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网站|精品国产自在免费观看|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ul id="2t14e"></ul>
  •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1. 心靈的原鄉(xiāng)優(yōu)美散文

      時間:2019-09-04 12:07:27 優(yōu)美散文 我要投稿

      心靈的原鄉(xiāng)優(yōu)美散文

        一縷清風,一片流云,一米陽光就這般清涼的沁入心間,滌蕩了浮世煙塵,落盡了紅塵喧囂。山林之外,有人忙于解決溫飽,有人忙于追逐名利,有人忙于填補貪欲,各干各的營生,沒有誰會注意到,那個幽靜的山林中,還有一個純凈如水,不染纖塵的俊逸少年。

      心靈的原鄉(xiāng)優(yōu)美散文

        施肩吾,一個沒落的大家族之后,因生活貧寒,自幼便寄身于五云山和尚寺中,在青燈古剎的簡凈,松敲棋子的悠然,靜水流深的素美,和佛祖的拈花一笑中,逐漸成長,可謂從未體味過一天承歡膝下的親情與溫暖。這是他的幸亦是不幸。

        都說世事紛呈,而看在施肩吾的眼里,卻是那般清簡,仿佛山水就是他的紅顏,日月便是他的知己,那滿池的凈蓮,一如他那琉璃般明徹的心。天然璞玉,需要時光的雕琢,錦瑟人生,則要禪心的滋養(yǎng)。人生可以很簡單,空山鳥語兮,心與白云棲;世界可以很明朗,風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他是與佛有緣的,甚至連他的名字,都潛在著“世間無”的禪意。

        少時的施肩吾并沒有同齡人的頑劣與乖張,一個人,一卷書,一盞茶,一蓮花,便可令他自適安恬,陶然忘機。心凈,則世明,只有簡潔之人,才能夠體悟到世間的清喜。閑暇之際,他常會來到山的東側(cè),因為那里清幽僻靜,是個怡情養(yǎng)性的絕佳地。

        山有一亭,名為“余韻亭”,在那里,可以沐清風,看云起,枕石眠,醉花陰。亭子的近旁存有一池塘,稱作“洗硯池”,是施肩吾每日必往的讀書所在,池塘里勝放的,是他親手所植的凈蓮,華而不媚,艷而不俗,點點娉婷的紅蓮于田田荷葉間,若隱若現(xiàn),楚楚惹人憐,那裊裊余香醉了歡喜,也醉了憂傷,即便是匆匆往來的過客,只一眼,也足矣觸動那早已蒙塵的心弦。

        寒冬酷暑,物轉(zhuǎn)星移,轉(zhuǎn)眼幾年過去,曾經(jīng)那個聽花開伴月明的少年已悄然步入了青蔥錦瑟的花季,不知為何,當施肩吾再來到這片清幽僻靜之地,一顆心已無法泛起漣漪,他不再執(zhí)卷低吟,亦不愿同其他師父般,整日正襟危坐于蒲團,素手焚香,在梵音經(jīng)唄中參悟佛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知何時起,他已戀上了云的無根無蒂、任意東西,戀上了水的從容飄蕩、浩淼清涼。

        每個人都是紅塵的一粒芥子,欲要做到五蘊皆空,六根清凈,實在太難。故而,一個簡約的午后,施肩吾終是兩袖清風,離開了五云山,作別了那里的一草一木,也許還會歸來,也許這一走,便是永別。并非是他禁不住俗世煙火的誘惑,而是自然那直抵于心的魅力,讓他無從拒絕。他想要云游四海,走訪名山大川,遍覽古木石林,到那更廣闊的天地去,體悟人生的真諦。

        在此期間,他訪覽了許多地方,了解了很多別具特色的風土人情,亦留下了不少清涼的詩篇,在民間廣為流傳,連白居易看了他的佳作都會自嘆弗如。如此才情,本可以投到一個達官顯貴的門下,求取功名,而生性淡泊的他,卻在小有名氣時,選擇了歸隱,選擇了在白云溪水,落日煙霞中,參悟自然的玄妙。這次,他沒有再回去,而另擇了一片更為清幽的地方——洪州西山。

        那里,流傳著一個令人神往的傳說,曾有十二真人在此閉關清修,悟道求真,最終功德圓滿,羽化而登仙!吧讲辉诟撸邢蓜t名”,不論這個傳說是否真實,都為洪州西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加之有春梅綻雪之素,秋蘭披霜之潔,松生空谷之靜,霞染層林之艷,更是讓施肩吾傾慕不已,不忍離去。他說“若教西山得道者,連余便是十三人!比艨桑敢庠谖魃街袑ひ捛鍤g,皈依本真,成為參悟大道的第十三人。

