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古詩詞賞析 推薦度:
- 古詩詞意思及賞析 推薦度:
- 古詩詞原文翻譯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詞賞析
在平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jīng)典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詞賞析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詞賞析 1
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家喻戶曉的著名詩詞,它婦孺皆知,張口就來: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fēng)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dāng)如孫仲謀。
這首詞充滿詩人的豪情、對國家的熱愛。辛棄疾吊古諷今,文字十分豪邁。宋朝是中國史上領(lǐng)土最小的時候,當(dāng)時宋朝多少愛國人士對國家的興亡十分擔(dān)憂,憂國憂民,卻因為朝廷重文輕武,無力抵抗金人的入侵,江山、百姓落入金人手里,上層社會的人都在江南享樂,不顧國家,辛棄疾在江南的鎮(zhèn)江北固樓上觸景生情,對當(dāng)時的局面發(fā)出了感慨。考試時人人都能寫出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但這種愁思,真的是簡簡單單幾個字就能表達的嗎?
今天的神州大地上不再有金人的足跡,漢人江山永固,而當(dāng)年巍峨的北固樓依舊,見證著歷史的變化。我登上北固樓,放眼望去,樹木郁郁蔥蔥,百草豐茂,在明媚的陽光里,春色顯得更加可愛。江南水資源豐富,陽光明媚,風(fēng)景當(dāng)然好,可是,就在這鳥語花香的季節(jié)里,北方的百姓正處于女真族的魔爪之中,朝廷卻在這春色中,縱情享樂,不管北方失地,國內(nèi)外的漢人都十分氣憤。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三萬里河?xùn)|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彼纬膼蹏娙说囊磺粺嵫獩]能用來報答國家,全都化作詩句噴薄而出。
而所有的宋朝詩人的詩,都比不上一句“何處望神州?滿眼風(fēng)光北固樓!笨雌饋硎恰昂翁幫裰荨保鋵嵤恰盁o處望神州”。身在江南,心系神州大地,愛國,恨君,辛棄疾眼里江南的`美景,只是一種美好的假象罷了。他站在北固樓上,望著長江,心中有著無限的感慨。想到江南這片土地曾經(jīng)的霸主只有曹操、劉備能敵得過,當(dāng)下的統(tǒng)治者又是何等的腐。
時隔百年,我站在北固樓上,眺望長江,終于明白了那“滿眼風(fēng)光北固樓”意義。江南再美,也美不過我們自己的大地!當(dāng)下中國和美國打起的貿(mào)易戰(zhàn),中國既不冒犯別人又不軟弱,簡直帥呆了!辛棄疾先生,您如果能看到今天強大的中國,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古詩詞賞析 2
【關(guān)鍵詞】
詩詞名句,寫景,節(jié)日,元宵
【名句】
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
【出處】
宋蔣捷《女冠子 元夕》
蕙花香也。雪晴池館如畫。春風(fēng)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
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況年來、心懶意怯,羞與蛾兒爭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問繁華誰解,再向天公借。剔殘紅灺。但夢里隱隱,鈿車羅帕。
吳箋銀粉砑。待把舊家風(fēng)景,寫成閑話。笑綠鬟鄰女,倚窗猶唱,夕陽西下。
【譯注】
而今隨隨便便掛上幾盞小燈,再沒有了昔日“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的盛況了。
【說明】
《女冠子 元夕》是南宋詞人蔣捷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南宋亡國后,蔣捷許多詞作,都表現(xiàn)出作者懷念故國的心情,抒發(fā)了喪失山河之慟。這首詞上片前半寫往日元夕之盛況,后半寫今日之清冷及自己心情之郁悶。下片寫往昔之繁華不再的無奈,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深切緬懷。更多描寫元宵節(jié)的古詩詞名句請關(guān)注“”
【賞析】
“而今燈漫掛。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這幾句寫今日元宵情景。“而今”二字是過渡,上寫昔日情景,下寫當(dāng)日元夕景況!盁袈䲣臁,指草草地掛著幾盞燈,好像只是為了應(yīng)付,完全沒了過元宵的心情。這句與“琉璃光射”形成鮮明的對照。“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這兩句既寫此夕的蕭索,又帶出昔日的繁華。那時的元宵之夜是“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是“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是何等的熱鬧,何等的繁華,如今只!盁袈䲣臁薄_@幾句通過往日繁華與今日蕭索的對比,突出今非昔比的心酸與無奈,表達了詞人對故國深切的懷念。
古詩詞賞析 3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fēng)吹蘭杜。
賞析
玩月思友,由月憶人。感慨清光依舊、人生聚散無常。詩的開頭點出“南齋”;二句點“明月”;三、四句觸發(fā)主題,寫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發(fā),寫流光如逝,世事多變;七、八句轉(zhuǎn)寫憶故友;最后寫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蘭杜,芳香四溢,聞名遐邇。全詩筆不離月,景不離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濟,有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北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水調(diào)歌頭》是宋代大文學(xué)家蘇軾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在密州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chǔ),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中秋懷人本是透露著落寞情思,更何況一生波折的蘇軾,獨自品味著中秋月夜,但是,參悟自然之理的他,卻出語峭拔,正如“月有陰晴圓缺”一樣,人也有悲歡離合,唯希望能夠千里共對一輪明月,來傳遞這悠悠思念,經(jīng)歷了官場起伏的蘇軾,以出世之思入世,他對人生的態(tài)度,也格外顯出一種釋然的理性。
