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的大學生活故事
開學那天父親送我上學,本以為自己一直在外讀書,很習慣一個人,可第二天在正門送他離開的時候,一下子就哭出來。他已經(jīng)乘車離開,我還很沒出息地一路從正門哭回東區(qū),繞過二教,在光華大道上用兩只胳膊輪流著抹眼淚。那個時候心里特別害怕,一下子,真的就是我一個人復旦大學11706班的小劉在微博上這樣記錄他和父親離別時的畫面。
校園不一樣了,比中學大上好幾倍;上課不一樣了,提早趕往教室才能占到好座位;學習不一樣了,不再有教輔書的相伴卻讓人懷念起它們的存在從資深中學生蛻變?yōu)榇髮W新鮮人,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開學快一個月了,11級新生的大學養(yǎng)成記寫得怎么樣了?
適應沒有教輔的日子
清晨五點四十五分,吳匡衡睜開睡眼,一如暑假里保持的習慣。起床,洗漱,然后去學校食堂,要上一碗粥,加上一兩個饅頭或包子,為一天的自習生活補充第一份能量。
早餐用畢,他來到第三教學樓3108教室,按心情挑選第一排或者最后一排的座位坐下這時的3108只有五六個人在自修。吳匡衡翻出高等數(shù)學的課本,開始自學。這時的復旦園比往常少了份喧鬧,教室里依稀能聽到從籃球場上傳來一二三四的口號聲。
8月末、9月初,大三、大四的學生還在四處奔波、實習,大二的學生正在接受軍訓,11級的新生剛剛來到校園過著適應性生活,還沒有安排具體課程,有大段的'自由時間。
吳匡衡就是復旦大學11級的新生之一。就讀于自然科學實驗班的他,最近的夢想是在大一取得好成績,分流時進入自己向往的化學系。
9月4日,8點半,吳匡衡在自己的人人網(wǎng)主頁上刷新了一條狀態(tài):高數(shù)第一章終于刷完了。16條回復中,有13條稱他為學霸,其中不乏學長們的驚嘆。對此,吳匡衡通常是無視的,他覺得自己物理跟不上,分明是學弱。
正式開學后,吳匡衡仍舊保持了提前到自修教室的習慣,不過這回不是來自習,而是來占座若早晨7點趕不到教室,他就占不到高等數(shù)學課第一排的座位。相比高中時大家都有固定座位,大學中固定的教室、流動的學生讓新生們感到有些好奇,也有些不適應。
除了上課,大學的作業(yè)也需要新生們?nèi)ミm應。高中時的學習總有相對應的教輔相佐,不少學生就是通過大量操練的辦法取得了好成績。而到了大學,高中的題海戰(zhàn)術不再,不少理工科新生感到無所適從。有同學在網(wǎng)上發(fā)出我現(xiàn)在需要一本數(shù)學分析課的王后雄或者是龍門專題的狀態(tài),并被廣泛轉(zhuǎn)發(fā)。
夜晚,一日上課的奔忙也會延續(xù)到寢室。不同于高中住宿時大家任務相當,大學中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同一屋檐下的生活也多有不同。相惠蓮是新聞學院11級新生,與她同處一室的姐妹一個是歷史系的,兩個是醫(yī)學院的。晚上回到寢室后,相惠蓮會看看自己感興趣的書,而她醫(yī)科的室友則還在做題。醫(yī)學生數(shù)理化生都要學,可我們文科生一門都不需要。在相惠蓮隔壁的寢室,也是相同的專業(yè)布局,新聞的同學一個星期都沒作業(yè),醫(yī)學的每天做到12點。相惠蓮們時常會感覺壓力很大,覺得自己不學無術
[標簽:大學]
【關于我的大學生活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