        倘若說離開五云山是施肩吾年少時的一時沖動,那么皈依西山便是他心智成熟后的深思熟慮。既然選擇了這里,便不會再輕易離去。接下來的時間里,他閉戶自修,不交人事,養(yǎng)性于云林溪壑,參悟于造化萬物,皈依道家,尋仙悟真。遂世人稱之為“華陽真人”。后在養(yǎng)生、練氣,形與神、性與命等方面皆有所參悟,著有《太白經(jīng)》、《華陽真人秘訣》、《養(yǎng)生辨疑訣》等比較經(jīng)典的傳世之作。

        而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卻因一個人的到來打破了西山原本的平靜。多年前,施肩吾在徒步遠游中曾交過一個摯友,名叫凌準,彼此志趣相投,互奉為知己。誰知這天,凌準的外甥不遠萬里尋到了施肩吾的清幽竹舍,向他談及了大唐近幾年來發(fā)生的巨變,如今奸佞當?shù)溃页贾荒鼙化偪竦拇驌羝群,就連他的舅舅也未能幸免。聽罷,施肩吾不禁拍案而起,志要南宮折桂,獲取階梯,為國扶正祛邪!

        于是,他第一次離開了西山,直奔那紛繁而又喧囂的亂世之中。通過科考,他以一鳴驚人的才情,被欽點為狀元,可朝堂之上那拉幫結(jié)派,勾心都想和相互殘害的不正之風,卻讓他感到深惡痛疾又無能為力。多少個難眠的夜里,他都會想到西山那清舍寒枝的靜謐,和山水田園的安閑。不知何時,他已將靈魂丟在了西山,從此,便再難以割舍。故而,入世還不足一年,他便再不愿混跡其中,抖落下滿身的'風塵后,又悄然地回到了那片魂牽夢繞的清凈地。

        他自謂曰“仆雖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棲心玄門,養(yǎng)性林壑!彼f自己雖然在詩詞文章上有些造詣,幸得朝廷的賞識,卻自知命薄,不愿交涉于官場,亦沒有求取功名之心,余生,只愿在西山隱姓埋名,棲心于玄門,養(yǎng)性于林壑,且將繁弦急管,交付于絲竹清音,用凡塵煙火,換一盞玉壺冰心。

        自此,他便一直視西山為自己的歸人,為靈魂的棲息地,即便是放棄那炙手可熱的錦繡前程,也從不后悔。走過了名山大川,訪遍了五湖四海,才知何處是心靈的原鄉(xiāng)。然而,俗世的塵埃總免不了漂泊的命運,世事多紛擾,又有誰能夠永享清寧,于紛蕪中靜養(yǎng)心性,處繁華中守住真淳?

        他本以為余生可以安然如風,清涼似水的度過,在自然萬物中感知生命的真諦,可怎奈,隨著政局的漸漸失控,黃河流域戰(zhàn)禍連連,朝廷的苛捐雜稅日趨加重,東南地區(qū)戰(zhàn)亂紛起,人間已沒有了凈土。也許,做為一個修行者,施肩吾可以獨善其身,高蹈世外,在西山的一處無人問津的角落平淡終老,可他全身流淌的血液又無時無刻不再提醒他,他是施家的繼承人,是整個家族的脊梁,在這江河日下,干戈四起的亂世,他又怎能獨自茍活于世?

        世間最大的諷刺莫過于此吧,有著一顆高蹈世外的淡泊之心,又有著一個濟世救民的仁愛稟性。終于,時值暮年的他還是毅然地挑起了整個家族的重擔,忍受著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痛楚離開了西山,步入了現(xiàn)世的洪流亂煙中。無人知曉,在他離開之前曾為自己修下了假墳,因為他很清楚,既然踏出這一步,便再難以回頭,但即便如此,死后,他也要魂兮歸來,再續(xù)前生未了的修道宏愿。

        翻過崇山峻嶺,走過平原石川,遠離了紛亂,亦無了喧囂。終于,施肩吾帶領族人來到了一處無人叨擾的世外桃源,這里水草豐美,鶩落霞飛,長天凈,皎月明,暗香動,清風盈,它就像一副素胚勾勒的仕女圖,只一眼,便足矣令人淪陷。然而,看在施肩吾的眼中,卻少了一分清雅,幾許靈性,沒有誰會注意他那微笑的眼底,流淌的是深深哀怨,他那空蕪的心間,永留的是不盡缺憾。也許,只有西山的一草一木才能懂得。

      【心靈的原鄉(xiāng)優(yōu)美散文】相關文章:

      1.原鄉(xiāng)

      2.鄉(xiāng)路的優(yōu)美散文

      3.心靈的救贖優(yōu)美散文

      4.心靈的歸宿優(yōu)美散文

      5.心靈的旅程優(yōu)美散文

      6.鄉(xiāng)中早春優(yōu)美散文

      7.文字心靈的歸宿優(yōu)美散文

      8.撫慰創(chuàng)傷的心靈優(yōu)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