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综合网站|精品国产自在免费观看|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一区在线日韩在线尤物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ul id="2t14e"></ul>
  • <blockquote id="2t14e"></blockquote>

    1. 大學生戀愛消費心理探究論文

      時間:2019-06-01 08:11:27 大學戀愛 我要投稿

      大學生戀愛消費心理探究論文

        摘要:本文針對媒體上比較關注的大學生戀愛消費高消費問題,通過對江西財經(jīng)大學部分在校大學生的社會調查得出結論:當代大學生在戀愛消費中的支出相比個人消費加起來總和偏高的。然后運用相關的心理學和會計學理論對這種消費行為帶來的消費水平進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結果是: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符合社會主流觀念,但是對自己的高消費且要進行戀愛理財?shù)囊庾R不強。這種心態(tài)和非理性行為的形成與他們在社會化過程中所受到的同齡群體中的群體規(guī)范、家鄉(xiāng)傳統(tǒng)婚戀習俗和社會輿論有關。

      大學生戀愛消費心理探究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 戀愛消費 戀愛理財 校園愛情

        目前大學校園內(nèi)戀愛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的風氣,不僅有“沒談過戀愛就算沒讀過大學”的說法,甚至有人將其稱之為大學“必修課程”。而近年來,校園畸形消費非常嚴重,突出表現(xiàn)之一便是“戀愛消費”居高不下,甚至已經(jīng)大大超出了大學生及其家庭本身的經(jīng)濟承受能力。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有著不同于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jīng)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后,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

        大學生進入社會后將具有穩(wěn)定且較高的收入,將會是社會消費的重要群體,因而他們的消費行為具有很強的示范性,他們的消費觀念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關注大學生的戀愛消費心理與行為,幫助大學生樹立起適度、合理、科學的戀愛消費觀念,規(guī)范他們的消費行為,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可以使大學生在校期間合理使用有限的經(jīng)濟收入,對于高校開展大學生教育具有參考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對于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具有十分顯著的意義。

        一、文獻回顧

        近年來,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越來越多地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不但各個網(wǎng)站上時有評論發(fā)表,學者們也開始從各個學科角度進行了研究,當前,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大學生消費群體的特殊性,也出現(xiàn)了一些相關的定性論述和定量研究。

        張金學、薛亮和耿顯武認為:大學新生中戀愛的普及率和普及速度都在呈現(xiàn)遞增趨勢,而且從眾現(xiàn)象很強烈。2001年6月,筆者對1100名將結束大一學業(yè)的學生調查得知,有42.71%的學生有異性朋友,其中有29.43%的學生確認在戀愛。趙富才認為:當代大學生戀愛支出過度,情侶穿名牌、吃高檔飯食、出入于歌舞廳等,不僅耗費精力,更需高額費用。他們經(jīng)常難以理性地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胡艷萍和曾漢元認為功利型戀愛觀在女大學生中相當普遍。這種戀愛觀是把愛情建立在對方家庭的社會地位、經(jīng)濟條件上,或以父母的社會地位和家庭的優(yōu)越條件為資本,待價而沽;或從今后的就業(yè)、升遷等某種個人動機出發(fā),總是盤算從對方那里得到好處,似乎愛情的目標不是對象自身而是他的家庭出身。家庭經(jīng)濟條件差,難以承擔高額學費,就業(yè)壓力大,是功利型戀愛觀產(chǎn)生的外因,而貪圖享受則是其內(nèi)因。李永華,鄢慶豐在對武漢高校大學生“特殊”消費情況進行調查后指出:在大學校園戀愛過或正在戀愛的學生群體中,認為戀愛時消費比戀愛前消費多花1/3以上的占57.5%,認為沒有什么變化的占28.0%,只有14.5%的認為比戀愛前少花一些。羅萍、封穎在2000年6月對武漢大學社會學系98級本科生所做的“當代大學生婚姻家庭觀念調查”中得出的結論認為:大學生戀愛中,男生在實際上或者在觀念上仍傾向于充當“掏腰包”的角色,在戀愛消費上或多或少地采取主動。

