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記憶
那些年的記憶1
——蕊寒香冷蝶難來
看到路旁零落的葉子,突然想起來現(xiàn)在已經(jīng)慢慢進入深秋了。深秋了吶,要是在老家這個時間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呢。應該是桂花流香,山菊初綻吧,恩,確實是這樣了,因為前天有遠方的朋友爬山,在山道上聞到了縹緲的桂香。
東北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些涼了,有時夜里和清晨的溫度已經(jīng)到了十度以下,蕭瑟的氣息已經(jīng)漸漸逼近,雖然現(xiàn)在的草坪和樹木依然泛著明亮的綠,但是已經(jīng)明顯的是生命最后最后能量的堅持了,因為它們已經(jīng)不再生長,葉子上也布滿了枯黃的老年斑。
這兒桂花樹應該很少見的,因為我沒有在這座春城里聞到桂花的香味。老家每到這時候,村子里就會終日散著縹緲的淡淡的香味,不濃但很有穿透力,不香卻讓人著迷。桂花雖好但是花期有限,短短幾日光景,就會枯死枝頭,所以她只是季節(jié)的精靈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我最喜歡秋季的菊花,老家的山上遍野橙黃。野山菊生命力極強,只要有些薄脊的土壤他們就會安身立命,開出繁華來。他們也是倔強和調(diào)皮的,父母雖然每年都會拔出地里的菊花,但是來年地里還是生會長出許多來。
小學的時候老師會組織我們到山上采菊花,拿著小竹籃和伙伴們陷進橙黃的原野里,只露出一顆顆黑色的腦袋。蜜蜂和我們嬉戲,它們并不在意我們采摘黃花,因為我們小小的手就算一刻不停的采也不會減損萬分之一的花朵。蜂腿上裝著沉甸甸的花粉,繞著我們嗡嗡飛翔,就像是喜歡熱鬧的小孩想要尋找玩伴。從花叢里蹚出來身上一定會沾滿黃色的花粉,這時候做到校園外的長滿不知名小草的平地上,會有螞蟻爬到身上來搬運花粉,偶爾也會有蜂鳥在頭頂飛來飛去,但是我沒有見過有哪一只蜂鳥會吸食人身上的花蜜。 ( )
把采來的黃花鋪在水泥地上晾曬干,然后收起來裝到布袋里做枕頭,不僅芬芳家室,也能有效緩解頭痛。把品相較好的干花收起來裝進罐子里收好,可以平日里拿出來泡茶,微微苦澀的菊花茶,能夠疏風散濕,消腫解毒。喝這樣的茶,省下一小筆賣茶的錢,賺得一大筆治病錢,贏得一個健康的身體。
那些年家里還有一籠蜂,這籠蜂還是父親在南坡的柏樹上收的,養(yǎng)了幾年,后來因為我們到城里常住,照顧的少了有一天他們不辭而別了。那幾年里每年初冬都能割下幾十斤的土蜂蜜,蜂蜜茶潤喉養(yǎng)肺,營養(yǎng)豐富,是養(yǎng)生的寶物。那時候妹妹還很小,剛剛會跑就會拿著小調(diào)羹到蜜罐里舀蜂蜜吃。蜂蜜最好的時候是春天的百花蜜,秋天的菊花蜜,每年秋天菊花盛開的時候也是蜜蜂最忙碌的時候。每天太陽剛出,蜜蜂就成群結(jié)隊的飛出,然后再一只只腿上裝滿花粉的飛回。蜜蜂忙碌的時候,農(nóng)家也是最忙碌的時候,玉米,紅薯,黃姜,依次收獲,蜜蜂在收獲這秋天的陽光的瓊漿,農(nóng)家人在收獲這季節(jié)的饋贈,而我則收獲著滿山遍野的黃花.......
這里沒有黃花,最起碼我在這座城市里沒有見到過。沒有桂花香飄的秋季是沒有開始的,沒有黃花的秋季是沒有發(fā)展的,這里的秋季只有結(jié)束,只有樺樹林下那一層厚厚的黃葉,預示著秋季的死亡.......
