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网站|精品国产自在免费观看|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ul id="2t14e"></ul>
  •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1.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

      時間:2023-01-03 05:07:25 考試總結(jié) 我要投稿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集合15篇)

        總結(jié)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jīng)驗或情況加以總結(jié)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jié)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ji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集合15篇)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

        一、前段教學總結(jié)

        1、學生學習現(xiàn)狀:

        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歷史學科是副科,平常只要對付一下,考試前突擊搶背一

        下就能考一個不錯的分數(shù),為此,他們課后根本不可能花時間在歷史科目上,連一個星期一節(jié)的晚自習等不能專時專用,每次都是老師進去后才紛紛拿出歷史書,等老師一走又干其他的(因為一節(jié)晚自習老師要看兩個班),根本不按老師講的注重課前預習上課集中聽講課后及時消化做題,一個星期就把那節(jié)晚自習充分用好(用來預習與消化)都做不到;這種心態(tài)再加上初中養(yǎng)成的考前背提綱等不良習慣使大多數(shù)同學不會聽課、不會看書、不會記筆記,還停留在被動學習和死記硬背上,學習方法不對。

        2、歷史學科高考要求:

        “全國新課標下”的《考試大綱》規(guī)定:“歷史學科考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

        掌握程度,考察學科素養(yǎng)和學習潛力,注重考察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命題不拘泥于教科書,運用新材料創(chuàng)設新情境,古今貫通、中外聯(lián)系,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脈絡!笨梢姰斀窀呖細v史試題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命題已由原來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發(fā)展到“學科素養(yǎng)立意”。假若高一時期一點都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不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打下堅實的基礎,進入高三以后,老師和學生面臨的歷史教學任務都很重,不僅要完成高三自身的教學任務,還要彌補高一高二甚至初中學習時所欠下的學習任務,尤其是要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我們要將高中歷史教學作為一個整體來規(guī)劃,注重三個年級教學任務各自的側(cè)重點。

        3、備課組工作措施:

        一要端正學生學習歷史的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我要學會”為“我要會學”。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看書學習復習的良好習慣,即課前預習課堂積極思考主動參與課后及時復習消化鞏固。平常多看文史類書籍,擴大知識面,提高閱讀速度,提高歷史學科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為高考文綜取得好成績奠定基礎。

        二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轉(zhuǎn)變學習歷史的方式方法,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俗話說:學無定法,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是歷史學科知識繁雜,縱橫古今中外,包羅萬象,特別需要理出一條條線索將相關知識串起來,要理出線索就需要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的提高就要養(yǎng)成在思考狀態(tài)下看書學習。主動將初中高中知識銜接起來,培養(yǎng)“通史”意識。主動思考教材中的“學思之窗”、“本課測評”、“學習延伸”之類的問題,并高質(zhì)量地寫出來,就會提升我們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

        三要加強老師精心備課和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針對高一年級科目多學生時間緊任務重的實際情況,我們加強備課研究,精心備課,盡量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為此,在備課時,老師花了很多心思思考:一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教學結(jié)構(gòu);二是怎樣引導學生在思考狀態(tài)下聽課和學習,怎樣盡快讓學生學會看書、學會聽課、學會做題,提高聽課效率和學習效率;三是思考如何讓所要掌握的知識內(nèi)容深入淺出、讓學生容易懂容易學會變通學會運用;四是將重點難點內(nèi)容運用一些簡單圖示或材料突破并思考如何變通運用,通過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生知識點的遷移與運用能力,培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為此老師們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從而老師們備課所花的時間大大增多了,備一節(jié)課有時需要花五六個小時甚至更多,這么精心備的課,學生容易理解,教學效率大大提高了。就是老師們的負擔太重了。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2

        試題結(jié)構(gòu)及特點:

        這次試卷的總成績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課至第11課的知識。

        題型分為三種:選擇題(9分),填空題(11分),材料解析題(5分)。

        選擇題和填空題考察同學們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檢測同學們的學習態(tài)度,而材料解析題考察的是同學們對歷史知識及材料的理解及運用能力,更注重對同學們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學生答題情況較好,一班的及格率達到100%,優(yōu)秀率是93.2%;一、二班的及格率達到100%,優(yōu)秀率是100%。三班及格率100%,優(yōu)秀率68.2%。同學們在選擇題上得分較高,說明基礎知識掌握較好,而填空題相對較弱,更多的情況是漢字書寫錯誤,這就說明了同學們的語文功夫存在著欠缺。材料分析題同學們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達自己的見解,失分很少,這就證明了教師在平常對學生們的能力培養(yǎng)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

        1、加強審題訓練,尤其是做過的題有必要反復聯(lián)系,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進行這樣有針對性的訓練。關鍵是找好關鍵詞,對基礎知識掌握到位。對題干和選項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而不是淺嘗輒止。對于認真審題答對習題的同學給予表揚。每個同學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審題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總結(jié)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比如有的同學說做題一快就忘了審題。我們答題的目的是把我們會的知識以某種方式呈現(xiàn)出來,而不是求答題的速度快慢。所以對審題問題要高度重視。告訴自己審題審題再審題。

        2、加強大題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進行前伸后延。進行有跨度、有聯(lián)系、有對應的綜合復習,采用形象視圖、逆向思維等方式,查缺補漏,重點內(nèi)容仍然作為重點復習。課上現(xiàn)場讓學生翻書答題,每節(jié)課至少做一道大題。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共性的問題統(tǒng)一強調(diào),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做到有針對性的`彌補和改善。對做過的同類的習題進行整理總結(jié)。在總結(jié)中升華提高。

        3、計劃好復習的步驟,按照步驟一步步將學過的知識作系統(tǒng)的回顧,都有助于在自己的能力和現(xiàn)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所學內(nèi)容,因此不必緊張焦躁,應該冷靜地思考自己的弱點在哪里,針對弱點制定計劃,有條不紊地加以實施,輕松備考,切忌東一頭西一頭亂撞,顧此失彼,亂了方寸,到頭來事倍功半。“為什么”上多下功夫。要特別注意選擇題的深度、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多角度、多層次、有跨度的問法,千萬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那樣會耗費大量時間卻不得要領。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3

        一、試題綜合分析:

        這次考試的題量適中,大部分學生四十分鐘就能把會做的題做完。難易程度也比較適中,能真正考察學生的能力,既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也考查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試題的區(qū)分度也比較適合。涉及的覆蓋面相對比較廣,既有綜合的知識點,也有細小的知識區(qū)分,可以說是面面俱到?傮w上來講,這次試題能考查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重點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及學生的做體審題能力及其語言表達能力。應該是比較符合課改新理念的'。

        二、反映出的問題及原因:

        1、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掌握知識不牢固,即使教師用對比法,

        圖示法,線索法等方法讓學生去掌握,但仍有部分學生模模糊糊。

        只要稍有變化學生就出錯。再有第21、22、24題學生根本不審題,僅僅是把原背的答案填上而已。

        2、對歷史這門課不重視,雖然是九年級,但學生仍然引不起足夠的重視,大部分學生對這門科也抱著馬馬乎乎的態(tài)度,成績不夠理想。有些學生甚至揚言,歷史這門課平時不用用功,考試以前看看書就可以。

        3、審題不仔細,做題能力差。雖然通過階段性檢測,二次過關,

        學生的做題能力仍然需要加強,有些學生,兩問答成一問,審題不清,答非所問。

        4、學習習慣不夠好,浮躁,不注意思考,不求甚解,不注意把

        知識聯(lián)系起來思考,錯別字較多。

        三、措施:

        1、繼續(xù)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做到精講多練,真正把具體的措施落實到人。

        2、課中注意教會學生掌握知識的竅門,由繁化簡,讓他們樂于接受。

        3、注意個別輔導,通過寫來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解決錯別字問題和提高學生的審題做題能力,和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做題,練題中自己掌握做題技巧,實戰(zhàn)出真知。

        4、通過階段性檢測及二次過關查缺補漏,做到由面再到點。

        5、繼續(xù)探索新課改方式,讓學生感興趣,來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成績。

        四、感想:

        本屆學生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夠好,自由散漫。加上對歷史不重視,上課不注意聽講,課下不會復習,對知識的記憶不連貫,因此成績還是不夠理想。雖然經(jīng)過我的努力,學生已經(jīng)有了很大改觀,課堂教學效果,成績也在一步步提高。總之,今后我將一如既往繼續(xù)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試卷分析,期中考試,基礎知識,覆蓋面,知識點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4

        試卷分析:本次考試試卷題型分三大類:選擇題、材料題和探究題。古代史內(nèi)容考了12分,偏多;探究題形式和中考不相符,答案較為復雜、難度較大;對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重點知識考查不全,出題比較籠統(tǒng),學生理解起來不知從何下手。

        成績分析:本次考試,自己的成績與其他學校相比,差距很大,尤其是優(yōu)生。仔細翻翻卷紙,后來又通過和學生談話,冷靜下來后總結(jié)一下,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熟練度不夠,對相應的史實及史實間的聯(lián)系不能很好的把握,出現(xiàn)混淆,該背下來的東西記不住,如明治維新的內(nèi)容影響;經(jīng)濟危機及羅斯福新政目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原因、性質(zhì)、影響及啟示;諾曼底登陸,巴黎和會等;

        二:學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比較能力還很欠缺,平時強調(diào)的很多,但是學生一到運用的時候就不能自覺運用,同時也凸顯學生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理解還不到位;

        三:學生在細節(jié)方面還有很多問題,如歷史術語的不準確,審題不到位,答題格式的不規(guī)范,語言不規(guī)范

        四:學生對本學科的不重視,還存在著僥幸心理,比較懶惰

        五:教師對學生缺乏針對性的檢查檢測督促和輔導,在課堂上說的多,練得少,背的少,檢測的少

        整改措施:

        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給學生背誦練習的時間,針對性的檢查檢測和輔導 第二:結(jié)合中考題型和最新試題加強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做題的訓練力度,并盡可能給學生改出分數(shù),隨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同時結(jié)合試題傳授學生做題的方法和技巧。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5

        原始的農(nóng)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時間生產(chǎn)工具房子畜牧手工業(yè)。

        河姆渡居民長江流域約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欄式家畜紡織陶器。

        半坡居民黃河流域約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頭半地穴式豬狗紡織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于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6

        一、考點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統(tǒng)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溝通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fā)展生產(chǎn),減輕農(nóng)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任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于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tǒng)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tǒng)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xiàn)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作者陸羽被后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yè)在唐朝有重要發(fā)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nèi)分為坊和市,坊是居民區(qū),市為繁榮的商業(yè)區(qū)。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于隋文帝時。

        隋煬帝時正式設置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jīng)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5

        本次期中考試題型、題量、分值分配及比例基本按照中考模式。非選擇題20道20分,占40%。由于本次考試為閉卷形式,非選擇題根據(jù)中招試卷結(jié)構(gòu)中的五道題減少為四道大題,分值仍為30分,占60%。本次考察七年級下冊1-12課內(nèi)容,主要考察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兩單元中我國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發(fā)展歷程。

        本次考試中年級最高分49,最低分3分。其中,班級平均分及格率優(yōu)秀率年級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

        本次考試發(fā)現(xiàn)學生答題中出存在的突出問題與初三較為相同的有以下幾點:

        (1)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準確、不牢固:題中出現(xiàn)的歷史事件、人物貢獻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初一第一單元中有涉及很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涉及他們在位期間的稱謂問題分別對應“貞觀之治”、“政啟開元,治宏貞觀”、開元之治”,其實很容易記,但是因為前三課的內(nèi)容比較集中,學生就把這些知識點搞混。

       。2)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認識:很多學生存在錯誤的認識,以為歷史只要死記硬背就行。其實不然,大多數(shù)學生害怕碰見考察時間的題,就是因為在死記硬背的情況下,很難將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造成知識的分段記憶。在這種情況下,將各個事件對號入座當然很難。并且,這種記憶方法,很難將考察綜合能力的題拿下。

        (3)審題不仔細、不認真:初一試卷中22題的第2問,在以前練習的時候出現(xiàn)過,但是進行了些微的更改將考察作者作品的部分刪除,但是部分學生不審題,完全靠印象寫答案,將“三吏”、“三別”寫上?梢娖淇荚囘^程中極其不認真。