        總結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研究角度來講,主要運用經(jīng)濟學、消費行為學等理論集中于對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行為、消費內(nèi)容以及影響大學生消費的因素進行了研究,并致力于提出合理化對策。

       。2)從研究對象來看,主要以大學生整個群體為研究對象,側重于群體中出現(xiàn)的超前消費、過度消費等畸形消費現(xiàn)象。

        (3)從研究方法來看,采用大規(guī)模問卷調查法進行定量研究的占大多數(shù),而定性研究較少。總而言之,近年來我國理論界有關大學生消費的研究更加側重于對大學生總體的描述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選取了江西財經(jīng)大學隨機抽取的100位在讀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來實施調查并抽取一小部分做訪談調查。一方面,該高校的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自經(jīng)濟相對良好、環(huán)境相對優(yōu)良的二三線城市,且該校學生月均消費額在600元至900元之間的消費水平是最常見的,在一個關于大學生消費水平的順口溜“一月二百貧困戶,四百五百剛夠用,千兒八百是扮酷,兩千三千是大戶”中,月消費額在這個水平的只是“扮酷”的“一般戶”,表明該校學生的消費水平整體上屬于中等偏上,這個與其他院校顯著不同的特點是本次研究區(qū)別于其他調研的地方。另一方面,這次調查對象是依據(jù)男女均等、覆蓋四個年級的原則抽取的,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文研究的實證資料是筆者在閱讀了相關文獻資料后,編制半標準化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通過被調查者填寫問卷和訪談信息來獲得的。然后運用相關的財務會計和成本管理會計學理論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撰寫論文。

        對于收集的問卷數(shù)據(jù)和訪談記錄,本研究采取了分類等定性分析的方法加以處理,并在此基礎上做有系統(tǒng)、有方向的探索。透過分析,找尋出相關的社會現(xiàn)象、社會問題或者社會行為,進而導出它們及資料與主題之間的相互關系。

        本文通過對訪談的內(nèi)容進行歸納總結,從中找到一般性的規(guī)律,以定性研究來探索大學生戀愛消費心理。

        三、大學生戀愛消費的現(xiàn)狀

        本次對調查對象戀愛消費現(xiàn)狀的描述,主要從他們在戀愛過程中的消費結構、支付比例和承擔能力三個方面來表現(xiàn),調查結果顯示:現(xiàn)代大學生在戀愛消費中的支出是偏高的。

        消費結構方面。由于在本次調查中的被訪者均為同一所大學同一個校區(qū)的在讀大學生,大家在戀愛消費結構這個問題上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趨同性。具體的消費結構表現(xiàn)是:同處一地的情侶之間的消費形式有吃飯、逛街、買日用品、送禮物及打電話等。如“吃飯,80%以上;逛街買些小東西如零食、衣服、小飾品,上網(wǎng)50%”,可見吃飯、日用品消費和富于感情的禮物饋贈是大學生情侶消費的主要方式。分隔兩地的情侶之間的消費形式則側重在通訊費用、交通費、旅游和送禮物上,而當雙方有機會在一起的時候就自然轉化成前一種情況。如“打電話,65%;買東西,18%;吃東西,17%”在這里,打電話、發(fā)短信和上網(wǎng)聊天都是以感情交流的目的而出現(xiàn)的,即屬于滿足基本需要的消費方式。

        支付比例。在支付比例這個問題上,調查結果中出現(xiàn)了四種情況,即:男方承擔大部分、隨時隨意、分攤(或稱AA制)、沒所謂,共同承擔,沒有出現(xiàn)完全由一方包攬全部的現(xiàn)象,這也許與在校大學生相互間較平等的交往地位和相似的家庭經(jīng)濟條件有關。如“男方占44.4%”;“隨時隨意占16.7%”“平攤占16.7%”;“無所謂,倆個人共用22.2%”。在本次調查的全體對象中,傳統(tǒng)的或說能體現(xiàn)紳士風度的男方付帳的情況仍占較大的比重。