那些年的記憶2
---- 放羊娃【素墨】
前面三篇都在說家人的瑣碎,既絮又有傷感,偶爾的傷感是回憶,一直的傷感就變成了放不下,就變成了記恨。這一篇我想輕輕松松的寫。
農(nóng)村人家都會養(yǎng)一些雞羊鴨豬在家,一為改善伙食,二為補貼家用。那時候山坡上林茂草盛,養(yǎng)這些東西并不需要投資太多,一般放養(yǎng)山上并不需要太多照顧。那時候從子里終年彌漫著厚重的朽敗氣息,這味道雖然難聞但是卻育的村子周圍樹綠草青。那些整座村子都掩映在綠云叢中,很有世外的安恬。
孩童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星期天或者是暑假每天兩次的放羊時間。當年文斌是孩子隊長,只要不是下大雨五點多鐘就會挨家叫醒我們這些孩子們?nèi)シ叛;蛟S現(xiàn)在我每天的早起就是那個時候養(yǎng)成的習慣。人從骨子里都是愿意和大自然親近的,我們?nèi)シ叛虿⒉皇菫榱藥椭录议L而是為了能在荒草荼叢里流浪。
那時候山坡上田得極少,羊群可以自由自在的在山林里游蕩,只要我們把羊繩盤好不要讓他們纏在灌叢里。在一天天的放羊時間里,我感受到了季節(jié)和天氣的變化,發(fā)現(xiàn)了生命和天地之間的聯(lián)系。春天雨后芽孢迸裂,草尖破土煙斗挺立,夏天雨后泉水汩汩,水牛蹣跚,地衣也長的厚碩肥美。這個時候去放羊不僅可以親近自然也可以收獲這些天生地育的美味。
有時候遇雨,便和伙伴們一起折枝造屋借著樹丫枝杈架上梁和椽再鋪上樹葉就得一安身處所。或是用寬大的油桐樹葉縫綴一頂綠帽子。若是晴天便折順直的樹枝做游俠劍客流竄子荒山林間。下午時間漫長,有事不顧家長反對,三點多鐘便結(jié)伴趕著牛羊出去,此時最樂意的是“騎射”竹篾做的弓,槄桿做的箭,牛或者公羊做馬也能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騎射對抗。山上草盛樹多,小喬木最多的是油桐和槐樹,兩者都開白花,油桐花白里摻粉,槐花白里透青。它們都芳香馥郁,油桐花成簇搖曳,槐花成串玲瓏可以采下出水烙餅或者加雞蛋炒食,品相極佳味道鮮美。對了山上還有橡樹,不見開花只見青色的果實慢慢變褐長大。
他們是山林里田鼠和松鼠的口糧,當然它們也是我們賺取零花錢的寶貝。還有山楂,每年深夏初秋一掛掛山楂酸香醉,摘了回來串成串,掛在脖間當佛珠,唱一聲阿彌,吃一顆念珠,或是掛在檐前晾干做藥引,消食健脾。還有柿子樹,深秋時節(jié)一盞盞燈籠剔透,它們是我們的最愛也是鳥雀螞蜂的最愛。深秋時節(jié)的柿子是可以吃飽的。柿子是極好的,在他們年輕時摘下倆埋在河沙里或者草木灰里,只要幾天時間就了無澀味脆甜可口。要是半熟的柿子受了傷,把它們洗干凈碼放在壇子里就可以得到黃亮可口的果酒。
還有還有夏天的金銀花,河谷里的魚腥草,秋天里的野山菊......這些都是敗毒下火的好草藥。更不要說白嫩可口的蘆根、茅根,還有那略帶苦澀的蒲公英根這些都是爽口小吃,也是養(yǎng)生的妙藥。
這些就是當年那個精力旺盛的放羊娃在牧羊時候得到珍貴的記憶........
