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評
還沒有到電一影一院去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已經(jīng)被辦公室的同事們劇透得七七八八,而且似乎都很有道理,就像是在電一影一院看《柯南》,忽有一人從最后一排站起來嚷道,“大家注意,這個就是兇手!”索性全部不去聽。
說有一家印度人,為了繼續(xù)動物園的生意,不惜遠渡重洋,為了給自家兩個孩子更好的生活。巨大的郵輪上帶著動物園的動物和許多乘客。天有不測風(fēng)云,一個夜晚,巨輪遇海難而沉,唯有這一家人中的小兒子派和一只斑馬成功的上了救生艇。緊接著發(fā)現(xiàn)漂來一只猩猩,然后在船艙內(nèi)又發(fā)現(xiàn)一只獵狗,最后還有一只老虎。
為了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有食物。獵狗一直覬覦著由于跳上救生艇時受傷的斑馬,但是派一直在阻礙它。在饑餓的促使下,獵狗終于還是吃掉了斑馬。義憤填膺的猩猩出手打了獵狗,不料卻被獵狗反過來吃掉,最后老虎沖出來幾下吃下了獵狗。船上至此就只有派和老虎兩個生物,為了能夠生存下去,派從救生船上找到了罐頭、餅干、自救手冊、鉛筆等救生物品。一日一一夜的耗下去,終于漂到了墨西哥的海邊被救起。
日本航運公司的員工找到派,詢問沉船原因以及后來他是如何活下來的。派告訴了他們這個故事,但是這個奇幻的故事并不會有多少人會相信,也無法為保險理賠作出決定性的幫助。于是他們讓派說一個大家能“懂”的故事。
派說,和他一起在救生船上漂流的是一個水手、一個廚子,還有他母親。廚子很惡心,為了活下去,他把在船上發(fā)現(xiàn)的老鼠曬干了吃。實在饑餓難耐的廚子殺了水手,派的母親實在看不下去,動手打了他,結(jié)果被廚子殺掉扔進海里。然而最后只有派一個人活了下來。
影片的最后,小說作家推論說,斑馬是水手、猩猩是派的母親、獵狗是廚子、而所謂的老虎就是派。
其實故事到此為此,答案已經(jīng)給各位觀眾了。并沒有跟隨上帝與否這層意思。神性、人性、性格。這部故事在討論的問題并不是派和這只孟加拉虎怎么活下來的,而事實上,這只老虎就是派自己。
派從小堅信和神的存在,離開印度之前他就已經(jīng)是基督教徒、回教徒和印度教徒。他深信著神,然而在救生船上派絕望的時候,他叫道“我臣服于你,你到底想要什么”,事實上派從小就臣服于神明,但是神到底在哪里?在這段艱苦的漂流當中,派數(shù)次幾近崩潰,但是他堅持了過來,其實不是因為神和神性,而是以神為載體的信仰!信仰代表著希望,只有充滿希望,人才能度過難關(guān)。
派的.第二個故事中,以人為載體,道出了性格。為了活下去,就只能把受傷的吃掉。這樣來說很自然的大家會覺得那么第一個故事是以動物為載體說出了人性的善良,馴服、感化了孟加拉虎,兩個故事相互呼應(yīng),李安的電一影果然很厲害。其實遠不止如此而已,第一個故事是影片的主體,說的不止是人性,還有人和自己的斗爭。這部穿著《泰山》的“外衣”,以討論神、人、獸三者為主體的電一影,其靈魂其實是如何戰(zhàn)勝自己,其實是如何面對“我”的心。我要活下去,但是我又不能吃肉,如果我殺了人,吃了人,以后我怎么面對我自己?還是說,我就這樣放棄?
孟加拉虎存在于自己的心中,但是作為一個虔誠的教徒,派是不吃肉的。為了活下去,怎么辦呢,必須要有食物充饑。在和自己心中的老虎斗爭的過程中,漸漸的和解了這中間的矛盾。最后派在獲救的時候,老虎頭也不回的走掉了,回到了那片屬于他的叢林。那么派呢?是不是吃了肉以后就不再信教了呢?不是的,后來他又信了猶太教。如果一定要糾結(jié)為什么吃了肉、破了戒還可以繼續(xù)做教徒的話,影片的開始就已經(jīng)給了答案。派去偷教堂的圣水喝,神父并不責(zé)怪他,只說了一句“你一定是渴了”。在遭遇海難,四下無助的情況下,難道會因為為了活下去而吃肉遭到神的懲罰嗎?如果是這樣,這種神,大可不必去信。
回到現(xiàn)實生活的派依舊信教,過著幸福的生活。并不會因為他吃了人就一輩子活在陰影當中,從小,派就在尋找著生命的意義,尋找著活著的意義。
人是要有信仰的,可以是耶穌、可以是阿拉、可以是希特勒、也可以是你的母親,甚至可以是一本書。但是一定要有信仰,心存相信,才會有希望。
派的父親的話充滿著哲理,他告誡小時候的派,他并不是要派相信他所相信的,派可以去相信任何父親不相信的東西,但是不能照搬全收,一定要以一顆理性的心去對待,要思考。
漂流之后,派獲得了一生難得的精神財富,而他的生活,從此才真正開始。派找到了生命的意義,找到了自己的本心,并且能夠面對它。
最后看完全片,我只有一個想法,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四下無助、孤獨無援、走投無路的時候有東西支撐你嗎?
你,有信仰嗎?
【關(guān)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評】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