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人在馬上不可巴人在馬下不可壓人生感悟
和兒子打球回來,看到街邊一頂紅色太陽傘下,堆積著很多滾圓翠綠的西瓜,幾個賣瓜人正在閑聊,一張桌上,整齊地放著幾塊切好的西瓜?吹侥羌t艷艷的瓜瓤,兒子拉我向一個瓜攤走去……
賣瓜的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漢子和一個三十來歲的青年,中年漢子黑紅的臉龐透著樸實(shí)敦厚。我請他幫我挑一個西瓜,這時旁邊走來一個獨(dú)臂乞丐,用他那僅有的一只手,顫巍巍地把一個碗伸了過來,眼中滿是期望。那個青年不耐煩地說:“去去去,我在這蹲了幾個小時了,才賣出去三四個西瓜,煩著呢!”正在給我稱瓜的中年漢子聽了,給西瓜套上一個袋子遞給我,走過去,說:“老三啊,咱爹說過‘人在馬上不可巴,人在馬下不可壓’,誰都有走背運(yùn)的時候!边呎f邊拿出兩張五塊錢,對折一下,輕輕放在了碗里……
每年夏天,在繁華都市的大街小巷,我們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賣瓜人,他們樸素平凡,如山野里的草;但我總覺得,他們像山巖上的樹。這位賣瓜的漢子,他的十塊錢,遠(yuǎn)比有些有錢人的一百元錢有價值。一句土得掉渣的諺語“人在馬上不可巴,人在馬下不可壓”,從他嘴里說出來,反而讓人有更深的領(lǐng)悟。
“人在馬上不可巴,人在馬下不可壓”告訴人們,做人要不卑不亢。
一個快樂而成功的人,一定是深諳“懂得”價值的人。懂得尊重自己,也懂得尊重他人。不卑是尊重自己,不亢是尊重他人。不卑不亢的人,不會以權(quán)勢大小、錢財(cái)多少來論尊卑,遇到弱者,不會擺架子、顯傲態(tài);遇到強(qiáng)者,不會露怯態(tài)、示卑容。
中國先秦時期的士,大多有一種精神上的高貴!稇(zhàn)國策》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位叫馮諼的士人,窮得沒辦法,到孟嘗君那里找工作。孟嘗君問馮諼有什么能耐,馮諼說自己什么都不會。孟嘗君聽了“笑而受之”。過了幾天,馮諼靠著柱子敲著自己的劍哼起歌來:“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吃飯沒有魚呀!”
管事的趕緊報(bào)告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魚吃,照一般門客的伙食辦吧!”
又過了幾天,馮諼又敲著劍唱起來:“長劍呀,咱們回去吧,出門沒有車呀!”
孟嘗君知道后,又跟管事的說:“給他備車,照上等門客一樣對待!
過了一段時間,孟嘗君問管事的,馮先生還有什么意見嗎?管事的回答:“他又在唱歌了,說沒有錢養(yǎng)家呢!”孟嘗君得知馮諼家里有個老娘,就派人送了些吃的穿的。這樣一來,馮諼果然不再唱歌了。
在這個故事里,孟嘗君和馮諼都是令人敬佩的。孟嘗君的可貴在于不亢,在一個窮士人面前,他沒有絲毫的趾高氣揚(yáng),而是謙虛和善,最終,他得到了一個得力的謀士;而馮諼的可貴在于,即便窮困潦倒,在老板面前,他始終堅(jiān)守自己人格的高貴,不仰視不逢迎不諂媚,也正因?yàn)榇,他最終能夠?yàn)槊蠂L君所倚重。
不卑是一種自信,不亢是一種謙和。人生于世,“不卑”,才能不被人輕視蔑視,“不亢”,可以不招人忌妒厭惡。非常喜歡蘇東坡的一句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 其實(shí),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謙恭低調(diào),更不是一味張揚(yáng),而是始終如一的不卑不亢。
【人在馬上不可巴人在馬下不可壓人生感悟】相關(guān)文章:
人在旅途人生感悟11-24
人在旅途的人生感悟11-21
人在中年,心在旅途的人生感悟12-03
人在中年依然如歌的精彩人生感悟11-24
人在天涯03-10
人在無錫12-09
人在春天經(jīng)典美文11-24
國人在巴黎03-10
關(guān)于人在變的詩句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