此篇是蘇詞代表作之一。從藝術(shù)成就上看,它構(gòu)思奇拔,畦徑獨辟,極富浪漫主義色彩,是歷來公認(rèn)的中秋詞中的絕唱。從表現(xiàn)方面來說,詞的前半縱寫,后半橫敘。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轉(zhuǎn)。前半是對歷代神話的推陳出新,也是對魏晉六朝仙詩的遞嬗發(fā)展。后半純用白描,人月雙及。它名為演繹物理,實則闡釋人事。筆致錯綜回環(huán),搖曳多姿。從布局方面來說,上片凌空而起,入處似虛;下片波瀾層疊,返虛轉(zhuǎn)實。最后虛實交錯,紆徐作結(jié)。全詞設(shè)景清麗雄闊,以詠月為中心表達了游仙“歸去”與直舞“人間”、離欲與入世的盾和困惑,以及曠達自適,人生長久的樂觀枋度和美好愿望,極富哲理與人情。立意高遠,構(gòu)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后以曠達情懷收束,是詞人情懷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此詞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體現(xiàn)出蘇詞清雄曠達的風(fēng)格。
歷代評價:
胡仔《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九: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馀詞俱廢。
清程洪、先著《詞潔》:此詞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筆。
劉熙載《藝概》卷四:詞以不犯本位為高。東坡滿庭芳:“老去君恩未報,空回首彈鋏悲歌。”語誠慷慨,究不若水調(diào)歌頭:“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庇扔X空靈蘊藉。
鄭文焯評《東坡樂府》:發(fā)端從太白仙心脫化,頓成奇逸之筆。湘綺王闿運誦此詞,以為此“全”字韻,可當(dāng)“三語掾”,自來未經(jīng)人道。
古詩詞賞析 4
【其一】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fēng)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
賞析: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處,原為漢武帝所造。唐玄宗開元年間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環(huán)列。其南有紫云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寺。是著名游覽勝地。
第一首寫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稱“賞心樂事”了,但作者卻別有懷抱,一上來就表現(xiàn)出無可奈何的惜春情緒,產(chǎn)生出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效果。他一沒有寫已經(jīng)來到曲江,二沒有寫來到曲江時的節(jié)令,三沒有寫曲江周圍花木繁饒,而只用“風(fēng)飄萬點”四字,就概括了這一切!帮L(fēng)飄萬點”,不止是客觀地寫景,綴上“正愁人”三字,重點就落在見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帮L(fēng)飄萬點”,這對于春風(fēng)得意的人來說,會煞是好看,該不會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對的是“風(fēng)飄萬點”,那“愁”卻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飛”,因而用跌筆開頭:“一片花飛減卻春!”歷盡漫長的嚴(yán)冬,好容易盼到春天來了,花兒開了。這春天,這花兒,是很值得人們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飛”,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別珍惜春天的詩人就不能不“愁”!耙黄保侵敢欢浠▋荷系囊粋花瓣。因一瓣花兒被風(fēng)吹落就感到春色已減,暗暗發(fā)愁,可如今,面對著的分明是“風(fēng)飄萬點”的嚴(yán)酷現(xiàn)實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沒有概念化的毛病,簡直力透紙背。
“風(fēng)飄萬點”已成現(xiàn)實,那尚未被風(fēng)飄走的花兒就更值得愛惜。然而那風(fēng)還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飄走,眼看即將飄盡了。第三句就寫這番情景:“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經(jīng)眼”之花“欲盡”,只能“且看”!扒摇,是暫且、姑且之意。而當(dāng)眼睜睜地看著枝頭殘花一片、一片地被風(fēng)飄走,加入那“萬點”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么樣了。于是來了第四句:“莫厭傷多酒入唇。”吃酒為了消愁。一片花飛已愁;風(fēng)飄萬點更愁;枝上殘花繼續(xù)飄落,即將告盡,愁上添愁。因而“酒”已“傷多”,卻禁不住繼續(xù)“入唇”啊!
蔣弱六云:“只一落花,連寫三句,極反復(fù)層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絕。”這是頗有見地的。然而作者沒有說明要如此“反復(fù)層折”地寫落花,以致魂消欲絕的'原因,究竟是僅僅嘆春光易逝,還是有慨于難于直陳的人事問題。
第三聯(lián)“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本蛯懙搅巳耸隆;蛑^此聯(lián)“更發(fā)奇想驚人”,乍看確乎“奇”得出人意外,細想?yún)s恰恰在人意中。詩人“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目光隨著那“風(fēng)飄萬點”在移動:落到江上,就看見原來住人的小堂如今卻巢著翡翠──翡翠鳥筑起了窩,何等荒涼;落到苑邊,就看見原來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飾麒麟倒臥在地,不勝寂寞。經(jīng)過安史之亂,曲江往日的盛況遠沒有恢復(fù);可是,好容易盼來的春天,眼看和萬點落花一起,就要被風(fēng)葬送了!這并不是什么“驚人”的“奇想”,而是觸景傷情。面對這殘敗景象的辦法,仍不外是“莫厭傷多酒入唇”,只不過換了一種漂亮的說法,就是“行樂”: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這兩句意思是:難道“物理”就是這樣的嗎?如果只能如此,無法改變,那就只須行樂,何必讓浮榮絆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聯(lián)系全篇來看,所謂“行樂”,不過是他自己所說的“沉飲聊自遣”、或李白所說的“舉懷消愁愁更愁”而已,“樂”云乎哉!