       。4)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部分成績比較偏后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態(tài)度不認真,非選擇題部分僅寫幾個字,字體潦草、卷面也不整潔。也有部分學生答題的時候馬虎、粗心,出現(xiàn)添字、漏字的現(xiàn)象。比如“吏”與“史”兩字多次強調(diào),但是在試卷中仍是有很多的學生寫錯,“安吏之亂”、“詩吏”一大片。

       。5)多次強調(diào)的知識仍有學生寫錯,說明部分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沒有集中精神,認真聽課,在講解習題、學案的過程中,沒有及時的更正自己的錯誤。

        今后改進的措施,主要針對存在問題有以下幾點:

       。1)提醒學生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中考現(xiàn)在實行開卷形式,注重對知識的變形與組合,這就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綜合分析、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但是這些都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只有對知識熟練掌握,才會有能力的不斷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學習中還是應該強抓基礎知識的過關。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想要獲取高分就需要有較高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在平時的課程中對學生多做引導,使其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尤其在導學案的教學中,利用小組的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對于審題不仔細、不認真;答題過程中書寫不認真兩個問題,則需要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平時做作業(yè)的時候?qū)ζ涮岣咭。講解習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的審題方法,抓住關鍵詞,在弄清題意的基礎上,有針對的去回答,避免偏差與疏漏。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7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xiàn)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意義:世界各國的造紙術,大多是由我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造紙術的.發(fā)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3.東漢時期的張衡制造的地動儀。作用:測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4.東漢華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主要著作《五禽戲》。

        5.東漢末年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書中闡述中醫(yī)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yī)德高尚,醫(yī)術高明,后世尊稱他為“醫(yī)圣”。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8

        考試后,我最關心的事莫過于各科的成績了。成績很不理想。其實分數(shù)只不過是檢測我們對知識掌握了多少而已,不必耿耿于懷,而是要明白自己在哪里失分了,找出原因,及時彌補。我們必須總結(jié)失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補救。

        一是基礎知識。

        要想使自己的基礎知識更廣泛,就需要積累。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詞語及時查工具書。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溫故而知新,以免由于時間的關系,沖淡了記憶。

        二是閱讀。

        閱讀也是建立在積累上的。平常應該多讀。要用心去讀,讀的不是有趣,而是內(nèi)容。在平常多讀的情況下,我們在考試時做閱讀題就會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現(xiàn)的感情。

        三是作文,

        最好先看好題目在答題。

        這樣,在自己答題的過程中,就會有一個構(gòu)思,也許,在答題的過程中,就會有靈感,在做作文就比較容易了。平常多寫,多練,逐步提升,平常時應該多讀一些“開卷有益”的書。

        我沒有考好完全是在于平時的基本功沒有打好。吸取了這次的`教訓,我以后會在平時的學習上更加努力!認真完成作業(yè)!專心聽講!沒有考好也在與臨場發(fā)揮的不夠完善。我在考完試后會仔細檢查。我會“更上一層樓”!老師,請你相信我,我會在下次的考試中,更加在努力的!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9

        期中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zhì)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中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后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梢哉f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jié)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shù)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qū)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xiàn)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xiàn)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于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nèi)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shù)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于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xiàn)零亂、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jié)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jīng)過時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后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中考學科已經(jīng)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初二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為初三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初二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zhì)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初二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zhì)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于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jù)《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么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guī)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jīng)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復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后的作業(yè)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復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jié)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jié),小專題總結(jié),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lián)系,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于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0

        本次考試度中等偏上,大多數(shù)的學生認為很簡單,但是還用很多學生不及格,在其任教的七個班中優(yōu)秀率不是很高,13名滿分的學生只占了5名,并不是很多,而不及格的學生仍然比后七個班多。我認真的對學生的試卷進行了分析,以及對過去的教學進行了反思:

        一、學生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學生在細節(jié)上丟分。學生不按問題的順序答題而丟二分,審題抓不住問題兩個關鍵詞而丟二分,學生對歷史事件敘述不準確,錯別字。

