qū)分彈簧總長度和彈簧伸長量。對探索性實驗,要根據(jù)描出的點的走向,嘗試判定函數(shù)關系。(這一點和驗證性實驗不同。)

        3.互成角度度兩個力的合成

        該實驗是要用互成角度的兩個力和另一個力產(chǎn)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與這一個力是否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相等,如果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相等,就驗證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4.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用描跡法)

        該實驗的實驗原理:平拋運動可以看成是兩個分運動的合成:一個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等于平拋物體的初速度;另一個是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利用有孔的卡片確定做平拋運動的小球運動時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運動軌跡,測出曲線任一點的坐標x和y,利用

        1xvt、ygt2就可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2

        注意事項:

        ⑴斜槽末端的切線必須水平。

        ⑵用重錘線檢驗坐標紙上的豎直線是否豎直。

        ⑶以斜槽末端所在的點為坐標原點。 ⑷如果是用白紙,則應以斜槽末端所在的點為坐標原點,在斜槽末端懸掛重錘線,先以重錘線方向確定y軸方向,再用直角三角板畫出水平線作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系。

        ⑸每次小球應從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

        5.驗證動量守恒定律

        由于v1、v1/、v2/均為水平方向,且它們的豎直下落高度都相等,所以它們飛行時間相等,若以該時間為時間單位,那么小球的水平射程的數(shù)值就等于它們的水平速度。在右圖中分別用OP、OM和O /N表示。因此只需驗證:m1OP=m1OM+m2(O /N-2r)即可。

        注意事項:

       、疟仨氁再|(zhì)量較大的小球作為入射小球(保證碰撞后兩小球都向前運動)。

       、菩∏蚵涞攸c的平均位置要用圓規(guī)來確定:用盡可能小的圓把所有落點都圈在里面,圓心就是落點的平均位置。

        ⑶所用的儀器有:天平、刻度尺、游標卡尺(測小球直徑)、碰撞實驗器、復寫紙、白紙、

        需測量了。

        6.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高考物理實驗的全面總結】相關文章:

      高考物理全面復習指導05-09

      高考物理實驗的高分策略總結05-12

      高考物理電學實驗05-05

      高考物理實驗分類05-05

      關于高考物理各類實驗問題總結05-05

      高考物理實驗的解題對策05-04

      高考物理各類實驗匯總05-05

      高考物理實驗高分策略05-08

      高考物理實驗復習策略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