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jié)散文隨筆
一年一度元宵節(jié),恰逢時節(jié)人倍少。正月十五鬧元宵,送上湯圓寄愁思。下面陽光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元宵節(jié)散文隨筆,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元宵節(jié)散文隨筆篇一
爆竹聲,噼噼啪啪,傳入我的耳際,仿佛是在提醒我:“懶蟲,還不起床,今天是元宵節(jié)!”對啊,我差點忘記了,便穿好衣服,來到門外,觀賞煙花。
只見它們像一顆顆導彈一樣,竄入廣闊的天際,幾秒鐘的時間,天空中展現(xiàn)出一朵朵的絢麗的花兒,像槍彈雨林,更像天女散花。
“薛瑞祥,吃湯圓了!”媽媽叫我進屋。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入了屋子里,媽媽已為我盛好了熱氣騰騰的湯圓,狼吞虎咽的我,仿佛又感覺到了過年的氣氛。
吃過湯圓,我們全家了祭拜祖墳,回到家里,我聽到了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今年元宵夜將上演虎年里直徑最大的月亮。”我的眼前仿佛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那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溫暖的月光,撒在江面上,星星點點,美麗極了!
一下午的時光,就這么分分秒秒的過去了,外面的店面都關門了,人們都回到自己的家中,吃著香甜的團圓飯,我們家也如此。
我想了想,每年的元宵節(jié)除了看電視還是看電視,這樣過的太單調了。這次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公園去賞燈,我征求了他們的意見,他們也同意我的意見。
來到公園,我便想到了“千門燈火夜似晝”這句詩。我的眼睛立刻被那盞花形的燈吸引了,五彩繽紛,鮮艷奪目。幾百盞幾千盞燈連接成一條條筆直的長線,順著他們走下去,點亮了我的.心燈。
又是一聲聲的炮響,人們在贊嘆,夜色中,微微揚起的臉上也變幻著多姿的色彩,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們不也像一朵朵美麗的煙花嗎!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呀!
元宵節(jié)散文隨筆篇二
翻開漢文化節(jié)典,尋找元宵節(jié)的味道,一曲遠古的傳唱,扯出字麗墨香,偷遛古院書齋,彌漫千古歷時,煙薰我空下,隨影古風長衫,披發(fā)持笛,酌酒獨醉,低吟輕唱:“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這曲調雖有些空落、惆悵,然更有那人卻在火闌珊處的驚喜,全然沒有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詩里的那種憂傷之感。
我不知道,古人為何要落愁牽絆在元宵節(jié),抖落那一抹情憂?難道情為何物即是凡間落塵。不惑的心緒在打結,心逐隨節(jié)典指引,讓思靈去看今朝一些古地的元宵節(jié),以此來疏散自己的被染情懷。
輕步元宵鬧街,穿梭各地燈會,花燈寄寓,元宵燈詩、燈聯(lián)、燈謎、歌謠、傳說氤氳上揚,看北京燈市、湖北勝芳燈會、安徽大邵村蛇燈、山西掛花燈、河南陜縣社火表演、寧波石浦魚燈、山東淄川放河燈、陜西秧歌、江蘇武進“照田財”、杭州民間齋素誦經(jīng)、江西新建竹燈掃墓、湖北云夢“照絕地蠶”、武昌“龍換酒”、湖南常德椒湯、 四川元宵“四偷”(偷湯圓偷青偷檐燈偷紅)、開縣元宵對罵、福建邵武廟宇繞境迎香、南部兒童相互擲石、廣東佛山過通濟橋、佛岡民間互擲豆腐、貴州松桃苗族“滾龍”、云南云龍迎三崇神和立棚祭祀等等,好一派祭典去邪人歡祈福鬧元宵景象。
張燈結彩、獅舞龍騰、彩扇翩躚熱氣沸騰,元宵姑娘、皮影相思、破鏡重圓、燃燈七盞、雙喜臨門古味意長,而猜燈謎、玩雜技魔術、耍龍燈、踩高蹺、跳秧歌、舞獅子、劃旱船、吃元宵、祭門、祭戶、逐鼠、送孩兒燈、迎紫姑、走百病等,直觀感受古訓、家訓、鄉(xiāng)規(guī)、民約,薰陶接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魅力,真是年味最濃是元宵。
借元宵賞景,放浪漫情調,情切切愛濃濃,原真就是情人節(jié),這極實是不用我輩論說古人的多情。元宵味,味在情,一縷溫馨鬧香:團聚在湯圓月圓,甜蜜在熱鬧排場,燃情在今宵明夜,豪放在燈籠陌路……。
元宵節(jié)散文隨筆篇三
過年,中國人家人團圓的重大慶典,無論離家多遠,無論一張車票如何難求,漂泊在外的游子,無論如何都要等上歸家的旅程,只為那短暫卻濃濃深情的年。
年獸不來,但回家過年的渴望從臘月開始就觸動了每個中國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家在遠方,思念已經(jīng)回到老家的一張桌子一個板凳,甚至是門外的一方院落的圍墻上的每一片磚瓦。家,無論身處何方何地,都是一種歸宿。不管過年的風俗繁雜簡單與否,每個中國人注定了回家過年的愿望,都葳蕤成林,不為年夜飯的豐盛,只為那一份那份守候,那份一份親情,那一種歡聚。
過年,從除夕的鞭炮聲開始,到元宵的一餐聚會結束,元宵,便注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
老家過年,最為重要的是除夕夜的年夜飯,鄉(xiāng)親們從來不在乎停放在門口的車輛品牌,只在意誰家子女都回家吃了那一頓一年里最為重要的晚飯,不在意年飯的品種是否繁多、菜品是否名貴,過年,更注重也只注重一種形式—團圓。
老家人說:“今天已經(jīng)十五了,時間過得真快!”往往總是被一段很長時間的沉默作為應對,然后才海闊天空一番,說些不著邊際的對話。誰都不愿說期盼或者祝福,因為那一頓與平日里幾乎沒有差別的晚飯過后,聚會的親人,又將離家或者已經(jīng)離家,開始了一年的耕作和拼搏。年的情懷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fā)深沉凝重,不經(jīng)意間,元宵便等同于離別的哀愁了。
曲靖人的元宵,一直都不怎么隆重,至少在老家,已經(jīng)與年看似無關了。有心人,會在正月十五煮上一點自己家用糯米磨成粉和成的面加上一點自己釀制的甜米酒,做成一份熱氣騰騰的湯圓,沒有轟隆作響的鞭炮聲、沒有情誼濃濃祝福、沒有包含太多祝福的壓歲錢,沒有祭拜祖先的隆重儀式,吃了,年也過完了。話題,總是定格在離人的歸期和囑托上。
元宵夜,家人在包裹里添加的那些特產(chǎn),不經(jīng)意間增加了負重,與遠行的游子一起上路,讓下一個為鞭炮聲中的年夜飯?zhí)ど蠚w程的人,行囊不再空空如也。
【元宵節(jié)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2.散文隨筆
3.雪夜散文隨筆
4.梁實秋散文隨筆
5.學會散文隨筆
6.雨天散文隨筆
7.紅塵散文隨筆
8.閑情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