絆此身的浮榮指的就是“左拾遺”那個從八品上的諫官。因為疏救房琯,觸怒了肅宗,從此,為肅宗疏遠。作為諫官,他的意見卻不被采納,還蘊含著招災(zāi)惹禍的危機。這首詩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任“左拾遺”時寫的。到了這年六月,果然受到處罰,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寫此詩到被貶,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明乎此,就會對這首詩有比較確切的理解。
古詩詞賞析 5
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風(fēng)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賞析
梅花傲霜雪斗嚴(yán)寒,歷來是詩人歌詠的對象,且多以梅自喻,表達作者的情趣。
全詩分前后兩層意思,前四句詠物,后四句抒懷。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起筆不凡,筆勢突兀。早梅與別的花卉不同,在萬物沉寂的寒冬綻開了花蕾,眾花搖落獨暄妍(林逋《山園小梅》)。一個發(fā)字把早梅昂首怒放生機盎然的形象逼真地展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其背景高遠廣闊的碧藍的天空,不僅映襯著梅花的色澤,更突出了它的雅潔,不同凡俗。而發(fā)高樹的高字借實寫虛,暗寓詩人不茍合流俗行高于時人。朔風(fēng)飄夜香,繁霜滋曉白緊承開頭兩句寫梅花開放的惡劣環(huán)境,表現(xiàn)梅花不同凡花的風(fēng)骨。這兩句詩與陸游《落梅》絕句里的雪虐風(fēng)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意同,都贊頌了梅花傲視霜雪的不屈品格。早梅所處環(huán)境的朔吹、繁霜實際上正是柳宗元遭遇的政治環(huán)境的縮影。永貞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到邊遠落后的.南荒之地,過著囚徒般的日子,身心受到嚴(yán)重的摧殘。面對腐朽勢力連連不斷的打擊,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懷抱堅定的自信,他表示:茍守先圣之道,由大中以出,雖萬受擯棄,不更乎其內(nèi)。(《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
作者目睹可歌可敬的梅花想起了遠方的親友,于是借物抒懷: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前兩句由陸凱贈范曄詩 折梅逢驛吏,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翻出,但意致不同。陸詩灑脫,柳詩沉郁,這是因為柳宗元作詩的情境與陸凱不同。柳宗元被貶永州后, 罪謗交織,群疑當(dāng)?shù),故舊大臣已不敢和他通音訊,在寂寞和孤獨中艱難度日的柳宗元是多么思念親友們。
于是想到折梅相送,可親友們遠在萬里之外,是根本無法送到的。這里除了地理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原因,他作為一個羈囚不能連累了親友,更何況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柳宗元從梅的早開早落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境遇,怎么不憂,怎么不心急如焚呢?正因為憂其早開早落,所以柳宗元也是在自我勉勵,自我鞭策。
事實上在永州雖然被迫離開了政治舞臺,但他自強不息,把閑居的時間用在訪求圖書,認(rèn)真研讀和對自己前半生實踐的總結(jié)上,奮筆疾書,在理論上做出了重大建樹,在文學(xué)上取得了光輝成就。這就是他對親友的告慰。欲為萬里贈四句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很復(fù)雜的,既有對親友的思念,也有對自身遭遇的不平和輔時及物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痛苦。
柳宗元是一個用世之心極強、不甘寂寞的人,但他在永州過的是遠離政治活動而浪跡山水的生活,貶謫所造成的痛苦時時激蕩在內(nèi)心,反映在他的詩歌里,正如孫昌武先生所說是表現(xiàn)上的簡淡清爽與內(nèi)在感情上的深沉熾烈的統(tǒng)一。這首詩就是這樣,用簡樸、疏淡的文辭刻畫早梅傲立風(fēng)霜昂首開放的形象,抒寫詩人的情志,狀難寫之物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梅的風(fēng)骨與作者的人格融為一體,含蓄蘊藉,感情深摯委曲,給人以很強的感染力。
古詩詞賞析 6
古詩原文
南來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為報春風(fēng)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
譯文翻譯
我從南方歸來不必再象屈原那樣為報國無門而悲傷自憐,眼看著就能回到長安回到朝堂。
在這春風(fēng)中行進在汨羅江邊的路上,回想起先賢,激勵著自己要有所作為,不要辜負(fù)了這開明的時代。
注釋解釋
汨羅江,水名,在湖南省東北部。
修門:《五百家注》引孫汝聽曰:“《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入修門兮。注云:修門,郢城門!贝私柚搁L安城門。
明時:政治清明之時。
創(chuàng)作背景
楚國大夫屈原憂憤國事,懷石自沉于此江。后人常臨汨羅江憑吊屈原。柳宗元三十三歲時因參與“永貞革新”失敗而貶為永州司馬(今湖南零陵)。在永州司馬這個閑職上任滿十年,十年之后,又被發(fā)配到更遙遠的邊荒之地的柳州。此詩可能就作于南行的途中。
詩文賞析
吟詠屈原的詩詞,也有相當(dāng)多的是一些遷客騷人,宦游經(jīng)過秭歸等地時,于羈旅之中吊念屈原,含有對自己身世遭際的感嘆。詩人同情屈原的可悲命運,把個人遭受排斥打擊的忿恨和不滿壓抑在心中。柳宗元還寫過“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引屈原為知己,抒被貶謫抑郁憂憤之情。
“南來不作楚臣悲”,南來,點明自己的處境;寫詩人回顧貶湘時,已下定決心,不作悲愴的楚臣。即不愿像屈原那樣因憤世而懷沙自沉。“不作楚臣悲”,表明自己的心境,自己不會像屆原那樣,因憂國憂民而自沉于水。為何不悲?
“重入修門自有期”,表明詩人憧憬未來,有信心勵精圖治,再干一番事業(yè)。詩人以一達觀的心態(tài),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開頭二句寫事、抒情,皆未言及風(fēng),三句則引入風(fēng)的描寫。
“為報春風(fēng)汨羅道”,述說在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又來到汨羅,這條路不是沉淪之路,而是充滿希望之路。詩人為了答謝在汨羅江旅途道上春風(fēng)吹拂,“莫將波浪枉明時”,再次指出不能像汨水的波濤淹沒到大湖中,而是下決心不辜負(fù)元和中興的.美好時光。波浪,人生波折,局勢動蕩!澳、“波浪”、“枉”、“明時”暗寓出詩人不因為遭受到挫折而耽擱了自己在政治清明之時施展才干的情愫。
觀此詩作,以七絕近體而存古韻,以平實質(zhì)樸而寄深情,中唐以后少有人能及。東坡嘗評子厚之詩:發(fā)纖秾于古簡,寄至味于淡泊。此詩沒有刻意渲染,只是平實的語句,卻能感人至深;沒有刻意表白,只是普通的敘述,卻是發(fā)自肺腑。詩中寫江中遇風(fēng),并未具體寫風(fēng)的表現(xiàn),而是以人生的經(jīng)歷、體驗作為主要表現(xiàn)內(nèi)容,將“春風(fēng)”作一點綴,以此與作者那樂觀的心境相互映襯。
古詩詞賞析 7
支離東北風(fēng)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
注解
1、支離:猶流離。
。、東北風(fēng)塵際:指安祿山叛亂時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風(fēng)塵:比喻戰(zhàn)亂。
。、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五溪:雄溪、芟、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貴州兩省接界處,古五溪族所居。
。、共云山:是說自己與溪人共處。
5、羯胡:指安祿山。安祿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種。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詞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且未還:飄泊異地,欲歸不得。