        負擔能力。調查統(tǒng)計得出有64%的同學正在談戀愛,而36%的同學沒有談戀愛。其中調查對象中有8%的大一,62%的大二,24%的大三,6%的大四同學。說明在大學里戀愛趨勢成正態(tài)分布。調查表明戀愛消費占同學總消費的38.33%75.3%。其中,總開銷在600元以下的占22%,600到700之間的占12%,700到800之間的占18%,800到900之間的占8%,900到1000之間的占16%,1000到1100之間的占6&,1100到1200之間的占8%1200以上的占10%。為戀愛開銷100以下的占50%,100到200之間的占11.1%,200到300之間的占16.7%,300到400之間的占5.6%,400到500之間的占5.6%,500以上的占11.1%。

        四、大學生戀愛消費心理分析

        消費態(tài)度。在“大數(shù)目的戀愛消費時,您對金錢分配的看法是?”這個問題中,大部分采取AA制付帳方式或花費數(shù)目不大的情侶之間在心理上都會實現(xiàn)平衡,當自己為對方花錢時覺得心甘情愿,而對方為自己花錢時也認為理所當然,還有相當一部分被訪者是本著禮尚往來的原則來處理交往過程中的物質消費的,希望實現(xiàn)雙方的對等,還有個別的男生則認為自己為對方付帳是一件理所當然但是很不甘心的事情。具體如在“您可以接受”“情侶消費的消費品價格比一般的消費品貴嗎”中,只有11.1%表示坦然接受,38.9%表示勉強可以接受,27.8%看情況而定,22.2%表示接受不了。在對象的選擇中,10%十分重視戀人的`經(jīng)濟能力,12%比較重視,40%偶爾考慮,14%不在乎,24%沒必要考慮?梢,除了自己的經(jīng)濟獨立觀念及傳統(tǒng)觀念影響之外,感情深淺程度及對方的經(jīng)濟能力是衡量一方選擇另一方的重要條件,且與情愿程度有正向的相關關系。

        消費動機。當在選擇各式消費行為花費時,問到“進行與戀愛有關的消費時,您會考慮的因素是?”時,體現(xiàn)出來的結果是:大多數(shù)人會認為是為了愛人需求,55.5%的人也會考慮價格因素,質量和外觀也是同學考慮因素之一。大多數(shù)消費是基本需要,都屬溫飽問題,或者是為了娛樂,也是禮節(jié)。情感的表達是所有人共同的消費動機,很明顯,物質的消費是以一種表達感情的手段出現(xiàn)在校園愛情消費中的。

        消費效果。物質的消費在戀愛關系的變化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就這個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問題;“戀愛時,您對戀人的經(jīng)濟能力的重視程度有多高?”從被調查者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金錢付出或說物質投入在關系的建立、深化和鞏固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視,在多數(shù)人的心目中,戀愛是為了開心,而消費行為則是達到這個目的的一個重要手段,甚至會成為評價對方感情或品質的衡量標準。消費行為在這里已遠遠不止于這種行為本身,它成為一個重要載體,對方對自己是否有真情、是否足夠重視這些難以精確度量的主觀感覺都被校園情侶們拿到了消費行為中來衡量,這也從側面體現(xiàn)了校園情侶對戀愛消費行為的依賴。

        在觀念方面的影響又怎樣呢?如有沒有使自己的人生觀或價值觀發(fā)生改變?請看被訪者的答案:“有必要且已經(jīng)制定理財計劃的有22.2%”,“有必要但沒有實行的有16.7%”,“可有可無的占38.9%”,“沒必要,但對方想做的話可以11.1%”,“沒必要也不會去做的有11.1%”。校園情侶所經(jīng)歷的戀愛消費使他們的金錢觀念多多少少發(fā)生了變化,在某個方向上淡化了他們對戀愛理財?shù)闹匾暢潭取?/p>