        問題二:對材料分析題,學生答起來還不是得心應手,學生不注重對材料的閱讀、分析與運用。

        問題三:審題不認真,不會審題和答題速度過慢等問題

        二、改進措施

        1、根據(jù)各班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要注意學生的投入度,多觀察多督促,要盯人,有溜號的或不認真的,要馬上給予提醒,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2、平時做題就要加強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抓準主體問、關鍵詞、限定詞如時間、年代、人物、歷史事件名稱、性質(zhì)、會議。

        3、啟示類題要給學生進行適當?shù)木毩暋?/p>

        4、課堂上注意對所學歷史事件的歸納和練習,注意對學生解答綜合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5、盡量和學生談話,鼓勵學困生堅定學習歷史的信心。

        “路漫漫其徒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及時反思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我要繼續(xù)努力。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1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試題分析

        本份試題難易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選擇題大都是考查較簡單的單一知識點,但題干設計巧妙,學生需認真審題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選擇題的小題設計也是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考查。如選擇題中的5、6、7、9、11小題,非選擇題的第23題,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qū)λ鶎W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

        三、試卷分析

       。ㄒ唬┻x擇題

        本試題滿分40分,學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錯的有4、5、6、9、10小題4、6、10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對歷朝歷代所發(fā)生的事情記憶不準,混淆導致出錯。5、9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

       。ǘ┓沁x擇題

        21、(1)本試題滿分4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2—3分之間。本試題學生的錯字、別字太多,失分嚴重。另外出現(xiàn)的問題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準確,張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題大部分同學對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較多。(4)是開放題,大部分同學思維不太靈活,答題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試題滿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會靈活運用,第2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把兩次戰(zhàn)役相混淆,對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的相關知識記憶不準,第3小題赤壁之戰(zhàn)失敗的原因沒分析清,記憶不準確。

        23試題滿分13分,學生得分在9分左右。學生存在的問題是記憶不準,對知識點沒掌握,胡亂拼湊。

        24試題滿分5分。得分狀況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個別學生 掌握不準確,

       。6)探究題

        本試題滿分16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國家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答對,但錯別字較多。 人物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正確,存在的問題還是錯別字較多,“嬴政”的“嬴”出錯率較高,很多學生寫成了“輸贏”的“贏”;出錯最多的還是最后一個試題,大部分學生不知亡國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漢武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錯別字也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學生朝代順序模糊,沒記憶準確,出錯最多的還是學生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形勢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從這次初一學生的歷史試卷來看,出現(xiàn)了很多空白試卷,且學生的試卷書寫相當潦草,胡寫亂寫的學生很多,不及格人數(shù)占參考人數(shù)的.13,成績令人瞠目,同時為初三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梢钥闯,相當一部分學生思想上不重視歷史學科,從而導致成績低下,對此情況,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起來,采取有效措施,爭取使學生下半學期成績能夠得到提高。

        2、重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歷史學習中,基礎知識部分是占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對于課本一些重點知識一定要反復落實,要使學生能正確書寫下來,避免書寫錯別字,要使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干知識學生掌握準確無誤。

        3、對課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講解。

        由于七年級是中國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資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對于課本出現(xiàn)的一些文言資料要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理解到位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

        4、復習時要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歸納,形成知識網(wǎng)絡。 重視單元小結(jié)、同類知識的總結(jié)及比較,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使學生有明確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對于單元學習主題也要重視講解,要讓學生掌握單元主題。

        5、復習時要對學生進行審題、答題規(guī)范、答題技巧的訓練。

        初一階段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審題、認真答題的訓練,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讀題,規(guī)范答題,同時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2

        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為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jù),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jù)學情,調(diào)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zhì)量。

        一、 存在問題:

        1、各班之間的發(fā)展還不夠平衡,各班的成績差距較大。

        2、對重本生的培養(yǎng)措施和力度還不夠。

        3、對普本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完全調(diào)動起來,對其非智力因素挖掘得不夠,練習還不夠到位,沒有形成應有的能力,故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不夠理想。

        4、老師有時講得過多、包得過多的教法還需進一步改進。

        5、由于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復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shù)淖R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6、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同時還存在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guī)范等問題。