。浮⑩仔艃删洌衡仔,梁朝詩人,字子山,新野(今屬河南)人。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懷鄉(xiāng)關(guān)之思,曾作《哀江南賦》以寄其意。這里把安祿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鄉(xiāng)國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譯文
戰(zhàn)亂之際,我在東北一帶顛沛流離;
輾轉(zhuǎn)入蜀,更是居無定處漂泊東西。
我在三峽的樓臺,留滯了不少日月;
在湘貴交界,與五溪夷人共處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變,終究不可信賴;
詞客常憂亂傷時,我仍然流落外地。
撫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蕭條索寞;
他晚年的詩斌,驚動江關(guān)傳之千里。
賞析
這五首是詠古跡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詩。作者于代宗大歷元年(766),先后游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跡,對于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跡》五首,以抒情懷。
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開首詠懷的是庾信,這是因為詩人對庾信的詩賦推崇備至,極為傾倒。他曾經(jīng)說:“清新庾開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當(dāng)時他即將有江陵之行,情況與庾信漂泊有相通之處。
首聯(lián)寫安史之亂起,漂泊入蜀居無定處。頷聯(lián)寫流落三峽、五溪,與夷人共處。頸聯(lián)寫安祿山狡猾反復(fù),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飄泊異地,欲歸不得,恰似當(dāng)年的庾信。末聯(lián)寫庾信晚年《哀江南賦》極為凄涼悲壯,暗寓自己的鄉(xiāng)國之思。全詩寫景寫情,均屬親身體驗,深切真摯,議論精當(dāng),耐人尋味。
古詩詞賞析 8
水調(diào)歌頭·滄浪亭
蘇舜欽
瀟灑太湖岸,淡佇洞庭山。魚龍隱處,煙霧深鎖渺彌間。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落日暴風(fēng)雨,歸路繞汀灣。
丈夫志,當(dāng)景盛,恥疏閑。壯年何事憔悴,華發(fā)改朱顏。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不肯傍青綸。刺棹穿蘆荻,無語看波瀾。
【譯文】
太湖岸邊的景物一片凄涼,明凈的湖水環(huán)接著洞庭山,浩渺湖泊不見魚龍的蹤影,它們被鎖在彌漫的煙霧里。正想起范蠡和張翰的時候,忽然有一只小船載著鱸魚,迅速駛來,撇開重重波浪。傍晚,暴風(fēng)雨突撲面而來,只好沿著小洲彎處回航。
胸懷著干一番事業(yè)的大志,如今正當(dāng)身強力壯的年華,恥于投閑置散隱居水鄉(xiāng)。為什么壯年時就面容憔悴,容顏變得衰老,白發(fā)蒼蒼?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釣,但是又擔(dān)心鷗鳥猜疑妒忌,使魚兒都不肯游近釣絲旁。還是劃著小舟穿過蘆荻去,默默地觀看湖面浪涌濤蕩。
【注釋】
(1)淡佇:安靜地佇立著。
。2)洞庭山:太湖中的島嶼,有東洞庭、西洞庭之分。
。3)渺彌:湖水充盈彌漫無際。
。4)陶朱:春秋越國范蠡,輔佐勾踐滅吳后,鑒于勾踐難于共富貴,遂棄官從商。
。5)張翰:字季鷹,吳(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文學(xué)家。齊王(司馬囧)執(zhí)政,任為大司馬東曹掾,在洛。知囧將敗,又見秋風(fēng)起,因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彼烀{便歸。不久,囧果被殺。
。6)撇浪:搏擊風(fēng)浪。
。7)汀灣:水中港灣。
。8)寒潭:指在丹陽的小潭。此時作者人在蘇州。
。9)鷗鳥相猜:《列子·黃帝》篇載,有人與鷗鳥親近,但當(dāng)他懷有不正當(dāng)心術(shù)后,鷗鳥便不信任他,飛離很遠。這里反用其意,借鷗鳥指別有用心的人。
。10)青綸:青絲織成的印綬,代指為官身份。
。11)刺棹:即撐船。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詞是蘇舜欽的僅存之詞。北宋慶歷四年,范仲淹、札衍等人推行“慶歷新政”,延攬改革派人才,蘇舜欽作為宰相札衍的女婿,被范仲淹推薦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時值進奏院祭神,蘇舜欽遵循慣例賣廢紙換錢舉行祭神酒會。保守派借機打擊改革派,彈劾他監(jiān)守自盜,被撤職流寓蘇州。并在此購下了一處荒廢不堪卻很幽靜的花園,臨水買石筑成滄浪亭之后,寫有著名的《滄浪亭記》,而本詞亦作于此時。
【賞析】
全詞寫作者被貶謫而壯志難酬的彷徨和憂心。上闋寫作者隱逸于太湖旖旎風(fēng)光的樂趣,下闋寫作者深感歲月蹉跎而志向難伸的苦悶和惆悵。
從滄浪亭極日遠眺,一覽太湖風(fēng)光。虬風(fēng)物瀟灑,澄靜深遠,煙波浩淼,水流曠遠。作者完全沉浸在與天地同樂的沉醉中。其在《滄浪亭記》中說:“予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作者自號“滄浪翁”,其人生境界似乎已經(jīng)達到“樂天”的程度(觀代哲學(xué)家馮友蘭言人生有四種境界:知天、事天、樂滅、同天)。然而,“方念陶朱張翰,忽有扁舟急槳,撇浪載鱸還”。突然,某種意識發(fā)作猛然將作者拉回到現(xiàn)實中,某種生命的憂思和煩惱在心中升起。而“念”“忽”“急”“還”更是展現(xiàn)了一種意識的時間之流。扁舟急槳,撇浪載鱸,在天地歸一的'境界中驚現(xiàn)了人生的繁忙和生命的艱難。“落日暴風(fēng)雨,歸路繞汀灣”則昭示了人生之路的風(fēng)雨猝然與曲折蜿蜒。上闋之轉(zhuǎn)折在于“忽”字,將自我生存的意識喚起,從而使得作者脫離歸隱自然的混沌狀態(tài),而有意識于生存意義的危機。
“滄浪亭”取意于屈原《漁父》所載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之精神。表達了古代君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態(tài)度。故而可以看出,蘇舜欽始終擺脫不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情結(jié)。很自然響應(yīng)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士大夫精神。蘇舜欽被削職時正值人生壯年(37歲),因此對“華發(fā)改朱顏”有深切的擔(dān)憂。欲對歷史寂寞有所克服和超越,不甘于生命的淡出,便是上闋一“忽”字所拉出的本意。作者欲憑臨寒潭隱居,卻擔(dān)心不被鷗鳥信任和接納自然是托辭,生命看不到出路,時間正黯淡著光芒,未來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負(fù)的機會太渺然,這才是根本的痛苦。因此,全詞以那種看似閑適卻以充滿反抗與無奈情緒的“無語看波瀾”的情景收場。正點出這句真理:所謂波瀾便是世間,世間便是波瀾。
這首詞雖側(cè)重寫太湖風(fēng)景,抒發(fā)作者憤激之情,但作者由遭讒而退隱,再到心甘情愿地退隱,由憂讒畏譏轉(zhuǎn)為憤世嫉俗,進而轉(zhuǎn)為疏狂的心路歷程交代得清楚明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身處逆境、不甘沉淪、奮力抗?fàn)幍姆e極人生觀。劉熙載有言:“一轉(zhuǎn)一深,一深一妙,此騷人三昧!保ā端嚫拧ぴ~曲概》)蘇舜欽這位倚聲家深得其妙。詞中,他由“煙霧深鎖”轉(zhuǎn)為“落日暴風(fēng)雨”,而至“刺棹穿蘆荻”。由“方念陶朱張翰”轉(zhuǎn)為“擬借寒潭垂釣”。再到“無語看波瀾”,一轉(zhuǎn)一深,越轉(zhuǎn)越妙,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從而揭示出詞作的底蘊。
【評析】
蘇詞僅存此一首,作于被迫閑居期間。詞人壯年被斥退出官場,個人志向不得施展,內(nèi)心的憤慨可想而知。詞的上片寫隱逸之樂。在湖山之間瀟灑度日,與“魚龍”為伍,追慕陶朱、張翰之為人,扁舟垂釣,載鱸歸來。自然界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都不置心中,它們也不可能象官場中的暴風(fēng)雨那樣傷害詞人了。下片才寫出被迫過這種生活的痛苦。宋代文人士大夫皆有“先憂后樂”的濟世精神,輕易不言退隱。即使言及隱逸,或者是故作姿態(tài),或者是出于無奈。蘇舜欽就是出于無奈。所以,過片明確表示:“丈夫志,當(dāng)盛景,恥疏閑”,其真實心聲是抗拒、排斥這種生活方式。對“壯年”的追問,充滿著憤慨不平之氣,詞人其實并不“瀟灑”,并不超脫。故作“垂釣”狀,事實上則“又恐鷗鳥相猜”,這依然是詞人內(nèi)心進與退矛盾的形象表露。“無語看波瀾”的結(jié)局,就是一種不甘心的表示。詞人后來再度出仕,就說明了一切。