那些年的記憶3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甭犞妹每目呐闻蔚睦收b聲,我的思緒猛然間回到了那個到處散發(fā)著腐朽氣味的鄉(xiāng)村。
破爛的煙架,滿是腐殖質(zhì)的林下空地,這是我記憶里老房子外面的樣子。在這些天在那些黑色的腐地里爬滿了黑色的長滿刺的蠕蟲。這些黑色的蠕蟲再過些日子就會蛻變成一個個尾部發(fā)光的螢火蟲。
兒時記憶里村子里每到夏末秋初萬展瑩燈紛擾,墳場里,樹林里,院子里.......點點綴綴,似盛夏的銀河,夢幻清冽。最難忘手里的塑料瓶里,瑩瑩閃閃的光亮,那是被囚禁的螢火最后的閃耀。兒時玩心就是那么大,明知道把他們裝進瓶子里,最多有半個晚上的光亮,第二天就會死亡,但是還是樂此不疲的抓了裝起來。那時候放著冷光的燈籠是村子林間游動的鬼火,跟在他們后面的是一個個面目猙獰的笑臉。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螢火蟲的身影在老家很難遇到了,十年前還是六年前。后來偶爾看到的多是藏在草叢里的雌性螢火蟲,她們不會飛翔,只能在草叢里提著瑩燈爬來爬去尋找著自己的夢中情郎,可是這樣的情郎怎么好尋呢,天空里還會有幾只聽著燈籠來赴約的呢。
在電視上看到南方某個地方有專門養(yǎng)殖螢火蟲的,不知道品種,估計和我們老家的不一樣吧,因為老家的螢火蟲瘦小黝黑,沒有賣相,但是這個養(yǎng)殖場里的螢火蟲卻是七夕節(jié)里緊俏的商品。要是幾年前老家的人知道哪些黑黢黢的蟲子也能賣錢,現(xiàn)在秋初的村子里應該還會飛滿螢火蟲吧。有利益才會得到延續(xù),人類的商品生存法則現(xiàn)在的自然生物也得遵從,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一大勝利。
輕羅小扇撲流螢,多美的畫面。就不說現(xiàn)還在有沒有輕羅小扇的優(yōu)雅體態(tài),就算有也沒有可以讓她們撲的流螢了。現(xiàn)在只能在唐詩里想象,那個荒煙蔓草的年代里美得不可收拾的畫面了。
那些年的記憶4
也許是因為來自農(nóng)村,對那里有著深入骨髓的眷戀感,所以當我看完《春天的話語》,心中的某根琴弦被觸動,埋藏了許久的記憶重新活躍起來,在這喧鬧的城市中。
記憶中,春天,綠的天使,帶著希望和愛降臨。當一踏出院門,舉目四望,所以的一切都呈現(xiàn)出一副生氣勃勃的朝氣。新升的陽光中,燕子銜著泥,嫩芽破了土,柳絮在飄飛,瓜蔓兒抽出了新葉,在春風的呼喚中,新的生命開始了。
白天,陽春三月,菜子花金燦燦的,蔚藍的蒼穹里,干干凈凈的云彩下,成群的風箏在放飛著,美麗的風箏代表著一顆顆童心,渴望飛翔,渴望長大的童心。它們在飛,好似自己也在飛,飛呀,飛,不停,沒盡頭。
山的這邊,風箏在飛;山的那邊,牛羊群在啃著草,綠色的波浪在它們的身旁流動,空氣里混雜著安閑的。閃光光的余暉將它們的影子拉的很長,很長。天空是金色的,心情也是金色的。
天黑了,牛羊回家了,燕子休憩了,勞動了一天的村民們回到家了,瓦泥土的房子了,微弱的燈光下,媽媽在廚房里為全家人準備著晚飯,懂事的姐姐幫著打雜,飯菜香隨著空氣四處散播著,玩累了一天的我圍在灶臺旁,肚里咕咕地直鬧。外面的世界已暗了,屋子里卻洋溢著溫馨。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太快了,當年渴望長大的人卻希望這是場夢,夢醒來,還是十歲的小孩。
如果你有擁有這些時光的機會,請你好好地珍惜。因為有太多的人在羨慕著你,有太多的人只能靠著記憶來重溫。
那些年的記憶5
童年的記憶變得蟬翼般輕薄。
3月,早春已至,倚靠著街邊的梧桐,葉卻顫巍著,跌落下來,陽光拖住噴薄欲出的盛綠,但最終無法承受,相擁而落,掠過耳邊,發(fā)出似有似無的聲響。
如同那絢麗的天真,舞動著妙曼的身姿,從我透明的靈魂中俯穿而過,來不及嗅出她的味道,來不及輕撫她的臉頰,便在身后匆忙消散。
于是,嗟嘆著天真的急速,淚痕斑斑。
小時候,最期待的是那璀璨的燭光,期待著雙手緊扣,喃喃念出自以為甜似蜜的愿望,快快長大,就能看一天的卡通片不被拖著去幼兒園,一口氣吃幾個冰淇淋不被媽媽責罵,能親手把光滑的硬幣投進公交車上高高的箱子。