        二、今后的改進措施:

        1、繼續(xù)夯實基礎,反復練習,狠抓落實。

        2、少講,多練,課前提問,課下抽查。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yè)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guī)范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癥下藥,適當?shù)挠柧毷庆柟毯屠斫庵R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與規(guī)范指導

        7、認真?zhèn)湔n,研究教材,多聽課,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素質(zhì)

        8、加強對重本和普本邊緣生的指導

        三、目標

        學科 前5

        組內(nèi) 前7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3

        期中考試過后,總結(jié)往往是我們最容易忽視,實際卻是很重要一步。通過總結(jié),查漏補缺,找到新的目標,并為之努力。學習正如吃飯,而考試失敗則就像是飯中的一粒石子,你總不能在人生中對知識最渴求時,因為一次的失敗而放棄學習,正如你不會因為飯中有一粒石子而餓著不吃飯。你的期中考試成績怎么樣?兩個月的學習有了提高還是出現(xiàn)了退步,有沒有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總結(jié),接下來的學習計劃又將怎樣進行?這些都是靠總結(jié)才能做到的。所以,我們認真總結(jié)期中考試,不僅能為下一階段學習明確方向和目標,更是我們迎接期末考試的一次考前動員,從這一點來看,總結(jié)就十分重要而且必要,F(xiàn)我就對本次期中考試進行一下總結(jié)。

        總的來說,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學習,同學們都已經(jīng)熟悉了這里的一切,老師、同學、環(huán)境等等;也已適應了高中生活,適應了老師的教學與管理;高一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逐漸上升的趨勢,很多同學在本次期中考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年級的進步名次與入學相比有明顯的進步,這一切成績的取得與我們每一位同學的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本次期中考試的結(jié)束,我們欣喜的看到上課溜號、不學習人的少了,而認真學習、問題的人多了。本次期中考試總結(jié)的就是為了幫助同學們準確定位,查找不足,對癥下藥。

        當然,在此次考試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1、涂錯卡的人數(shù)較多。這足以說明有些同學上課不夠?qū)P,甚至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所以老師反復強調(diào)的如何涂卡根本就沒聽清楚。

        2、基礎知識的掌握還不扎實。有些同學作業(yè)馬虎,差錯較多,選擇題亂猜,書寫不規(guī)范;學習的自覺性較差,講評過的練習部分學生沒有養(yǎng)成及時訂正的習慣,導致已做過的練習屢做屢錯?荚囍性俪霈F(xiàn),還是一錯再錯,還安慰自己說這個題我會。老師上課講的知識沒有及時落實,造成知識堆積,不能及時復習,以至于越差越遠。到考試時遇到難題不會積極去思考,而是停留在表面,憑感覺答題。

        3、考試過程中出現(xiàn)的答題不規(guī)范現(xiàn)象。.史實不清,是致命的弱點。

        4.部分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或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5.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xiàn)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jié)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盡量多得分等等。

        6.不會讀書。學生習慣了把一節(jié)教材從頭念到尾,而較少注意抓住歷史發(fā)展的脈搏,體味歷史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領略歷史的博大與精深。

        7.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8;有的同學不能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晚上睡得晚導致上課打瞌睡,影響課堂效果;自習的效率不高,課間之后上課無法迅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自習課上總有人借問題為名說閑話。有的同學想提高成績,但方法不對又不積極主動問老師。

        ……百無聊賴地坐在桌前,對著那一本本厚重的書、呆望了一會兒,從中撿出一本,亂翻了幾頁,從中挑出一道題,結(jié)果半個小時也沒能做出結(jié)果,然后只有沒好氣地把它再丟回書堆中去,再撿起一本……,在這簡單的重復勞動中,時間匆匆而過。

        就目前學生的狀態(tài)生活態(tài)度而言,當務之急應也是的解決方法,就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合理規(guī)劃、利用時間,提供時間的利用率。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合理地利用了時間,誰才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學時間=上課時間+自習時間+真正利用的課余時間-發(fā)呆時間-閑聊時間-借東西時間。一天時間的利用率=學習(工作)時間/24小時。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即,盡量保持桌面整潔,只留正在做的`事情;學習中經(jīng)常要用到的用品應容易取得;每一件物品應擺放在固定的位;把各科的教材、資料分好類;把不再需要的東西堅決扔掉。

