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放下
人的身體需要食物,人的靈魂,同樣需要靈糧。我們的身體很好,家庭很好,事業(yè)很好,當一切都順風順水的時候,我們應該很滿足啊!但事實卻非那樣,醫(yī)學診斷不出來的毛病在我們的身體里,正生根發(fā)芽,我們生活工作的磕磕碰碰,來路不明的'負能量,都在滋養(yǎng)這莫名的種子,使它茁壯成長,佛家說的貪嗔癡,道家里的心魔,最終吸干我們的精神,做欲望的俘虜,無法享受生命,生命的體現(xiàn)是精神,當一個人靈魂枯竭的時候,一個字累。
古人的思想之于今天,好比荒漠甘泉,滋養(yǎng)著我們,感化我們的內心,凈化我們的靈魂。這些璀璨的思想,之于古人,卻是寂寞的,寂寞卻不孤單,世人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唯有那些探索者,于燈火闌珊處,衣袂飄然,遺世而獨立。寂寞的心靈是一塵不染的,是與天地相通的,是萬物相融的,是超脫紅塵的。當一個人的時候,安靜下來,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傾聽。
夜讀莊子,逍遙于天地,扶搖于鯤鵬,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于淋漓的墨香里靜聽大自然的聲音,雨露花開,鳥翔魚躍。莊子告訴我們,萬物生長,和諧自然,是人思想的本源。道在自然,齊物來源自然,養(yǎng)生亦出自然。齊物之說,萬物都是渾然一體的,在不斷向其對立面轉化,因而沒有區(qū)別。這與眾生平等的思想異曲同工。穿越歷史,王侯世家,征戰(zhàn)殺伐,人的欲望構成了人的歷史。當放下,融入自然,如釋負重,精神放松。
人在欲望中,欲望有欲火,欲望越強,火勢越大,灼燒著靈魂。哲學也好,宗教也好,都在勸誡,佛家普渡眾生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佛陀的拈花一笑,珈藍的化身為橋,世上眾多婆娑事,不如笑隱人世間。
【當放下】相關文章:
2.放下
3.放下美文欣賞
4.放下隨筆散文
6.放下愛情散文
7.放下的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