【作者簡介】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fù)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xué)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古詩詞賞析 9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作品《送別》。這是首送友人歸隱的詩,采用問答的方式從友人口中說出歸隱的原因,也表現(xiàn)了詩人復(fù)雜的思想感情。詩人對友人關(guān)切愛護,既勸慰友人又對友人的歸隱生活流露出羨慕之情,說明詩人對自己的現(xiàn)實也不很滿意。全詩語言看似平淡無奇,但最后兩句卻頓增詩意,可謂詞淺情深,蘊含著不盡的意味。
作品原文
送別
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
詞句注釋
、棚嬀疲簞窬嬀。飲,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菤w臥:隱居。南山:終南山,即秦嶺,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南。陲:邊緣。
⑷但,只。
白話譯文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xiāng)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
作品鑒賞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全詩六句,僅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自己騎馬并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馬設(shè)酒,餞別友人。下馬之處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這樣就把題旨點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問答對話。第二句設(shè)問,問友人向哪里去,以設(shè)問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話,并過渡到歸隱,表露出對友人的關(guān)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此普Z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里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內(nèi)容,當(dāng)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yè)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對友人的勸慰。他勸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為塵世間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惱,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無窮無盡的。這里明說山中白云無盡,而塵世的功名利祿的“有盡”,無常,已含蘊其中。這兩句意蘊非常復(fù)雜、豐富,詩的韻味很濃。句中有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對現(xiàn)實的憤懣,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也有對隱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曠達超脫,又帶著點無可奈何的情緒。從全篇看,詩人以問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雙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還使得詩意空靈跳脫,語調(diào)親切。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于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間斗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吸收了這種通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征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復(fù)雜感受凝縮融匯在“白云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xùn)|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后,降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yōu)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并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古詩詞賞析 10
《念奴嬌·過洞庭》原文
宋代: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fēng)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yīng)念嶺表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巯溪殗[,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嬌·過洞庭》練習(xí)題
1. 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描寫洞庭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闭埥Y(jié)合本詞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寫有何不同?(5分)
2. 南宋學(xué)者魏了翁評價張孝祥的詞集時說,詞人“有英姿奇氣……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杰特!闭埥Y(jié)合全詞,簡要概括這首詞中詞人的形象特點。(6分)
答案
1. (5分)范詩“銜遠山”等句描寫白天洞庭湖的動態(tài)之景!般曔h山、吞長江”寫出洞庭湖的洶涌奔流;“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寫出洞庭湖湖面廣闊、水勢浩淼的壯觀景象。(2分)本詞上片主要描寫月下的洞庭湖靜態(tài)之景。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遼闊的洞庭湖風(fēng)平浪靜,萬頃碧波,如潔白明凈的玉界瓊田,水天一色!氨砝锞愠纬骸泵枥L了天地間空明的坦蕩景象。(3分)
2. (6分) 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無纖塵,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2分)②胸坦蕩懷,忠肝義膽,如同晶瑩的冰雪;(2分)③境界高遠,氣魄豪邁,身處逆境而從容沉穩(wěn),身心與博大的宇宙融為一體。(2分)
《念奴嬌·過洞庭》鑒賞
這首中秋詞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開篇直說地點與時間,然后寫湖面、小舟、月亮、銀河。此時作者想起嶺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無所作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過由于自己堅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盡長江做酒漿痛飲。全詞格調(diào)昂奮,一波三折。
