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一方靈魂的凈土優(yōu)美散文
“開一片清塘藏月色,拓一片凈土掩花魂!毕矚g這樣至真至純的境界,是太潔凈,太安寧了。清波漣漪,寂靜無聲,唯見月色琉璃,如銀似玉般傾瀉。幾枚花瓣在微風(fēng)里飄然落下,在尋覓一個純凈的歸依。
想起那個紅樓里葬花的女子,她是有著怎樣一顆冰雪般潔凈的靈魂啊,才會想要給飄落的花瓣一個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的歸宿,一抔凈土掩花魂。
佛家認為,“土”即國土、世界!巴痢笔怯伞靶摹倍F(xiàn)的,心穢則現(xiàn)“穢土”,心凈則現(xiàn)“凈土”。凈土沒有生死煩惱、污濁痛苦,也稱為佛土、清凈世界。
內(nèi)心清凈則所住世界亦清凈,現(xiàn)實的娑婆世界即為凈土。即所謂“一念心清凈,蓮花處處開,一花一凈土,一土一如來。”原來這凈土,并不在天外,而是在心間。只是這心,須是摒除了一切雜念與欲望,須用清水洗去一切塵雜。
佛家的境界自是高遠,不是我們這些凡俗肉胎隨興就可抵達的,但我們完全可以自守一份清寧,讓心澄靜如水。我們不必青燈古佛,夜伴鐘聲,但我們盡可自覓一個清凈處,獨享自我。
野渡無人舟自橫,未嘗不是一種樂趣,獨釣一江秋,亦是一種絕佳的境界。抑或,一盞清茶,兩曲古韻,三篇五闕詩詞文章,自飲自斟,獨倚黃昏無需愁。
夜半,風(fēng)聲漸緊,寒氣襲人,獨坐,憶往昔,思前路,去者已去,來者自來,不必嗟嘆傷懷,不必愁眉緊鎖,人生如茶,清淡才可怡人,蘊深才可養(yǎng)心。
人在浮世,要有一點精神追求,要有一點崇高,要有一點激情和浪漫,要有一點正義和良知,要有一點恬靜與適然,要守望好自己心靈的這一片凈土。
無論生活多忙碌,都該去尋找一方屬于自己的凈土。無論身在哪里,都要為心騰出一片寧靜。靜是一種由內(nèi)而生的力量,靜是一種沉淀過后的飛躍。在寧靜里歷練成熟,讓生命更加豐盈深厚。
梭羅曾在《瓦爾登湖》中寫道,“一個湖,是風(fēng)景中最美麗、最有表情的景色。望著它的人,可以量出自己天性的深淺”。這天性的深淺,就是一個人內(nèi)心歷練的高度,不經(jīng)滄桑,怎知生命的厚重,不歷艱險,怎達靈魂的彼岸?
佛家說,靈魂在高處,自不染塵埃。這高處,是需要修身養(yǎng)性提升來的。而修身養(yǎng)性的最佳歸處,便是回歸自然,在自然里尋回本我,這本我中,還要不斷地積淀一些厚重的東西,比如信仰,比如生命的色彩與熱度,比如人格與品性。有了這些東西,本我才會強大豐碩,才能堅守住心靈中的那方凈土。
每個人的心中,原本都有一方凈土,只是在塵世漂泊的久了,便蒙塵太多。走出紛繁與喧囂,去聆聽一場雨,去攀登一座高峰,去采擷一方月色,去撿拾一枚花魂。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天地萬物,都是在渴盼一場靈魂的邂逅,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世間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想通的.,因為真所以善,因為善所以美,尊重每一個生命,關(guān)懷每一個靈魂,花兒會對你微笑,小鳥會為你歌唱,你的心中永遠純凈如清塘,永遠美好如春天。
守望心中的那方凈土,不為成佛,只為靜享那份心的安寧與潔凈,”閉門即是深山,讀書即是凈土!边@是一個至高的境界,對讀書與靈魂以外的東西要看輕看淡。凈土,是一種心靈的感悟,是一種精神的體驗,是一種境界的升華,是一朵清凈無染的蓮花。
【覓一方靈魂的凈土優(yōu)美散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