長大了,最期待的仍是那美麗的燭光,卻在雙手緊合時,一片迷惘,站在燭光的尾尖上,只有那發(fā)絲獵獵張揚。
小時候,幼兒園后排的男生惡作劇拉扯我的辮子,于是漲紅了臉,扭打在一起,然后在男生的哭聲中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tài)驕傲地大步流星離開,但轉(zhuǎn)瞬間卻又互相搭著肩,對著一塊兒堆的積木相視而笑。
長大了,青春將我們推向愛的交界線,一層厚實的隔膜無形地朦朧了我們的焦點,吊滯地凝望著大片大片凋落的`純真,無奈地看著對方的瞳仁,倒映不出清晰的身影,只剩一片惘然。
偶爾突發(fā)奇想,翻箱倒柜地找出塵封已久的相冊,看到尾頁,才意識到竟沒有一張自己的照片。小時候不喜歡拍照,思索了很久得出一個原因,我拍的不好看。一個可笑的理由,忽然感覺很寂寞,抬頭就看到回憶站在墻角,漸漸通透迷離,充斥著天空所有的間隙。
剛才還一片耀眼的亮,瞬間卻變成了一整塊的陰霾,這突襲的冰冷仿佛驀地撕裂了我脆弱的神經(jīng),所有的我的童年回憶層層浮現(xiàn)。
我正站在青春的尾巴上,要跨越遙遠的地平線,我寧愿相信那光芒是朝陽,遠方是我即將創(chuàng)造的絢爛回憶。
那些年的記憶6
也許是因為端午節(jié)的臨近,最近常常夢到母親,并勾起了我對童年的回憶。
有關童年的記憶是清晰而溫馨的,因為那深深長長的記憶里,有母愛的呵護與陪伴!
我的童年是跟在表姐WY表哥WL堂姐WLY堂妹WLS還有一群同齡人身邊嬉戲玩耍而長大的。打打鬧鬧好不快活。這也為我往后的性格成長或多或少地烙上了印記,直至今日還有人說我身上帶有小孩性格,戲稱我為“斌哥”。雖然他們說我做人行事干練利落,不婆婆媽媽,不小雞肚腸,但我還是有點感到憋屈。除了工作中比較剛性、韌性的一面外,我還是比較深沉的,特別是在家人身邊,說我懂事了。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所有男孩子干過的事情我都跟著干過。我爬過樹,捕過蟬,捉過蜻蜓;下過河,游過泳,摸過河蚌撈過蝦;跟著別人放過牛.雖然沒有牧童橫笛的優(yōu)雅,但有站在牛背牛在行走我亦走的刺激。為了學游泳,挨過奶奶的打,時至今日,我仍然記憶猶新。用一根細細的枝條抽打著我的雙腳,要我答應沒大人在時不準下河游泳,并問我是否記得。痛痛難忍的我雙腳不停地在地上跳著,躲閃著。后來,我還是背著家人偷偷學游泳,如今早已見怪不怪了。
我們那有兩條小溪,僅有一條通道與外面相連。記得有一年,天氣特別寒冷,屋檐上倒掛著很粗很長的冰柱,年紀小小的我跟著姐姐在屋前草坪上瘋跑。地面很滑,不時會跌倒,但個個都是勇士,跌倒了爬起來再跑。想想那時的膽大無知無邪,如今早已成記憶。
與現(xiàn)在的小孩相比,我的童年無論是物質(zhì)上還是文明程度上相對滯后些,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那時候的童年生活比現(xiàn)在的小孩要豐富精彩得多,并且是在大人比較放任寬松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我們可以任憑想象干自己想干的事,不像現(xiàn)在的小孩往往會受到這樣或那樣的制約。那時的我們腦袋里雖然沒有裝下多少漢字與詩文,但通過與大自然的相識相知中,學會了開動大腦去解決一些在玩耍嬉戲中遇到的問題。培養(yǎng)了我們的想象力與觀察了,鍛煉了動手能力。這些是當今的小孩無法比擬的,也值得正為人父或為人母的大人們反思,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是不是哪些地方出錯了?教育的根本只是一味的灌輸書本知識,還是讓人獲得感知知識的能力尤為重要?!人們常說返璞歸真,也許最質(zhì)樸的東西往往才是最真的,真正的教育不應僅僅局限于知識的灌輸,而要更加注重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觀察力等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