“洞庭春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與之相連的春草湖,點出地點,題目是《過洞庭》,詞一開頭就緊扣題目!敖星铩秉c出時間,秋天天高氣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對于生活在農(nóng)業(yè)社會與大自然息息相關(guān)的古代文人來說,當(dāng)是別有意味!帮L(fēng)色”二字值得注意,風(fēng)有風(fēng)向、強弱,從來沒有聽說過風(fēng)有色彩,其實張孝祥用“風(fēng)色”是有所本的,李白《廬山謠》“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闭f的是黃云萬里改變了風(fēng)的色彩;張孝祥的“更無一點風(fēng)色”說的是洞庭青草湖上,萬里無云,水波不興,不僅沒有風(fēng),而且連風(fēng)的影子都沒有,這種表達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詩意。“玉界瓊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湯湯、一碧萬頃的湖水!敖纭庇肿鳌拌b”,玉界也好,玉鑒也好,美玉般的瓊田也好,都是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萬頃”則極言湖面之廣,如此良辰美景,駕一葉扁舟游其中,該是多么愜意,這是一;點出了過洞庭的方式,進一層緊扣題目,這是二。
緊承“更無一點風(fēng)色”,從秋月寫到秋水。素月分輝是說皎潔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輝分給了湖水。水里的銀河是天上銀河的倒影,它們有著同輝的形象!八卦隆、“明河”兩個意象點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輝”、“共影”則寫出了秋水長天一色的美景,盡管只有八個字,卻具體而生動的顯示了詩人的才華!氨砝锞愠纬骸笔沁@首詞主旨所在,它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層是寫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沒有一絲一毫渾濁,沒有一絲一毫污染,這樣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間的琉璃世界;另一層是說三萬頃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漢、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僅是寫景,而且也是寫人,寫自己品格之美。杜甫詩有“心跡喜雙清”,行跡是表、心靈是里,“心跡喜雙清”是杜甫的夫子自道;“表里俱澄澈”則是張孝祥的夫子自道。中國文史館館長袁行霈認(rèn)為,“表里俱澄澈”“心跡喜雙清”可以集成一副對聯(lián),而且給人提供了一個為人處世的準(zhǔn)則,此言良是。
屈原《離騷》“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寫出了屈子自己內(nèi)美與外美的統(tǒng)一。張孝祥則進一步寫外在世界與內(nèi)在世界澄澈的相會與相合。則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會合,這一會合的美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詩意的'高峰體驗,因此詩人用“怡然心會,妙處難于君說”作為上片的結(jié)語、同時巧妙的引出了下闋。上闋寫景,下闋則從回顧嶺表一年寫起,抒發(fā)感情。
嶺表指五嶺之外,即今之廣西一帶。《宋史》本傳載張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知靜江府兼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次年因讒落職,由桂林北歸,途徑岳陽,故有《過洞庭》之作!皯(yīng)”,因也,杜甫詩“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笔钦f名難道以文章而著,官因老病而休。此處的“應(yīng)”語氣相當(dāng)肯定。詩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嶺表一年因被讒而免職的經(jīng)歷,感慨系之矣。蘇軾《西江月》:“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張孝祥用了“孤光”這一典故源于此!肮鹿庾哉铡,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獨地照耀著;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嶺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時詩人也無需別人理解,只能與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冰雪的特點是潔白晶瑩,南朝詩人江總有“凈心抱冰雪”之句,所以“肝膽皆冰雪”之句,唐王昌齡有“一片冰心在玉壺”之句,所以“肝膽皆冰雪”,實際上是說,盡管自己被免職,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純潔、肝膽照人的;另一層意思是說,我問心無愧,話語中有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但主要還夾雜著自豪、感情真摯而又復(fù)雜。
“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空闊!边@是從嶺表經(jīng)年回復(fù)到當(dāng)下,“襟袖”則是以部分代全體,月夜清冷,衣服單薄,涼意頓生,更重要的是官場人情冷暖,不免有蕭條冷落之感。盡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憑風(fēng)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橫無際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證明凡此種種,體現(xiàn)了詩人的鮮明個性。
“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這是全詞的高潮所在,也是詩人感情的高潮所在!毒暗聜鳠翡洝肪戆擞涶R祖語曰:“侍女一口挹盡西江水”,此處界禪宗話語,表明自己的心胸開闊。北斗星是由七顆星組成的星座,像舀酒的長把勺,《詩經(jīng)·小雅·大東》:“維北有斗,不可挹酒漿”,而屈原《九歌·東君》則反其意而用之,“援北斗兮酌桂漿”。詩人作主人,請萬象(天地萬物)作客人,舀盡西去長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淺酌的招待天地萬物,這是何等氣勢,一個被讒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當(dāng)年“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向之”,或“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大無畏的浪漫主義精神。
“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碧K軾《前赤壁賦》有“扣舷而歌之”之語,張孝祥則是敲擊船沿、仰天長嘯,抒發(fā)出自己的滿腔豪情。受蘇軾《念奴嬌·中秋》:“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fēng)露下,今夕不知何夕”影像,張孝祥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結(jié),從秋月秋水回歸自我,扣舷是動作,獨嘯是聲音,從空間上說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從時間上說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穩(wěn)泛;從心理上說是由知到不知,通過對照,說明詩人已忘情這月白無風(fēng)之夜,忘情于與大自然交融之中。
此詞意象鮮明,意境深邃,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想象瑰麗,真正做到了“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云舒云卷”,是首表現(xiàn)浩然正氣的絕妙好詞。
古詩詞賞析 11
江月
[唐] 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樓思殺人。天邊長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誰家挑錦字,滅燭翠眉顰。
【鶴注】此大歷元年夔州西閣作!抖乓堋罚涸伣性掠耙。何遜詩:“江月初三五!
江月光于水,高樓思殺人①。天邊長作客②,老去一沾巾③。玉露溥清影④,銀河沒半輪⑤。誰家挑錦字⑥?燭滅翠眉顰⑦。
(此章,對月傷懷。上四,羈人之感,屬自敘。下四,離婦之情,推開說。江月漾光于水上,高樓一望,頓覺身寂影孤,真堪思殺。蓋天邊久客,至老不還,恐遠死他鄉(xiāng)也。因想清影之下,玉露濃溥,半輪之傍,天河掩沒,月色明皎如此,此時繡字空閨者,燭殘?zhí)袅T,得無對之而顰眉乎?當(dāng)與上沾巾者,同一愁思也。)
、俨苤苍姡骸懊髟抡崭邩牵鞴庹腔病!扁准缥嵩姡骸皹巧吓腔苍拢爸谐钏既!