        其次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應是具體的、可執(zhí)行的。年.級前10名、級前50名、級前100名、級前200名等等。

        再次,要使學生習具有“計劃性”。計劃是實現(xiàn)目標的前提,沒有計劃,目標就成了水上浮萍,沒有根基。做事沒有計劃,結(jié)果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盲人摸象”一樣,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要能根據(jù)自己學習潛能、學習成績、努力程度等實際情況,制定自己的行動計劃,主要是明確自己將要在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第四,注重基礎知識,要落實老師講的知識點,及時復習。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才能持續(xù)進步提高1.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課習慣。增強自制能力,認真聽講,學會捕捉關鍵信息,會聽講。2.及時鞏固知識:當天學習內(nèi)容,一定當天鞏固;當周學習內(nèi)容,一定當周鞏固;復習時一定要靜心看書,理解知識。

        最后送給同學們幾句話,與大家共勉

        今天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你每天早上起床時,試著對著鏡子告訴自己:“今天我要盡我所能做好每一件事”。生命是一個不斷向前的過程。你要是主動前進,就有成功的機會。只要你鎖定目標,永不退縮,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讀書改變命運;勤奮贏得未來;態(tài)度決定一切!細節(jié)決定成。徊灰獮槭≌医杩,要為成功想辦法!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4

        一、試卷分析

        (一)試卷結(jié)構(gòu)

        歷史考試時間60分鐘,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其中選擇題25個,50分,非選擇題四個,50分,總分100分。

        (二)試卷特點

        就全卷內(nèi)容來看,本套試題以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義務教育初中歷史教科書為依據(jù),沒有超出規(guī)定的范圍;試卷的設計與題型以多形式、多層次、多角度來考查學生;基礎性強,試題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試卷的編排遵循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試卷緊扣大綱,依據(jù)課本,重點突出,難易適中,導向明確。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基本要求,在題型、題量、難度系數(shù)基本保持穩(wěn)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了知識考查內(nèi)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對指導基礎教育歷史課程改革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

        從試卷中我們可以看出:

        (1)全卷兩種題型,即:選擇、材料分析。兩種題型的優(yōu)化,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全卷主客觀試題分配恰到好處,其中選擇題占了50%,便于檢測學生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論述題占50%,則側(cè)重考查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兩種題型的配置充分體現(xiàn)了水平測試的雙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課改、教改與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學生正確處理歷史材料以及綜合分析與表達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識面廣,且知識范圍分配合理。試題全面覆蓋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材,涉及經(jīng)濟、政治、社會等各個方面知識點,而且知識范圍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課程標準與考試標準的要求。這就有利于全方位檢測學生對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不同側(cè)面的歷史知識。

        3)突出了對學科主體內(nèi)容和歷史知識內(nèi)部聯(lián)系的考查。今年試卷考查的內(nèi)容全部都是學科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沒有偏題、怪題,體現(xiàn)了初中歷史教學的普及性、基礎性。同時材料分析題和論述題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現(xiàn)實性,特別是從歷史事件本身的聯(lián)系與影響方面著題。

        (4)試題充分體現(xiàn)了課標與考標規(guī)定的知識與能力目標,靈活考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記憶、理解、比較、分析、綜合及遷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顯地反映出考查學生理解、分析、綜合層次的知識內(nèi)容達50%,側(cè)重考查了學生多元歷史思維能力。

        二、答卷評述

        1、總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兩點:一在歷史教學中仍然只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與記憶,還沒有真正轉(zhuǎn)軌到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而許多學生只知道死記書本;二是試題綜合性較強,難度偏高。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正逐步升溫,這對進一步啟動和推進我校新的課程改革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2、客觀試題、基礎知識試題得分率較高。

        3、主觀試題及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試題得分率較低。

        大多數(shù)學生對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掌握得較好,能根據(jù)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并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采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有一定的解題審題能力;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判斷,反映了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個別失分較嚴重的問題,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視的情況:

        4、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規(guī)范,錯別字多。審題能力較差。

        5、部分學生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應變能力略顯不足。有些同學完全答不到點子上。

        6、復習不到位。例如選擇題失分較多的第16題、21題、22題,都是基礎知識;第28.29題還有0分的現(xiàn)象,也充分說明了復習過程中存在嚴重問題。總之,考生在答卷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表象,為指導我今后的歷史教學和考試提供可貴的一手資料,我應深刻反思。

        三、關于教學與考試的理性思考

        七年級期中測試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讓我們清晰感覺到嶄新的知識經(jīng)濟和信息社會的脈搏在沸騰,只有全面更新全體師生教與學的理念,徹底轉(zhuǎn)變師生教與學的方式,才能不斷提高歷史教學質(zhì)量,因此借助這次考試,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新的課改指導下的歷史教師,應全面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歷史問題的空間,指導學生全面地辨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學生應全面轉(zhuǎn)變學習方式,倡導積極主動的探究式學習,勇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從而把新的課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練把握課標和考標,高度重視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教考改革的新形勢,我應以“兩標”為基礎,組織學生理清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注重中外歷史知識的有機滲透,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歷史概念;應反復運用歸納法、演繹法、聯(lián)想法、比較法、啟發(fā)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全方位,多層次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能罰,讓學生的思維在“發(fā)散--集中--發(fā)散”的多次循環(huán)往復中產(chǎn)和豐富的“歷史智慧”,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和基本的歷史素質(zhì)。

        3、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今后的歷史考試能力要求越高,學習難度越大。因此,培養(yǎng)興趣是關鍵,我們的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生動活潑地開啟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主動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視后進生的轉(zhuǎn)化與提高,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

        4、在教學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礎。突出主干知識的教學,夯實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歷史概念和一般規(guī)律。同時,平時教學中要強化歷史人名、地名、歷史專用名詞的書寫訓練,力求消滅錯別字。

        5、平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讀教材或引用課外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同時注重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6、要加強歷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閱讀分析、概括歸納、比較能力和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加強學生表述能力的訓練和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語言表述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

        7、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8、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尤其是要做好后進生的輔導與轉(zhuǎn)化工作,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

        總之,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課程改革,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讓我的歷史教育教學改革結(jié)出更加豐碩的成果。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5

        期中考試結(jié)束了,卷子陸續(xù)發(fā)了下來,并沒有我預期的那么好,一個個紅色的分數(shù)十分扎眼,那些錯題也大多是不該錯的。有的是沒讀清題意,提筆就寫,大意失分;有的是讀題后沒分析,想當然地寫出答案,大概意思雖然對,但一些言語答非所問,就是我背得再熟,跑題了照樣扣分。

        哎!可憐的思品卷子,要不是這個小錯誤,我的得分就是三位數(shù)了;有的是概念掌握不牢,到考場上便慌了手腳,思考半天仍沒有答案,結(jié)果就又丟一分;有的因為字不會寫而扣分,這應該算是歷史上的錯誤,看來以后還要把好字詞關呀。

        還有就是歷史的閱讀題了。閱讀題所占分值很大,題型也多種多樣,而我做得最不好的就是讓談自己的理解和總結(jié)概括,談理解的題我最不能寫的全面,結(jié)果許多的半對出現(xiàn)在我的卷子上;至于總結(jié)類的題,我總不能把它寫得十分簡潔,也抓不住要點,寫出來的答案往往不是總結(jié),而是擴寫,寫的`比原文還長。所以我以后還要加強閱讀訓練,不論是看課外書還是學課文,都要試著提煉出它的主要內(nèi)容,并想想自己的感受,相信堅持下去我的閱讀理解能力會不斷提高。另外就是要加強課外閱讀,這樣有利于我擴大知識面,對我的作文也有好處。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相關文章:

      歷史期中考試的總結(jié)04-05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2-22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模板05-11

      期中考試歷史總結(jié)與反思通用04-27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集合02-24

      高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1-15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1-20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5篇01-02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15篇)01-02

      歷史期中考試總結(jié)(匯編15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