但愿我們能永遠擁有一份童真童趣,能永遠用一雙充滿好奇而探尋的雙眼去發(fā)掘未知領域中的一切,用一顆童心去感受生活。這樣才會活得更有意義,才會感受到更大的快樂。
越長大越孤單,曾經(jīng)熟悉的變得陌生,看著天長地久的夢想插上流螢的金翅還未飛過天涯就被折斷,突然間變得不安,知曉未來的路不平坦。開始去適應一個人,一個人坐在某個角落,一個人望著窗外,一個人不說話或者說很多話,一個人閱讀,一個人寫文。喜歡上一些極致的美,喜歡鮮艷的色彩或者黑白,喜歡甜美的笑或者不笑,喜歡將心事藏在最柔軟的角落,喜歡給自己留下一片小小的空間。清楚的知道這是沒安全感的表現(xiàn),孤單充斥著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在體內(nèi)落地生根。
想起《紅樓夢》一句話。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那些年的記憶7
人最原始的本能是“吃”,因為它是生命是否能夠正常進行的保障。
童年時代有太多的活動,但是我記憶最深的一件事兒竟是在屋后的土臺上挖灶生火,現(xiàn)在回憶起來那些青煙裊繞的景象還猶在眼前。
農(nóng)村的孩子游樂設施缺乏,我們沒有玩過城市孩子的那些好玩的游樂設施,但是我們有這可以讓想象力茁壯成長的土壤,我們是自由的,那樣無拘,就像原野流淌的風。我們的童年體驗者最原始的生活,我們就像是自然的精靈,在山林原野自己制造縹緲云煙,然后在自己的仙境里享受著無拘無束的生活。
農(nóng)村是豐饒的,就算在那些艱難的歲月里也是如此,農(nóng)民是醇厚寬容的,就算你在他家的菜園里拔了幾個蘿卜摘了番茄或黃瓜,或者薅了一把落花生拔了幾個紅薯,他們也不會太在意,最多只是念叨幾句。
山林里從來不缺少柴火,出去放羊或者拾橡子桐子順手就能撿到一背肩干柴。因了這些便宜,我們就會在有時間的時候聚在一起找一個田埂,帶上鐵釬挖個土灶在加上從家里帶出來的鐵的或者搪瓷的碟或者缸生活“做飯”。炒花生香氣襲人,炒芝麻噼里啪啦,烤紅薯噎人味蕾.......每年新筍長起來的時候,會砍一些粗壯的新竹裁成一節(jié)節(jié),在竹筒里放上糯米紅豆和紅薯煮一筒及色香味俱全又營養(yǎng)豐富的濃粥。
我們有時候?qū)W了燒磚的窯洞,做些泥捏的物件放在土窯里燒制陶器。剛開始的時候不知道燒窯的土坯需要量曬干了之后才能入窯,后來不知道是誰發(fā)現(xiàn),晾干的土坯燒出的東西壞的概率會大大減少。這是在自己摸索里發(fā)現(xiàn)的燒制陶器要注意的事項,我有理由相信這是人類發(fā)展中的重演過程,就像人體的發(fā)育從單細胞開始經(jīng)歷生物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一樣。
有時候?qū)W了電視里的延安火炕,自己在土坡上用老磚窯的青磚建起火炕,然后燒起來坐在上面,就算是炎熱的夏天,自己被熱的滿頭大汗也不愿意離開。那時候往往是能夠燒一個下午的,被家長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才會不舍得熄火歸家。
太陽落盡天色漸暗,在家長的聲聲呼喚里我們回家,每次走在通往村莊的土路上,都能看到稍遠一點的山腰上纏繞著一條淡青色的匹練。那條帶子有我們生火冒出的柴煙,也有遠近村莊做晚飯的炊煙,那條帶子里有我們快樂的歡笑,也有眾多家庭的微暖。那時候并沒有這樣的感受,只是覺得神奇。后來慢慢長大,離開家鄉(xiāng)到遠方求學,在假期回老家看到空空的寂寥村莊,村莊里那些年邁的人晚飯后依著門框看那一條淡淡的裙帶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村莊敗落了。
現(xiàn)在我雖然長時間里住在城市里,特別是到了大學以后就回過一次老家,但是我依然沒有習慣沒有裸露黃土的馬路,沒有青煙繞梁的高樓,沒有青蒿遍野的公園,沒有和泥玩耍的幼兒園.......
想念那些和小伙伴們一起蹦跑在黃泥路上的歡笑,想念一起挖灶生火的快樂,想念那一帶縹緲的青色山裙........