        五、大學生戀愛消費心理影響因素分析

        1.心理學角度分析

        戀愛觀。交換論者布勞認為,人們的社會互動就是一種交換關系。因此,我們可以用交換的觀點去考察所有的社會互動和社會行為。在友誼和愛情中也存在社會交換現(xiàn)象。社會地位、經(jīng)濟狀況、家庭背景、教育水準、長相身高乃至對對方的呵護和殷勤程度都可能成為一方衡量另一方是否“可愛”的尺度。因此,雖然我們常常反對婚姻中的“門當戶對”,但在實際生活中建立在“門當戶對”基礎上的婚姻卻十分普遍。

        在進行表面上相似的物質消費的同時,大學生們在心理上對戀愛精神的要求卻各不相同。關于這個問題,筆者選取了兩個問題來考察,一是對浪漫愛情的認識;二是對物質和精神在校園愛情中所占比重的理解。對于浪漫的認識,出乎筆者意料的是,有相當一部分被訪者都坦言沒有認真想過,而想過這個問題的人的答案也與媒體中通常所描述渲染的場景相差甚遠,基本上是一種較樸素、自然的態(tài)度。如“喜歡實際的愛情,對浪漫未思考”;“體貼的細節(jié),如吃飯時幫著挑魚刺,過馬路時主動走在比較危險的路邊,等自己的時候很耐心,不會不耐煩等”;“兩人互相理解,互相扶持,平平淡淡才是真,較現(xiàn)實”;“自然型的,比如晚上在湖邊兩人并坐看星星”,可見校園情侶們的浪漫觀的核心是優(yōu)美、體貼的細節(jié),易于實現(xiàn)并充滿感情色彩,真摯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基礎。

        大學生對物質和精神在校園愛情中所占比重的理解,訪談結果總結之后發(fā)現(xiàn)大家的態(tài)度可分為三類:贊同大學里的愛情就是單純的感情的交流、大學生戀愛以感情為主但物質也必不可少、大學里也不乏有為了金錢等物質因素而戀愛的。如“同意,大部分大學生面對事情少,生活壓力較少,相對較單純”;“不能一概而論,很少部分是為純感情,更多的因金錢、寂寞、賭氣,為找一個伴,而非特別愛對方”;“都是需要物質的,不同時段需要的表達方式不同,沒錢是沒人跟的”。他們相信校園愛情的主流是感情至上,這時候,物質是以一個輔助工具的角色出現(xiàn)的,它不是第一位的但絕不可少。

        性別角色。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性別角色一直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化內(nèi)容貫穿其中,通過這一過程,孩子成長為適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成熟的男人或女人,從而在社會中擔當一定的社會角色,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性別角色是指社會針對具有不同生物性別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確定其身份與地位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與行為、表現(xiàn)的模式。184男女在經(jīng)濟和社會生活中的不同地位,以及和這種地位相適應的男尊女卑的觀念,必然會對男女兩性形成不同的社會期望。通過性別角色的社會化,男性和女性便能夠在社會生活中表現(xiàn)出互有區(qū)別并與社會期望相符的角色行為。

        毫無疑問,這種性別角色的不同也體現(xiàn)在情侶之間關于消費態(tài)度對自我與對方的不同評判標準上。如“因為自己是男的,無奈”;“重要作用,女方會把舍不舍得花錢作為重不重視的重要衡量標準”;“有,社會決定了男人比較有能力,應該多付出一點”;“不覺得女方花男方錢正常,AA制使雙方都沒負擔,很好”。顯然,這里對自己性別角色的期望既有傳統(tǒng)觀念的深刻烙印,也不乏現(xiàn)代思想和西方觀念的沖擊,體現(xiàn)了時代的變遷對社會生活的變革。

        2.社會學角度分析

        同齡群體。從個體社會化的角度來說,同齡群體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從群體互動的角度來看,處于群體中的個體較容易受到群體中其他成員的影響,從而出現(xiàn)模仿、攀比、從眾等現(xiàn)象。所謂同齡群體指由那些在年齡、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等方面比較接近的人們所自發(fā)結成的非正式群體。