、诤芜d詩:“天邊看遠樹”。
、鄄苤苍姡骸皻[欷涕沾巾。”
、芾顛姡骸吧珟сy河滿,光含玉露開。”《詩》:“零露溥兮”。注:“溥,露多貌!辈苤苍姡骸懊髟鲁吻逵啊。
⑤張正見詩:“明月半輪空!
、蕖稌x·列女傳》:竇滔妻蘇蕙,字若蘭,織錦為《回文璇璣圖》詩贈滔,宛轉(zhuǎn)循環(huán)讀之,詞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挑錦字,挑錦線以刺字,欲寄征夫也。
⑦張九齡詩:“滅燭憐光滿!绷涸墼,“翠眉暫斂千重結(jié)!秉S生曰:結(jié)在章法,是推開一步,在比興正是透深一層。蓋即男女之情,以喻君臣之義,則前半所云“思殺人”、“一沾巾”者,皆有著落矣。公之攀屈宋而親風(fēng)雅,實在于此,此豈玉臺、香奩輩所能效顰哉?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fù)。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詩詞賞析 12
金陵圖
【作者:韋莊】
誰謂傷心畫不成?
畫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滿故城。
【賞析】
金陵(今一江一蘇南京)是一個易于激發(fā)詩人畫家靈感的地方,它不僅有險峻的地理和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而且具有豐富的歷史內(nèi)蘊,一連續(xù)有六個短期的王朝建都于此。因此詠史懷古是到達此地的文人墨客不可少的節(jié)目。在中原飽受戰(zhàn)爭動亂之苦的韋莊四十八歲到五十二歲間兩次到金陵,可能在這時他看到六幅描繪金陵史事的圖畫,它觸發(fā)著詩人,他感昔傷今,而寫下了這首詩。
“誰謂”二句是有針對性。在韋莊之前那位曾寫過“日邊紅杏倚云栽”名句的高蟾有《金陵晚望》。
其中寫道:“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高氏在金陵處處感到一片衰敗景象,而他卻沒有看到表現(xiàn)六朝衰亡的圖畫!因此,所謂“畫不成”是帶有激憤情緒的反語。韋莊也并非不懂。他只是以此作為緣由,揭示所謂“畫不成”的原因的底!爱嬋恕眰儍(nèi)心只注意迎合“世人”喜歡粉飾太平的庸俗心理,因此才不去揭示六朝的.“傷心事”?磥,“瞞”和“騙”是中國文藝家的痼疾,它歷史悠久,為世人所歡迎。六朝偏安一江一左,內(nèi)戰(zhàn)、外戰(zhàn)不斷,有什么可炫耀的?墒橇o后人留的印象卻是富貴氣十足的“六朝金粉”或帶有飄逸色彩的“六朝煙水”,而詩人從自己親身的經(jīng)歷出發(fā),他在金陵所感受到的是歷史的沉重的一幕。他看到的《金陵圖》恰恰和他的感受是一致的,因此對其他“畫人”的批評,正是對《金陵圖》作者的褒美。
那么《金陵圖》表現(xiàn)的是什么呢?“君看”句指出它是六幅描述“南朝事”的組畫,(可能一朝一畫),但畫中具體內(nèi)容如何呢?詩人沒有直言,只用極空靈的一句“老木寒云滿故城”結(jié)尾。讀者不要以為這“六幅”圖畫都畫的“老木寒云”,此句只是用“老木”、“寒云”、“故城”三個意象來暗示《金陵圖》中所表現(xiàn)的六朝,不是繁華興盛、也不是超凡脫俗,而是它的蕭瑟、凄涼、窒息和衰敗。從六朝的歷史教訓(xùn),詩人必然想到現(xiàn)實,北方已經(jīng)戰(zhàn)爭踐踏成“赤里千地”,而且戰(zhàn)火仍在燃燒。南方也充斥了腐朽與衰敗,唐王朝大約已走到了歷史的末路。這一點,詩人已經(jīng)朦朧地感受到了。
題畫詩雖然產(chǎn)生于六朝,但到唐代才繁盛起來,大多題畫詩都要細致描繪畫中景物,然后抒情敘事。而此詩以議論為主,通過議論以狀寫詩人的憂懼之情和無限的傷感,對于畫的內(nèi)容卻只以暗示和象征手法一筆帶過,將畫中的空白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
古詩詞賞析 13
《甲午恨》
甲午海戰(zhàn)國恥恨,驕奢極欲清君臣,
國弱民窮嘆割地,千古罵名史留痕。
《廣場納涼》
華燈初上日西斜,廣場納涼響鼓樂,
載歌載舞歡聲聚,摩肩接踵笑不絕。
《搭鵲橋》
千里銀線搭鵲橋,手扶鼠標(biāo)牽手笑,
疆土相隔不懼遠,花開對面不相擾。
《斷鵲橋》
情深意切織女嬌,銀河相隔萬里遙,
王母并非狠毒心,感化凡塵斷鵲橋。
《寬心謠》
環(huán)肥燕瘦莫互貶,人生難得心胸寬,
常樂能解煩惱事,笑看江山世事歡。
《風(fēng)雅頌》
盡享盛夏陽光魅,著力清涼另尋枝,
一生談吐風(fēng)雅頌,太白遙笑杏林癡。
《舉國同慶》
稻粟翻浪香亦濃,鐮刀斧頭展雄風(fēng),
千年稅賦今朝免,羞煞闖王枉稱雄。
《稻花香》
秋高氣爽適人意,酒酣醉聞稻花香,
神舟樂蹈中流舞,環(huán)顧江河日月長。
《笑采風(fēng)》
國慶喜踏云嶺樂,鏡頭長短攝秋容,
鶴發(fā)童顏不寂寞,花海楓紅笑采風(fēng)。
《秋色濃》
雅室坐觀八萬里,回眸窗前秋色濃,
平仄不論新舊韻,色彩斑斕炫霓虹。
《又一年》
濃情款款又一年,落葉紛紛換一川,
冷冷暖暖似不同,悠閑孺雅曲盡歡。
《北風(fēng)》
北風(fēng)朔朔添冬衣,東來西往日行疾,
四季輪回星月燦,紅花綠葉可慢移?