回不去了,只能在夜微闌人未靜的時候,寫這樣的文字來懷念了。
那些年的記憶8
夏夜的九龍湖 彌漫著一種味道 是沉默的夏蟲 亦或離別的笙簫 數(shù)數(shù)手指 算算日子 我們已相聚很遲
曾經(jīng)眉清目秀的少年 早已爬滿了青春的氣息 曾經(jīng)的懵懵懂懂 早已變成遍知風月 曾經(jīng)的幼稚天真褪去 顯現(xiàn)成熟與穩(wěn)重 浪漫的女孩幻想另一半 風流的男孩評論著身材 愛情與八卦占據(jù)了熄燈后的舞臺 食堂越來越擁擠 只因多了一桌桌單獨的男男女女 氣氛有些旖旎 勾勒著朦朧的神秘
曾經(jīng)足球賽的淚灑草地,失之交臂的勝利 婆娑了多少人的眼 但遺憾在籃球賽畫上了終點 唯我獨尊的霸氣 我主沉浮的輝煌 藐視一切的驕傲 一切的經(jīng)歷在那些年的記憶里來來往往
曾經(jīng)的第一次見面 一個個友善的笑臉 你我成了同學 三年生活的滴滴點點,你我成了朋友 最后分別打著轉(zhuǎn)的淚水,你我成了姐妹兄弟
無論到哪里 我們的親情不變
曾經(jīng)也許有過分歧,有過彼此的針鋒相對 面紅耳赤 甚至有過大打出手 刀兵相見 但那像沙灘上的的字跡 海浪一吹便逝去 而一點點的恩情卻像銘刻石頭的痕跡,任憑風霜刀劍也毫不模糊 永遠被銘記
運動會上的點滴 生病的叮嚀照顧 失利后的勉勵 那些年都只留下美好的回憶
三年的時光匆匆 如白駒過隙 姐妹兄弟你我要珍惜 這揮之不去的記憶 這終生難忘地經(jīng)歷 我們也足夠幸福 三年的時光有彼此相持 對我們來說 回憶像永不墜落的葉子 永遠長青 像永不散去的花香 溢滿人間
終究要走 告別必不可少 說點什么告別吧 再見 九龍湖畔的勃勃生機 再見 我們的汗水浸撒的大地 再見 我們跑過跳過的草地 再見 我們揮灑青春的教室 再見 我們永遠不滅的19班 再見我們可愛可敬又有時小可惡的老師 再見 我的姐妹兄弟
終究要繼續(xù) 祝福不可或缺 說點什么祝福吧 今天我們畢業(yè) 明朝我們奮起 未來的路就在自己的手中 我們?yōu)樽约旱拿魈祢湴?/p>
那些年的記憶9
——九秋枝上醉紅顏
“丘丘黃土種禾田,屋后坡頭棗樹連。六月花開蜂采蜜,九秋枝上醉紅顏”。最愛“九秋枝上醉紅顏”,金秋九月,玲瓏的紅棗掛滿枝頭,紅綠相映在陽光下熠熠閃亮。想起了老家屋外的那兩顆棗樹,一棵在我記事時就已經(jīng)很老了,一棵到我上初中時還很年輕,可是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死了好多年了,連樹干都不知道了蹤跡。
記憶里每年秋天,一家子人就會拿著竹竿打棗,爸媽或者大爹大媽打棗我和堂弟拿著小籃子拾棗,有時候還會有村子里的其他人一起。記憶里有幾年棗子是很豐收的,全部打下來可以拾一竹籃,所以每年除了自己家留下足夠的紅棗,還會送鄰居家一些。農(nóng)村家的鄰居就是這個樣子,一家有新鮮的東西往往會送給鄰居家一些。有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近鄰的感情除了世代居住在一起靠時間積累起來之外,還有平時間鄰里間的相互走動。現(xiàn)在的鄰居是什么樣子呢,一棟樓里門對門的兩家人都互不認識,更別說你家里有點急事想要鄰居的幫忙了。
當然,那棵老棗樹給年少的我?guī)淼目鞓凡⒉粏螁问敲磕暌欢鹊奈队X感受,還有我們在那老棗樹下的歡樂嬉戲。老棗樹長得虬曲嶙峋,枝丫蔓延了很大的面積,所以每年春天棗花開時,蜜蜂轟鳴,風吹過花粉都會飄滿院子。夏天樹下面會形成巨大的濃陰,這個時候那里就會是我們的游樂場,樹上滿季都懸著秋千,樹下面常年放著石桌石椅。我們蕩秋千,下象棋,砸雜草榨汁,或者拿“刀”切“菜”做飯,或者捏黃泥.....那樣的無憂時光只有在那個年齡段和在那樣的環(huán)境里才會享受到,現(xiàn)在我妹妹就不會用那樣的體驗了,因為她長時間生活在沒有雜草夾道的裸露的黃土路面的城市里了。