        筆者在這里設計了一個專門針對同齡群體影響作用的問題,以探究戀愛中的大學生在消費行為上受到他們的同齡群體的影響程度有多深,這里的同齡群體選取了日常接觸機會較多的學校、宿舍、班級、朋友圈四個群體,調查結果是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受外界的影響,少部分人會產(chǎn)生攀比心理,但在實際行動中還是會量力而行,適可而止。比如“沒有,屬于個人的行為,沒有從眾”;“沒有必要攀比,禮物不在貴,只要真心就行”;“要比,有虛榮心,但會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圍內(nèi),太高的就不比”。在這個同齡群體中,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已經(jīng)成為一個潛在的規(guī)范,引導著這些情侶的戀愛消費行為走向理性和適度。

        家鄉(xiāng)風俗。也許因為被調查者在大學以前都是在家鄉(xiāng)不間斷地讀書多年,一直生活在一個較固定的范圍內(nèi)的緣故,大學生們受到家鄉(xiāng)婚俗風氣的影響相當深。如“男女平均分攤較多,因此覺得女方買單很正!;“有,男方花錢多很正常”;“男生付錢多是種紳士風度,應該承擔得多一些、付出多一些才對,經(jīng)濟是體現(xiàn)之一;“有,認為AA制會拉開一點距離”。由此可見,居住地的習俗在個人觀念的形成和行為的實施中起到了重要的參照作用。

        社會輿論。如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各樣的公共媒體時時刻刻地向身在其中的人們傳輸著各種各樣的信息,作為年輕有文化的大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同時隨著大眾傳播的日益發(fā)達,它在人們社會化方面的影響顯得日益重要,這種影響表現(xiàn)出形式上的多樣性、內(nèi)容上的豐富性和受眾的廣泛性,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具有導向作用,對人們的行為活動具有暗示作用。

        在媒體大肆渲染大學生戀愛高消費、天價戀愛太奢侈的時候,更多的其他學生是否受到了影響?他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這一點可以從被訪者對戀愛高消費這種行為的看法中得知。如“要看自己的承受能力。如果家境好無所謂,若家境不好用父母的血汗錢揮霍則不好。大學中還是不要讓赤裸裸的金錢完全取代感情的地位”;“不認同,有些東西需要物質來表達,但不能多,它是一種炫耀;有些行為可以理解,如富家子弟習慣高消費、貧家子弟用自食其力的高消費證明自己的能力等,但自己不會效仿”;“不贊同,覺得沒必要。戀愛不能用金錢來界定,高消費純粹是為了追求物質的享受,為感情而高消費是可以的,但這種方式不宜提倡”。從中可見,當代大學生對奢侈戀愛和校園愛情中的高消費行為是持一種較排斥的態(tài)度的,在是否要為了炫耀而進行奢侈消費這個問題上,他們有自己的觀點和堅持的原則,量入為出和適度消費仍是大學生在戀愛消費上的首選,這與媒體所導向的主流價值觀不謀而合。

        六、結語

        通過本次調查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當代大學生在戀愛消費中的開支普遍是偏高的,他們雖已有一套比較完整、穩(wěn)定的價值觀,從這種成型的價值觀所衍生出的戀愛觀和對自己的社會角色的期望也是符合社會主流觀念的,但是對于他們自己高消費行為需要進行理財?shù)囊庾R不強。這種結果的出現(xiàn)與他們在社會化過程中所受到的同齡群體中的群體規(guī)范、家鄉(xiāng)傳統(tǒng)婚戀習俗和社會輿論有關。

        基于戈夫曼的戲劇分析理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性,所以筆者所搜集到的訪談資料也許在某種程度上會與被訪者的真實行為產(chǎn)生偏差,這是本次調查的一大遺憾。另外,由于本組理論修養(yǎng)的局限,在分析行文時也許還有不足之處,這還需要今后繼續(xù)努力。

      【大學生戀愛消費心理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1.淺談民族地區(qū)大學生戀愛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的調查與教育論文

      2.淺談大學生戀愛的心理論文

      3.大學生的戀愛心理問題及調試探究

      4.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論文

      5.大學生的戀愛心理需要干預

      6.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論文

      7.淺談大學生戀愛的利與弊論文

      8.基于微觀經(jīng)濟學的大學戀愛探究論文