《小卒》
平靜淡然毋庸急,人海茫茫若弈棋,
車走直線馬橫跳,無名小卒扛帥旗
《寫人心》
纖筆羊毫描世界,淺吟低唱寫人心,
觸動百姓心上事,贏得萬民稱知音。
《走太極》
閑走太極意提頂,陰陽調(diào)和不虛行,
含胸拔背盈盈氣,沉肩墜肘煜煜情。
古詩詞賞析 14
古詩原文
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娉娉裊裊,恰近十三余,春未透;ㄖκ。正是愁時候。
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后。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心期得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千里猶回首。
詩文賞析
《驀山溪》又名《上陽春》,“贈衡陽妓陳湘”又作“別意”。這是一首贈別的詞。
上片寫陳湘的天生麗質(zhì),豆蔻年華,而又柔情脈脈,春愁懨懨,使人魂飛心醉,我見猶憐。下片寫詞人載酒尋芳,臨別傷懷,后約無期的悵惘心情。前者重繪形,故我綺語;后者重抒情,頗具風(fēng)韻。全詞運用鋪敘的手法,層次分明。
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娉娉嫋嫋,恰似十三余,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尋花載酒,肯落誰人后。只恐遠歸來,綠成陰,青梅如豆。心期得處,每自不由人,長亭柳,君知否,千里猶回首?
上片首二句先寫陳湘年少懷春的內(nèi)心活動。鴛鴦、翡翠,皆偶禽。雄者為鴛,雌者為鴦。《說文》:“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毙鄢嘣霍洌魄嘣淮。
接下來兩句,以遠山秋波,比喻陳湘的眉清目秀。“山明水秀”與“眉黛”、“秋波”相應(yīng),言其眉如山之明,眼如水之秀。把美人的眼比作秋波,眉比作遠山,是我國古代詩文中所習(xí)見的。王觀《卜算子》的“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即為一范例。末五句,以春花的嬌嫩鮮艷,比喻陳湘的年輕貌美。妙詞人不著痕跡地點染了杜牧《贈別》的“娉娉嫋嫋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的詩句,含蓄而婉轉(zhuǎn)地把陳湘的婀娜身段、錦繡年華勾勒了出來。又以“透”、“瘦”、“愁”三字分別寫出陳湘的情竇初開、腰肢苗條和多愁善感。艷而不冶,媚而不妖,清麗纖巧,情韻兼勝,其構(gòu)思之委婉曲折,低回往復(fù),出人意表。
片前兩句寫結(jié)識陳湘,唯恐不早。一種急于謀面、一傾積愫的感情,溢于言表,不言傾慕,而愛戀之情自見。接下來兩句,寫詞人對后約無期、猶恐美人已有所屬的悵惘。妙他把杜牧《嘆花》詩“自是尋春去太遲,不須惆悵怨芳時?耧L(fēng)吹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融化里面。詞人這里遙想別易會難,聚少離多,待到他們重逢的那天,恐怕是花已成泥、葉已成陰、子已滿枝了。意脈上承“娉娉嫋嫋,恰近十三馀”了。感情上低回婉轉(zhuǎn),一往情深,顯得更加深沉、真摯。最后五句,表現(xiàn)自己的著戀之深,依慕之切。“心期”,指內(nèi)心深處的`期望。這里是申說人生實難,事與愿違,造物是那樣地捉弄人,不讓人把握自己的命運,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接著又以柳的飄拂依人,比喻自己的別情無極,依戀不已。雖千里之外,猶然頻頻回首,尋覓那折柳贈行者的倩影。
語淡而情深,意濃而韻遠,非有這種實際生活的體驗,是不能道出此中的委婉曲折的。妥溜又恰切,莊重又活潑,非功力深厚之妙筆,亦不能表達也。
古詩詞賞析 15
白纻辭三首原文
1、
揚清歌,發(fā)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
且吟白纻停綠水,長袖拂面為君起。
寒云夜卷霜?,胡風(fēng)吹天飄塞鴻。
玉顏滿堂樂未終,館娃日落歌吹濛。
2、
月寒江清夜沉沉,美人一笑千黃金。
垂羅舞縠揚哀音,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吳歌動君心。
動君心,冀君賞。
愿作天池雙鴛鴦,一朝飛去青云上。
3、
吳刀剪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暉。
揚眉轉(zhuǎn)袖若雪飛,傾城獨立世所稀。
激楚結(jié)風(fēng)醉忘歸,高堂月落燭已微,玉釵掛纓君莫違。
白纻辭三首譯文賞析
1、
女子貌美如花,真如李延年所歌的《北方有佳人》那樣的傾國傾城之貌,如東鄰子那樣貌美無雙,無人能與其相比。女子輕啟皓齒,便發(fā)出了曼妙的歌聲。今日逢君到來,她十分高興,為君輕輕舞動長袖,顯出她輕盈的舞姿。外邊夜卷寒云,秋霜濃濃,胡地之秋夜如此寒冷,唯有塞鴻飄飛到國中。滿堂的美女玉顏,樂曲沒有終散,日落時分在館娃宮中傳來了陣陣哀妙的歌聲。
2、
在這月寒江清的夜晚,女子笑容嬌美,價值千金,她舞動羅袖,唱出了哀傷之曲。不唱郢中《白雪》,因為高山流水,能懂得唱和的人太少了,唱的是易讓人動情的《子夜》吳歌,希望能夠得到君王的`恩賞。愿與君王做天池的鴛鴦一雙,同飛到青云之上。
3、
女子漂亮的彩色絲制舞衣是用吳地出產(chǎn)的剪刀裁制而成的,她明妝麗服,比今日的春光還要燦爛照人。她的一舉一動都是那么迷人,揚眉轉(zhuǎn)袖之間,好像片片雪花在輕盈地飛舞。她的容貌真是傾國傾城,為世間所罕見。聽歌的君子陶醉在她的歌聲中,忘卻了時間,忘記了歸去。月亮已經(jīng)落下,屋內(nèi)燭光已微,希望君子能夠在此留宿,不要違背了她的一片癡心情意。
【古詩詞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古詩詞賞析:12-07
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12-09
經(jīng)典的古詩詞賞析12-09
古詩詞賞析12-09
思鄉(xiāng)古詩詞及賞析12-06
《雜感》古詩詞賞析12-07
《曲》古詩詞賞析12-07
古詩詞《水調(diào)歌頭》賞析12-09
古詩詞原文及賞析11-11
經(jīng)典古詩詞名句的賞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