那棵老棗樹在我上四年級或者五年級的時候就死掉了,爸媽說是因為雨天打棗的原因,但是我現(xiàn)在覺得她是死于堆積的垃圾和滿地的污水。院墻外面也有一棵棗樹,老棗樹死得時候他還沒有掛果,我們并沒有刻意去照顧她,但是幾年之后她的紅棗綴滿枝頭,這課棗樹長得細高挺直,所以我們是上不到她身上玩了,只有家里的雞可以隨時到她身上休息。但是沒有兩年這棵棗樹也死了,死因是雞糞的肥效太強了。她們本是生長在寡薄的土地上的果樹,受不得沃水厚肥的供養(yǎng)。就像我本是黃土地的后人,受不得著兩腳不占黃土的城市一樣。
村子里以后就沒有了棗樹,每年想要吃棗就得到集市上購買干棗,所以很長時間里我都沒有嘗過鮮棗的滋味了。好在老家的山上有酸棗樹,小灌木生,和棗樹極相似,但是囫大肉薄,好在它口味酸甜能在秋天慰我貪口。
那些年的記憶10
“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詩經(jīng)·大雅·卷阿》!拔嗤┥印,梧桐花開,粉嘟嘟綴滿枝頭,風鈴似得搖曳叮咚。
老房子外面的煙架旁邊有兩顆大桐樹,每年農(nóng)歷四月份開始之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泡桐花陸陸續(xù)續(xù)開放,樹下面在那一段時間里就會鋪滿鈴鐺似的花朵,地面也會變成淡黃色。有一個畫面在我的腦海里特別清晰,也特別溫暖。
兩個小孩和一個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一起拾花朵,并把它們穿起來,束成花束,串成花環(huán),拿在手里掛在脖子上。老人和小孩都笑靨如花,這是我的記憶里爺爺僅有的笑容。因為我們很早就分家了,兩個老人分別在我們和我大爹家,而且爺爺年輕的時候患過偏癱,雖然后來針灸好了,但是歲數(shù)大了之后就整天不想動,所以印象里爺爺?shù)男蜗缶褪浅橹禑,瞇著眼躺在堂屋的檐下。
那棵老桐樹花期很長,花開的也很繁盛,在院子里都能聞到沙沙的香味兒,站到院子外面就能聽到蜜蜂的轟鳴。桐樹的葉子很大,所以他的樹蔭很大,我們會在煙架的架子上綁上繩子,在拴上椅子就能做成一個舒適的秋千。年輕的桐樹葉特別大,一個葉子就可以當傘用,烈陽天可以是遮陽傘,雨天可以是雨傘。雖然那些葉子黏黏的還長滿了絨毛,但是村子里多了他們,空氣就會特別清新。因為那些粘液和絨毛能有效的吸附空氣里的懸浮顆粒,不僅如此,他還能有效吸收空氣里的二氧化硫,所以泡桐樹是城市綠化的最理想樹種,特別是那些重工業(yè)城市。但是泡桐樹的體態(tài)不夠優(yōu)雅,所以很少有城市用他們做綠化。
但是有一個地方因為桐樹而改變了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那就是蘭考縣。當年焦裕祿帶領全縣人民種植泡桐樹,不僅有效的阻擋了風沙,而且也為后來的蘭考縣人民建立了一條致富門路。
泡桐樹是小聚傘花序,橢圓形果實。果實成熟后風一吹就嘩嘩作響。忘記是在我?guī)讱q時他被砍倒賣掉了,好像是從那個時候起老家的泡桐樹,便一棵棵減少,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只剩下幾棵小樹苗了。
泡桐樹下那個老人已經(jīng)去世多年了,那兩個小孩已經(jīng)“亭亭玉立”。老桐樹和老人離開了,新人和小桐樹已經(jīng)慢慢長大了。
【那些年的記憶】相關文章:
1.那些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