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花的優(yōu)美散文
國慶節(jié)后的第三天晚上,意外地,我在友人的鄰家小妹門外看到了含苞待放的曇花——“呵!曇花!”我驚叫起來,友們也隨之停下看那奇花。
這株曇花花樹并不高大,連盆最多不過八十公分,但卻掛了六朵待放的大蓓,還有兩朵幼蕾,可謂繁盛。
已經(jīng)是前年的時候了,我在《散文》雜志里看到了玲修女士真實描繪的北戴河的曇花。她這樣寫到:花筒下垂翹起,花莖是深紫色,花瓣很多,外面的略帶紫色,成長線形的,向內(nèi)花瓣顏色則漸漸淡了,成了白色,形狀也如荷花了。
在北戴河我沒看到過曇花,所以不敢提什么異議?偟膩碚f,玲修女士對曇花的描繪是精妙的。但我所看到的曇花花莖卻不是深紫而是青紅略帶紫的顏色。嗯!至于那些“外面的略帶紫色,成長線形的”東西,我以為不是花瓣,而是花萼——也確實應該是花萼。因為,自從苞蕾起,它們就是那樣“略帶紫色”地微微張開著,且向花的根部逐漸變小、變短,近花的部分緊緊地依附于蓓蕾之上,直到花開并凋謝,它們都是這樣盡著“萼”的職責——保護花瓣、襯托綻放的美麗。
曇花在慢慢開放!起初吐著淡淡的幽香,我不禁湊上去,貪婪地嗅著,香卻又沒有了。哦!花香是靠親身感受,而不是靠嗅的!
看花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紛紛議論起花來,有說葉上長花的,也有人說是花長在葉上了,而我已從玲修女士的文章中了解了曇花,知道那葉不是葉——曇花沒有葉。由于它的原產(chǎn)地墨西哥和危地馬拉氣候嚴酷而退化成了現(xiàn)在這種像葉一樣的枝,學名叫“變態(tài)枝”,但我不知道怎么向人們解釋,大概也不必要解釋,解釋了人們也不一定相信。因為,我曾說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曇花!——連見還是頭一次,你懂什么呢?
人們談論最多的要算“曇花一現(xiàn)”這句成語了,這句成語的意思是比喻稀奇而又容易消失的事物,含貶義的,而曇花本身沒有貶義,它是因為故鄉(xiāng)的氣候太干太熱,為了少失水分,才養(yǎng)成了晚上開花的習慣,同樣為了少失水分,它開花才那么短暫。每一種事物都有自己內(nèi)在的必然性。
曇花在慢慢開放!我看花的美麗,常常是不僅僅看她美麗的花苞——即不僅僅看她外表的美麗,比如看玫瑰,我不僅看她豐腴姣美的花姿,也不僅僅看她艷麗動人的顏色,也不僅僅看她芬芳四溢的馨香,我還看她尖利荊剌的美麗!是呀!荊刺也是玫瑰的美麗!美麗的荊刺的美麗!曇花在慢慢開放!——呵!不!曇花已經(jīng)完全開放——最盛的開放!她那潔白的美麗,在黑暗中是那么地耀眼!她那豐腴的姿態(tài),在夜幕下是那么的姣艷!她那短暫的生命,在理想的照耀下是多么的燦爛!——是的,也許,她看不到黎明,也看不到陽光!但在她短暫的生命中,她曾燦爛地綻放了——綻放了美麗!綻放了理想!綻放了生命!
我贊美曇花的美麗!贊美綻放的理想!贊美綻放的生命!
【曇花的優(yōu)美散文】相關(guān)文章:
3.曇花的散文隨筆
6.美麗的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